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林妙徽教師 質性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幼教系碩合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英文雙語授課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70004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質性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Qualitative Research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林妙徽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C、D、E
上課教室
Classroom
B402
Office Hours
林妙徽:3355/6767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透過實做的過程,認識質性研究的理論基礎、適用範圍與限制、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研究計畫撰寫方法。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課程大綱、何謂質性研究?為何需要撰寫研究日誌?如何撰寫? 討論、講述     
2 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討論、講述  蕭瑞麟(第一~五章)  閱讀反思及提問 
3 質性研究實例討論 討論、講述  蕭瑞麟(第十三~十六章)  閱讀反思及提問 
4 質性研究實例討論 討論、講述  蕭瑞麟(第十七~二十章)  閱讀反思及提問 
5 初步研究構想 討論、講述  Maxwell(第一~四章)  研究構想書 
6 質性研究的設計 討論、講述  黃瑞琴p.25-40、蕭瑞麟(第六、七章)  小組報告 
7 研究對象的選取、進入現場 討論、講述  黃瑞琴p.40-72  小組報告 
8 質性研究的訪談 討論、講述  黃瑞琴p.107-137  小組報告 
9 質性研究的觀察 討論、講述  黃瑞琴p.72-107  小組報告 
10 質性研究的文件與實物 討論、講述  黃瑞琴p.137-152  小組報告 
11 討論訪談經驗及資料 討論、講述  訪談逐字稿討論  30分鐘以上的逐字稿 
12 研究計畫撰寫 講述、討論  Maxwell(第五、七章)、蕭瑞麟(第九章)  前三章大綱 
13 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 討論、講述  黃瑞琴p.171-220  小組報告 
14 信實度及研究倫理 討論、講述  黃瑞琴p.153-167、Maxwell(第六章)  小組報告 
15 質性研究的報告撰寫 討論、講述  黃瑞琴p.223-250、蕭瑞麟(第十~十二章)  小組報告 
16 期末報告 口頭報告、討論  口語及上傳書面報告於討論區   
17 期末報告 口頭報告、討論  口語及上傳書面報告於討論區   
18 期末報告 口頭報告、討論  口語及上傳書面報告於討論區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道德力 (Morality)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5
3 創造力 (Creativity) 4
4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5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4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能針對幼兒教保領域特定主題進行研究與論述的能力 5
02 系所 能將研究成果或議題依學術論文格式論述,並參與於學術社群中發表 4
03 系所 具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能指出、發掘並分析幼兒教保領域中的問題或相關論述 5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探究能力 5
2 語文與溝通能力 5
3 創新與實踐能力 4
4 專業知能 4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指定書目:
(一) 蕭瑞麟 (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培生。(二) 陳向明 (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延伸閱讀:
質性研究
(一)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二)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三)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四)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五)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六)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七) 梁瓊惠 (2011)。幼稚園的生活:田野工作、大人和小孩。台北:五南。
(八) 畢恒達 (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九) 鈕文英 (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十) 蔡敏玲 (2002)。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台北:心理。
(十一) 謝臥龍主編(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十二) 謝國雄主編 (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十三) 嚴祥鸞主編 (1998)。危險與祕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十四) Bogdan, R. C., & Biklen, S. K.(1998/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第三版(李奉儒等譯)。嘉義:濤石文化。
(十五) Cohen, D. H., & Balaban, N. (1997/1999)。兒童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台北:桂冠。
(十六) Jorgensen, D. L.(1989/1999)。參與觀察法(王昭正、朱瑞淵譯)。台北:弘智。
(十七) Holmes, R. M. (1998/2008)。兒童的田野工作 (張盈堃譯)。台北:心理。
(十八) Krueger, R. A., & Casey, M. A. (2003)。焦點團體訪談,第三版(洪志成、廖梅花譯)。嘉義:濤石文化。
(十九) Lofland, J., & Lofland, L. H. (1995/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第三版(任凱、王佳煌譯)。台北:學富。
(二十) Maxwell, J. A.(1996/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高熏芳等譯)。台北:心理。
(二十一)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1999/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 (李政賢譯)。台北:五南。
(二十二)Merriam, Sharan B. (2009/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顏寧譯)。台北:五南。
(二十三) Patton, M. Q.(2002/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第三版(李奉儒、吳芝儀譯)。嘉義:濤石。
行動研究
(二十四)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市:揚智。
(二十五) 吳明隆 (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 : 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二十六) 陳惠邦 (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二十七) 陳惠邦、李麗霞 (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二十八) 鈕文英 (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二十九) 甄曉蘭 (2001)。行動研究成果的評估與呈現。台北市:揚智。
(三十) 甄曉蘭 (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三十一)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三十二)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 (夏林清等譯)。台北市:遠流。
(三十三) Johnson, A. (/2006)。行動研究導論 (朱仲謀譯)。台北市:五南。
(三十四) McKernan, J. (?/2004)。課程行動研究 : 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 (蔡清田譯)。高雄:麗文。
(三十五) McNiff, J., Lomax, P., & Whitehead, J. (1996/2002)。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 (吳美枝、何禮恩譯)。嘉義:濤石。
(三十六) O'Donnell, A. M., J. Reeve, et al. (2008)。教育心理學:為行動而反思 (陳奎伯、顏思瑜譯)。台北:雙葉。
(三十七) Parsons, R. D., S. L. Hinson, et al. (/2005)。教育心理學 : 教育的行動研究 (溫明麗譯)。台北:湯姆生。
(三十八) Seidman, I. (/2009)。訪談研究法(李政賢譯)。台北:五南。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25 %
討論 45 %
小組報告 3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課堂參與 20 %
初步研究構想 5 %
部份訪談逐字稿 5 %
原始資料 10 %
個人口頭報告 5 %
研究計畫 25 %
小組報告 3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