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7 學年度 第 2 學期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 戴文鋒教師 臺灣民俗文化研究理論與方法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07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 文資系臺灣文化碩士班一年級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34050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臺灣民俗文化研究理論與方法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Theory and Method:Taiwanese Customs and Culture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必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戴文鋒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5、6、7
上課教室
Classroom
G304
Office Hours
戴文鋒:3333/2345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臺灣民俗以其廣泛的涵蓋範圍,以及與庶民生活密切結合的程度,經常被援引以為佐證,用以豐富臺灣歷史、人文、社會的諸多面貌,其中最常見到的就是與民間宗教信仰、民俗醫療、民間文學、建築風水、民藝戲曲等領域的結合;民俗文化也是我國文化資產中無形文化資產類的重要主流之一。然則,一旦思考及是否有所謂「臺灣民俗學」存在,以及「臺灣民俗學」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方法理論之上,又有著怎樣的發展系譜,專研何種問題,所遇困境和所達致的成果為何,至今不免仍令人感到一片混沌。換句話說,臺灣民俗確然存在於臺灣過往歷史及臺灣現今生活之中,而且普現臺灣特有的庶民宇宙觀和生活智慧,但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學科「臺灣民俗學」,在系統化、專門化的程度方面似乎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民俗文化研究除了必須了解其源流與發展脈絡之外,仍須兼具許多不同的理論與方法,才能豐富其內涵。
本課程除了追溯民俗學之歷史源流與演變之外,對於民俗學的方法論、現階段臺灣民俗的研究成果與概況,也一併於課程中加以討論。討論的切入點有三個層面:第一是以臺灣民俗與民俗學的角度切入,單純考察庶民、民間社會與民俗三者的關係。例如:民俗醫療(收驚、收土神、安胎等儀式與信俗)、民間故事(臺灣民間故事的「原版」與「複製」、臺灣民間故事的「變形」與「異說」、民間故事與「再生」理論)、民間靈媒(乩童與降乩、扶鸞、尪姨與牽亡)、民間禁忌、民俗與庶民生活(民俗與心理、民俗與社會制約、民俗與地域及空間、民俗與時代)等。第二是從歷史文獻學的方法切入,以釐清臺灣各種民俗的來源,並將清代臺灣文獻所記載的臺灣民俗內容,與當今描述的或田野調查所記錄的同一民俗內容,相互對照發明,辨其異同,並了解其演變的軌跡。第三是(西方)理論探討,即以神話、宗教為探論對象,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逐漸形成的宗教人類學。本課程以弗雷澤(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年〜1941年)的名著是《金枝:巫術與宗教研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1890年)為互動討論教材,以了解弗雷澤對原始民族的巫術、儀式、靈魂、信仰、心理的觀察與論述。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民俗學研究之領域與範疇      
2 臺灣民俗學發展之歷史分期      
3 民俗學的方法論:一、文獻考據法二、田野調查法      
4 民俗學的方法論:三、比對法      
5 臺灣廟宇建築中常見的裝飾物與其民俗:人物、器物      
6 臺灣廟宇建築中常見的裝飾物與其民俗:人物、器物      
7 臺灣廟宇建築中常見的裝飾物與其民俗:事物、圖案      
8 臺灣民間禁忌諸系譜析論:禁忌之意義、來源與分類      
9 臺灣民間禁忌諸系譜析論:構成與解析(上)      
10 臺灣民間禁忌諸系譜析論:構成與解析(下)      
11 符咒象徵與臺灣民間的民俗醫療之解構:收驚      
12 符咒象徵與臺灣民間的民俗醫療之解構:收土神      
13 符咒象徵與臺灣民間的民俗醫療之解構:安胎      
14 臺灣民俗藝陣      
15 臺灣俚諺與民俗:俚語、諺語的類型      
16 臺灣俚諺與民俗:臺語用字與民俗      
17 民俗、庶民與生活:一、心理與民俗二、社會制約與民俗      
18 民俗、庶民與生活:三、地域與民俗 四、時代與民俗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道德力 (Morality)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5
3 創造力 (Creativity) 4
4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4
5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5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具備獨立研究與學術論文寫作之能力。 5
02 系所 具備臺灣文化相關文獻蒐集、彙整、書寫與論述之能力。 5
03 系所 具備臺灣文化理論與方法論之能力。 5
04 系所 具備臺灣民俗宗教、文化資產研究與文化行政之能力。 5
05 系所 具備臺灣區域開發、海洋文化與族群文化研究之能力。 4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語文能力 5
2 溝通與合作 5
3 理性創新與實踐 4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一)史料部分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 黎明出版事業百子全書 1996年
晉、干寶《搜神記》 黎明出版事業百子全書 1996年
晉、張華《博物志》 黎明出版事業百子全書 1996年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 廣文書局 1989年
唐、李石《續博物志》 黎明出版事業百子全書 1996年
明、不詳《繪圖三教搜神大全》 明刻繪圖本 聯經 1980年
不詳《玉函秘典》 明、梅巔道人周履靖校 廣文書局 1989年
清、顧祿《清嘉錄》 道光1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清、杜文瀾《古謠諺》 咸豐11年 新文豐 1986年
清、翟灝《通俗編》 中華書局
(二)中文專書
朱 鋒 《南臺灣民俗》 東方文化書局 1970年
婁子匡、許長樂《臺灣民俗源流》 省政府新聞處 1971年
廖漢臣 《臺灣的年節》 省文獻會 1973年
何聯奎、衛惠林《臺灣風土志》 臺灣中華書局 1983年
大藤時彥著、王汝瀾譯《民俗學入門》 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4年
烏丙安 《中國民俗學》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5年
林惠祥譯《民俗學》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袁 珂 《中國神話傳說辭典》 華世出版社 1987年
玄道子 《靈符神咒全書》 滿庭芳出版社 1987年
葛兆光 《道教與中國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陳勤建編《當代中國民俗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8年
阮昌銳、黃有志合著《民間信仰與喪葬禮俗彙編》 臺北縣政府印 1988年
王潔卿 《中國婚姻——婚俗、婚禮與婚律》 三民書局 1988年
張 珣 《疾病與文化》  稻鄉出版社 1989年
陳勤建編《當代中國民俗》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8年
惠西成、石子編《中國民俗大觀》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88年李蒼彥 《中國吉祥圖案》 南天書局 1988年葉兆信 《中國佛教圖案》 南天書局 1989年
李獻璋 《臺灣民間文學集》 龍文 1989年
林明峪 《臺灣民間禁忌》 臺北、東門出版社 1989年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西北卷》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原書目文
獻出版社) 1989年
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東北卷》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89年
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中南卷上》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2年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中南卷下》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2年
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上》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2年
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中》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2年
丁世良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下》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2年
吳瀛濤 《臺灣民俗》 眾文圖書 1990年
吳寶良、馬飛《中國民間禁忌與傳說》 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0年
焦宏昌 《中外禁忌與禮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年
陳建憲譯《世界民俗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0年
陳來生 《中國禁忌》 萬象圖書 1991年
范勝雄 《府城的節令民俗》  南市政府 1991年
徐金海、錢漢東《古老禮儀風俗談》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
洪興、徐錦鈞、張強編《婦女風俗考》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
楊宗、聶嘉恩、郭全盛主編《中國實用禁忌大全》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1年
該館編 《婚喪禮儀手冊》  新竹社教館印行 1991年
該館編 《臺灣民間祭祀禮儀》  新竹社教館印行 1991年
姚漢秋 《臺灣婚俗古今談》  臺原出版社 1991年
呂理政 《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  稻鄉出版社 1992年
黃意明 《中國符咒》  萬象圖書 1992年
陳耀庭等《道‧仙‧人——中國道教縱橫》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年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 文海出版社影本 1992年
張紫晨 《中國民俗學史》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年
任 騁 《中國民間禁忌》 漢欣文化事業 1993年
惠西成編《中國奇風異俗》 漢欣文化事業 1993年
葉兆信 《中國諸神圖集》 南天書局 1993年
楊存田 《中國風俗概觀》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
張澤洪 《步罡踏斗——道教祭禮儀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羅偉國 《話說道教》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宋錦秀 《傀儡、除煞與象徵》  稻鄉出版社 1994年
王文寶 《中國民俗學史》 巴蜀書社 1995年
孔永松、李小平《客家宗族社會》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內政部編《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維護論述》 內政部 1996年
王秋桂主編《中國傳統科儀本彙編(一)》 新文豐出版 1996年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閩臺文化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年
陳丁林 《南瀛藝陣誌》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7年
徐杰舜 《漢族民間風俗》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8年
趙建偉 《人世的「禁區」:中國古代禁忌風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陶思炎 《中國鎮物》 東大圖書公司 1998年
居閱時 《今日臺灣風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許 鈺 《口傳故事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
渡邊欣雄《漢族的民俗宗教》 臺北地景企業 2000年
向柏松 《吉祥民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劉錫誠 《象徵:對一種民間文化模式的考察》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
苑 利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
苑 利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物質民俗卷》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

(二)中文論文
呂訴上 〈臺灣傀儡戲和它的「祭煞」〉  《臺灣文化》01:03  1946年
吳 槐 〈冬新娘仔考〉 《臺灣風物》15:03  1965年
吳逸生 〈本省忌俗談〉 《臺灣風物》17:05  1967年
黃美幸 〈臺灣婦女對於生育的信仰與規範〉《臺灣風物》17:06  1967年
王國璠 〈臺北市歲時紀〉 《臺北文獻》直字 5期 1968年
曹甲乙 〈農諺點滴〉 《臺灣文獻》19:04  1969年
林衡道 〈福州方言及其他——臨水夫人並非註生娘娘〉 《臺灣風物》20:04 1970年
朱介凡 〈說臺灣風土諺〉 《臺灣文獻》31:02  1980年
鍾華操 〈臺灣民間信仰中的收魂法〉 《臺灣文獻》31:04  1980年
姚漢秋 〈臺灣俗諺採擷錄〉 《臺灣文獻》31:01 1980年
陳金田 〈冬生娘仔〉 《臺灣風物》31:04  1981年
蔡錦堂 〈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 《史聯雜誌》19期  1981年
ねずまさし原作、程大學譯 〈「皇民化」政策與「民俗臺灣」〉
《臺灣文獻》32:02 1981年
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附記:臺灣慣習研究會〉 《臺灣風物》32:01 1981年
余光弘 〈臺灣民間日趨沒落的幾種占卜法〉《民俗曲藝》17期   1982年
陳金田 〈故事與民俗的關聯〉 《臺灣風物》33:02  1983年
徐福全 〈「父母會」—昔日臺灣的喪葬互助團體〉 《史聯雜誌》03 1983年
陳金田 〈故事與民俗的關聯〉 《臺灣風物》33:02 1983年
廖祖堯 〈臺灣的符仔仙和關落陰〉 《臺灣文藝》89期 1984年
阮昌銳 〈臺灣民俗研究的過去與未來〉 《臺灣文獻》36:03、04 1985年
董芳苑 〈臺灣民間的鬼魂信仰〉 《臺灣風物》36:02  1986年
宋錦秀 〈傀儡戲祭典儀式之演出〉 《臺灣文獻》39:04  1988年
李豐楙 〈道教文化與民俗文物--臺中市民俗文物館所藏宗教禮俗文物之內
容及其特色〉 《民俗曲藝》74 1991年
簡榮聰 〈臺灣傳統的生育民俗與文物〉 《臺灣文獻》42:02 1991年
謝昌一 〈民間年畫與民俗〉 《民俗曲藝》80 1992年
黃典權 〈臺灣地區民俗的討論〉 《臺南文化》33 1992年
李豐楙 〈近年來日本有關中國儀式戲劇及民俗的研究概述〉 《中國儺戲.儺文化研究通訊》02 1993年
李豐楙 〈煞與出煞——一個宇宙秩序的破壞與重建〉 央圖臺灣分館編
1993年
陳識仁 〈過化存神:臺灣的惜字風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1 1994年
林美容 〈鬼的民俗學〉 《臺灣文藝》(新生版)03 1994年
黃天橫 〈初探金門辟邪民俗之諸相:與臺灣的比較〉《臺南文化》37 1994年
吳政恆 〈后里樟樹公捾 絭之民俗信仰〉 《臺灣文獻》45:04 1994年
簡榮聰 〈臺灣民間捾 絭再探〉 《臺灣文獻》46:04 1995年
心 發 〈薩滿信仰與民俗醫療〉 《歷史月刊》96 1996年
戴文鋒 〈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 《臺灣風物》46:04 1996年
韓秉方 〈道教與民俗〉 《宗教哲學》02:04 1996年
陳炳容 〈翹首盼禱望甘霖--談金門民俗祈雨〉 《金門》58 1998年
黃正彥 〈傳統宗教器物及其在民俗上之意義〉 《臺南文化》45 1998年
何根海 〈七夕風俗的文化破譯〉 《歷史月刊》127 1998年
王雅萍 〈田野工作與社區調查〉 《宜蘭文獻》36 1998年
林國平 〈福建傳統社會的民俗療法和寺廟藥籤〉 《宜蘭文獻》37 1999年
郭 武 〈道教對雲南民俗的影響〉 《宗教哲學》05:03 1999年
杜立偉 〈關西土地公田野初探〉 《新竹文獻》01 1999年
李鳳華等〈田野研究的理論與實務〉 《地理教育》25 1999年
陳祥水 〈祖先另類特性的個案研究:淺論被公媽「問」到的民俗信仰〉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 2000年
陳美華 〈反思「參與觀察」在臺灣漢人宗教田野的運用:一個女性佛教研究者的觀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 2000年
葉明生 〈儀式與戲劇--民俗學的考察〉 《民俗曲藝》129 2001年
洪淑苓 〈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
《臺大文史哲學報》54 2001年
江桂珍 〈魚與民俗之相關性初探--一個文化人類學的觀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0 2001年
許秀美 〈「桃」的民俗信仰與文化意義〉 《國文天地》17:03 2001年
王貞月 〈臺灣薩滿信仰現狀及其民俗醫療作用--以問卷調查結果為中心〉
《輔仁國文學報》17 2001年
陳國彥 〈田野調查法〉 《屏東文獻》03 2001年
胡衍南 〈在「文獻」和「田野」間取得會通--專訪林鶴宜教授〉《文訊月刊》202 2002年

(三)日文專書
小林里平 《臺灣歲時記》 東京 政教社 1910年
井田麟鹿 《澎湖風土記》  成文出版社 1985年
片岡巖 《臺灣風俗》 臺南地方法院檢察局內臺灣語研究會 1914年
片岡巖 《臺灣風俗誌》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21年
柳田國男 《民間傳承》 東京 共立社 1924年
佐久間兼信《妊娠と育兒》 東京 誠文堂 1928年
藤井乙男 《諺の研究》 京都 更生閣發行 1929年
山根勇藏 《臺灣民族性百談》 臺北 杉田書店 1930年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34年
赤星義雄 《臺灣の奇習》 財界之日本臺灣支社發行 1935年
增田福太郎《臺灣本島の宗教》 東京財團法人明治聖德紀念學會 1935年
曾景來 《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 臺灣宗教研究會 1938年
增田福太郎《臺灣の宗教》 東京株式會社養賢堂 1939年
黃鳳姿 《七爺八爺》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1940年
娓原通好 《臺灣農民生活考》 臺北緒方武歲發行 1941年
西岡英夫 《臺灣の風俗》 雄山閣版 1942年
東方孝義 《臺灣習俗》 高等法院檢察局通譯室研究會
1942年
堀川安市 《臺灣の植物》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1943年
黃鳳姿 《臺灣の少女》 東京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1943年
增田福太郎《民族信仰を中心として——東亞法秩序序說》 東京
ダイヤモンド社 1943年
井之口章次《民俗學の方法》 東京 岩崎美術社 1970年
神島二郎編《柳田國男研究》 東京 筑摩書房 1973年
關敬吾 《民俗學の方法》 京都 同朋舍 1981年
福田アジオ《日本民俗學方法序說——柳田國男と民俗學》東京弘文堂 1984年
竹田旦編 《民俗學の進展と課題》 東京 圖書刊行會 1990年
松永正義等《臺灣百科》 東京 大修館書店 1990年
酒井忠夫 《臺灣の宗教と中國文化》 東京 風響社 1992年
劉枝萬 《臺灣の道教と民間信仰》 東京 風響社 1994年

(四)日文期刊論文
臺灣慣習研究會編 《臺灣慣習記事》一~七卷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法務課發行 1901年~1907年(明治34年~40年)
該雜誌社編 《民俗臺灣》1~43號(1卷1號~5卷1號) 東都坦籍臺北支店發行 1941年~1945年(昭和16年7月~20年1月) 南天書局重印完整版1~44號(1卷1號~5卷2號) 1998年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50 %
討論 5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課堂參與 30 %
期中綱要報告 30 %
期末書面論文 4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平時課堂聽講、發問、討論佔30%,期中綱要報告佔30%,期末書面論文佔40%。研究生須於第二週時繳交「期初研究主題」,經過與授課者討論、預期具有可行性之後,方可開始進行民俗史料蒐集與田野調查。於第十一週、第十二週時繳交「期中研究綱要報告」,內容包括:(一)題目、(二)章節構成與安排、(三)各章節主要內容概述、(四)參考書目。繳交「期中研究綱要報告」的同時,並須於課堂中進行口頭報告,並接受師生的各項提問。於學期結束之後一週內繳交期末論文。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