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教育學系 黃彥文教師 課程發展與設計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教育學系 教二甲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遠距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12059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課程發展與設計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2 / 2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必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黃彥文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四,節次2、3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B110
Office Hours
黃彥文:4444/89AB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本課程使用本校最新架設的 Moodle 3.5x平台(支援apple和android系統的手機APP)***

上課網址為:http://140.133.1.104/moodle

(請自行在瀏覽器,設成我的最愛;或透過手機app商店下載moodle classic app程式,連至上述網址進行使用)

(本平台在使用Moodle平台大學中,版本領先90%以上的大學,包含:台大、交大今年度也落後我們)
~~~~~~~~~~~~~~~~~~~~~~~~~~~~~~~~~~~~~~~~~~~~~~~


****本課程為遠距課程,非教育系必修學生若無法適應網距學習或作業多的型態,建議選修師培1A或2C課程****

****本學期之本課程將申請教育部數位認證,對於遲交作業或常缺席參與討論學生,學期中必當,汰劣存優****

****為維護品質,須有效掌控人數,本課程除教育系必修班學生外,不開放開學後的額外任何形式加選申請****

****本課程主要開給大學部學生,所謂及格係指60分。研究所學生拿60-69被當之情形,請自行負責*****

----------本課程之課程目標-------------

「課程」這一學門向來為教育學的核心,也是教師專業必備的素養,更是教師檢定必考的科目。過去,由於「課程發展」與「課程設計」這兩個詞在某些教科書中常混為一談,但根據Ornstein & Hunkins的說法,及黃政傑教授《課程設計》一書中的定義,前者較偏向課程決定部份,後者則偏向於程序性的規劃與檢核。再者,有關「課程發展與設計」常見的授課內容,還涉及了不同觀點及意識型態立場的介定。綜上考量,本學期的課程安排將分為四個主軸─「課程基礎概念」、「課程發展模式」、「課程改革趨勢」、以及「課程設計原理」,帶領同學們深究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學理,並以之對應臺灣近年來兩波的課育改革的實務議題,進行「做中學」的學習歷程。
綜上,本學期預計達成的課程目標如下:

1. 理解「課程領域」的基本概念。

2. 瞭解「課程發展」的基本學理。

3. 熟悉「課程設計」的實踐知能。

4.應用「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學習經驗於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實踐。

5. 應用「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學習經驗於準備未來教師檢定考試與教師甄試。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一) 本課程的適用對象:

1. 教育學相關科系的在學學生。

2. 正在修習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生。

3. 非本科就讀教育學相關系所,需要補充「課程發展與設計」先備知識的學生。

4. 對「課程發展與設計」有興趣的教育界人士或社會大眾。


(二)本課程的建議學前先備能力:

1. 建議已修習並通過「教育概論」相關課程,並精熟該課程的專業知能。

2. 建議已修習並通過「教育哲學」相關課程,並精熟該課程的專業知能。

3. 建議已修習並通過「教學原理」相關課程,並精熟該課程的專業知能。

4. 建議已修習並通過「教育社會學」相關課程,並精熟該課程的專業知能。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9/12) Unit 1. 課程介紹 ~~【實體課程】~~~~~~【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小組作業01】 
2 (9/19) Unit 2. 課程的意涵與結構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1】 
3 (9/26) Unit 3. 課程意識型態、規劃取徑、與多元典範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2】 
4 (10/03) Unit 4. 「目標模式」的課程發展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 
5 (10/10) Unit 5. 「過程模式」的課程發展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3】 
6 (10/17) Unit 6.「情境模式」的課程發展 ~~【非同步遠距】~~~~~【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小組作業02】 
7 (10/24) Unit 7. 臺灣的課程發展模式與教科書運作機制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4】 
8 (10/31) Unit 8. 臺灣當代課程改革與當前課程政策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5】 
9 (11/07) 期中考:線上口頭發表 ~【同步遠距-報告】~~  (各組和小老師另約時段)  線上口頭發表與互評 
10 (11/14) Unit 9. 課程實施與課程領導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 
11 (11/21) Unit 10.「課程目標」的課程設計原理原則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6】 
12 (11/28) Unit 11.「課程選擇」的課程設計原理原則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7】 
13 (12/05) Unit 12.「課程組織」的課程設計原理原則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8】 
14 (12/12) Unit 13「課程評鑑」的課程設計原理原則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議題09】 
15 (12/19) Unit 14. 學校本位課程(一):「學校願景」、「學生圖像」、及「學校整體課程架構」 ~~【非同步遠距】~~~~~【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小組作業03】 
16 (12/26) Unit 15. 學校本位課程(二):學校的「課程地圖」與「特色課程」 ~~【非同步遠距】~~~~~【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小組作業04】 
17 (01/02) Unit 16. 慎思「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的學校課程計畫之參照 【非同步遠距】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數位教學影片  【線上選擇題庫】~~~ 
18 (01/09) 期末考:期末檢討/線上紙筆測驗 ~【實體課程-考試】~~  線上紙筆測驗/期末教學回饋意見調查表/班會記錄  線上測驗(25題選擇*4分)~**(實體教室進行)**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道德力 (Morality)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5
3 創造力 (Creativity) 5
4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5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5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能瞭解教育理論與現場或職場實務知能 5
02 系所 能在與服務對象互動中呈現專業知識與技巧 5
03 系所 能運用專業知能解決教學或職場的問題 4
04 系所 能進行教育專業研發 5
05 系所 能省思國內的教育與相關制度及運作型態 5
06 系所 能針對教育相關議題進行思考、探索與處理 5
07 系所 能在教學活動或職場中呈現專業投入的敬業精神 5
08 系所 能具備持續創新與成長的特質 5
11 師培-國小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5
12 師培-國小 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5
13 師培-國小 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的基礎。 5
14 師培-國小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5
15 師培-國小 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 5
16 師培-國小 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5
17 師培-國小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 5
18 師培-國小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5
19 師培-國小 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5
1A 師培-國小 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5
1B 師培-國小 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及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4
1C 師培-國小 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4
1D 師培-國小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4
1E 師培-國小 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4
1F 師培-國小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5
1G 師培-國小 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5
1H 師培-國小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5
41 師培-特教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0
42 師培-特教 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0
43 師培-特教 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的基礎。 0
44 師培-特教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0
45 師培-特教 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 0
46 師培-特教 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0
47 師培-特教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 0
48 師培-特教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0
49 師培-特教 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0
4A 師培-特教 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0
4B 師培-特教 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及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0
4C 師培-特教 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0
4D 師培-特教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0
4E 師培-特教 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0
4F 師培-特教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0
4G 師培-特教 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0
4H 師培-特教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0
51 師培-中等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0
52 師培-中等 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0
53 師培-中等 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的基礎。 0
54 師培-中等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0
55 師培-中等 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 0
56 師培-中等 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0
57 師培-中等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 0
58 師培-中等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0
59 師培-中等 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0
5A 師培-中等 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0
5B 師培-中等 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及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0
5C 師培-中等 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0
5D 師培-中等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0
5E 師培-中等 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0
5F 師培-中等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0
5G 師培-中等 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0
5H 師培-中等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0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探究能力 5
2 語文與溝通能力 5
3 創新與實踐能力 5
4 專業知能 5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本課程使用本校最新架設的 Moodle 3.5x平台(支援apple和android系統的手機APP)***

上課網址為:http://140.133.1.104/moodle

(請自行在瀏覽器,設成我的最愛;或透過手機app商店下載moodle classic app程式,連至上述網址進行使用)

----------------------------------------------------------------------
一、主要教材
-----------------------------------------------------------------------
1. 教師自編數位書面講義
2. 教師自編數位教學影片
------------------------------------------------------------------------
二、參考教材
----------------------------------------------------------------------
黃政傑 (2014)。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臺北市:五南。
歐用生 (1998)。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第二版)。高雄市:復文。
黃炳煌譯(1984)。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第二版)(R. W. Tyler原著)。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蔡清田 (2016)。50個非知不可的課程學概念。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19)。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第四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 (2014)。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臺北市:五南。
莊梅枝主編 (2003)。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學會。
周淑卿、歐用生、楊國賜(2016)。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課程觀的演變:口述史的研究。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學院。
白亦方 (2008)。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智穎 (2015)。課程史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
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 (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育改革議題─ 教育社會學取向的分析。高雄市:復文。
周淑卿 (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 (2015)。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7)。課程實驗:課綱爭議的出路。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8)。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9)。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楊俊鴻 (2018)。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本學期之本課程將申請教育部數位認證,對於各週遲交作業或常缺席參與討論學生,不考慮下列規則,學期中必送教務系統,視同礦課,依據扣考標準處理,汰劣存優****

****期末考當日,未通知教師、無正當理由未到之情形,不考慮下列規則,必當*******

****其他妨害教學或干擾其他同學學習權益等嚴重違反常之情形,不考慮下列規則,必當****

****本課程主要開給大學部學生,所謂及格皆指60分。研究所學生拿60-69被當之情形,請自行負責*****
--------------------------------------------------------------------------------------
【課堂參與】 (合計50%):
Moodle平台上的「所有學習進度」之【準時】完成比率情形(有勾) (7%)
Moodle平台上的【限時】線上「9次議題辨證討論」之【準時】參與及發言討論情形 (27%)
Moodle平台上的【限時】線上「4次小組專題合作學習」之【準時】參與及發言討論歷程 (16%)

【平時作業】 (合計20%): 小組的「4次實作任務的作業」+ 個人的「16次的課後自我測驗 」
【期中考】(合計10%): 「小組專題實作任務」之課堂口頭發表及表現情形
【期末考】(合計15%):「線上紙筆測驗」之得分 (25題選擇,請攜帶可上網之載具應考)
【其他】(合計5%):
擔任組長盡責 (1-5%) 【不負責倒扣】 (組長須在學期中,至少有3次,於每週線上Office時段(星期四下午14:30-15:30),登入聊天室,向老師或TA問課業上或Moodle操作上的問題)
非擔任組長,但具有其他協助老師具體表現情形 (1-4%) 【此項由教師主觀認定】。
其他優異表現情形 (1~3%)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