E-Course首頁

 111 學年度 第 2 學期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文化觀光資源碩士班 林春吟教師 聚落與歷史環境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1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文化觀光資源碩士班 文資系文化觀光碩合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34089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聚落與歷史環境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The study of settlements and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林春吟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3、4、5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511
Office Hours
林春吟:3333/459A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本課程期能讓同學了解聚落歷史地理的研究觀點與方法,藉由閱讀論文增進同學聚落研究的能力,並學習閱讀與繪製聚落主題地圖,以撰寫學術論文,並思考聚落研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1. 課程介紹
2. 二二八放假
3. 聚落研究的歷史地理學觀點
4. 研究範例-日治時期台南市
5. 從地形圖、都市圖、地籍圖讀聚落1
6. 聚落實察(台南市區)
7. 兒童節放假
8. 從地形圖、都市圖、地籍圖讀聚落2
9. 期中報告
10. 期中報告
11. 聚落主題地圖繪製方法
12. 聚落主題地圖繪製(手繪)
13. 聚落主題地圖繪製(手繪)
14. 聚落主題地圖繪製(電腦繪製)
15. 聚落主題地圖繪製(電腦繪製)
16. 論文選讀、研究成果報告
17. 論文選讀、研究成果報告
18. 論文選讀、研究成果報告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探討地方文史、區域環境與相關資源議題的能力 0
02 系所 規劃並執行田野調查工作的能力 0
03 系所 從事文化觀光發展應用的能力 0
04 系所 進行獨立研究並撰述學術論文的能力 0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富田芳郎,〈臺灣鄉鎮之研究〉,1937。
富田芳郎,〈臺灣鄉鎮之地理研究〉,1941。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三民書局,2006。
陳芳惠,《村落地理學》,五南圖書,1984。
石田浩,《台灣漢人村落の社會經濟構造》,日本大阪關西大學,1985。
郭大玄,〈臺南市都市空間結構的形成、演變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九期, 1996。
許淑娟,〈從地名解讀台南市的區域特色〉,《第一屆臺灣地名學術研討會》,2005。
黃雯娟,〈命名的規範:臺南市街路命名的文化政治〉,《臺灣史研究》21卷4期,頁147-86,2014。
大西國太郎,《都市美の京都─保存‧再生の論理》,鹿島出版社,1998。
黃世孟,〈臺灣都市計畫歷史之初探(1895~1945年)〉,《都市與計劃》12卷1期,1985。
黄武達,《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歴程之建構》,臺灣都市史研究室,2000。
葉倩瑋,〈日本植民地時代における臺北の都市計画-統治政策と都市空間構造の変化〉,《経済地理学年報》40卷3期,1994。
鄭安佑、徐明福、吳秉聲,〈日治時期臺南市(1920-1941)「都市空間─社會經濟」變遷─指項經濟的都市現代化過程〉,《臺灣建築協會建築學報》85期,2013。
吳秉聲,〈清領時期臺南城市空間結構復原之研究(1875~1895)--以數位化之1920年代「臺南市地籍圖」為建構基礎〉,《建築學報》85期,2013。
陳坤宏,〈社區居民對都市觀光衝擊之態度反應-台南市安平區之個案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6卷2期,2005。
陳正祥,〈村落‧鄉街‧都市〉,《臺灣地誌》,南天,1993。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頁95-125,1988。
林美容,〈一姓村、主姓村與雜姓村:台灣漢人聚落型態的分類〉,《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18卷,1991。
施添福,〈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民族學通訊》〉 27期,頁13-39,1990。
施添福,〈清代台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台灣風物》40卷4期,頁1-68,1990。
施添福,〈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聚落發展和形態〉,《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1992。
施添福,〈臺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為例〉,《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料評析講座紀錄(一)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3 。
施添福,〈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及其人文生態意義〉,《空間》62期,1994。
施添福,《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1997 。
施添福,〈清代台灣屏東平原的土地墾拓和族群關係〉,《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施添福,〈臺灣傳統聚落的血緣構成:以研究方法為中心〉,《宜蘭文獻雜誌》22期,2000。
徐明福 ,《台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台北:胡氏圖書公司, 1990。
郭肇立,〈傳統聚落空間的研究方法〉,《聚落與社會》頁7-24,台北:田園城市 ,1998。
林會承,《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北:境與象出版社,1978。
林會承,〈史料中所見的平埔族聚落與建築〉,《設計學報》1卷,頁1-28,中壢:中原大學,1999。
藤岡謙二郎,《地形図に歴史を読む 第1集~第5集―続日本歴史地理ハンドブック》,‎大明堂,1969。
金坂清則,《福井県史 資料編16上 絵図・地図》,福井県総務部県史編纂課,1990。
平岡昭利、野間晴雄,《近畿1: 京都・滋賀・奈良・三重–地図で読む百年》,古今書院,2006。
平岡昭利,《読みたくなる「地図」 西日本編: 日本の都市はどう変わったか》,海青社,2017。
山口覚、 水田憲志、金子直樹,《図説 京阪神の地理:地図から学ぶ》,ミネルヴァ書房,2019。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