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6 學年度 第 2 學期 國語文學系 龔韻蘅教師 中國思想史(下)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06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國語文學系 國文三乙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22089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中國思想史(下)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s Ⅱ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2 / 2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必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龔韻蘅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4、5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101
Office Hours
龔韻蘅:2244/89AB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中國思想自先秦諸子開始,歷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清代實學等各階段的發展,具有極為深刻的內涵。本課程基本上以時間之進展為主軸,依照歷史的推演來勾勒中國思想的風貌,使學生對先秦以降的學術流變及內涵產生初步且完整的理解,進而掌握中國思想的特質,以作為未來深入探索各種古典觀念的階梯,同時亦培養思辨和論述的能力。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魏晉玄學的開端--劉劭、荀粲、歐陽建 教師講述  1.魏晉玄學的分期與重要課題2.魏晉玄學整體內容概述3.劉劭《人物志》的品鑒之法及意義4.荀粲「言不盡意」說5.歐陽建<言盡意論>   
2 正始玄風--何晏與王弼 教師講述  1.正始玄風之儒道會同的背景2.魏晉玄學家所面對的課題3.何晏<無名論>4.王弼貴無思想及本末關係   
3 正始玄風--何晏與王弼 教師講述及討論  1.正始玄風之儒道會同的背景2.魏晉玄學家所面對的課題3.何晏<無名論>4.王弼貴無思想及本末關係   
4 從嵇康到向秀 教師講述  1.名教與自然的關係2.<養生論>與<聲無哀樂論>   
5 郭象 教師講述  1.對莊子的新詮--關於適性逍遙2.語言觀3.聖人觀4.獨化與迹冥論   
6 佛教的興起 教師講述  1.佛教基本教義2.般若學與格義3.道安與慧遠4.僧肇5.竺道生   
7 隋唐佛學-天臺宗與華嚴宗 教師講述  1.一心三觀2.一念三千3.天臺宗的判教理論4.法界論5.六相圓融6.華嚴宗的判教理論   
8 隋唐佛教-唯識宗與禪宗 教師講述  1.萬法唯識2.轉識成智4.禪宗的語言觀4.定慧不二5.頓悟與漸悟   
9 期中考      
10 宋明理學-周敦頤'張載 教師講述  1.宋明理學的發展背景及思想特徵2.邵雍學說3.周敦頤的"誠"之學說3.張載的氣論4.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11 宋明理學-二程 教師講述與討論  1.一本論2.定性3.識仁4.性即理5.理一分殊6.格物窮理7.二程異同   
12 宋明理學-朱熹 教師講述  1.朱熹的理氣論2.觀心3.格物致知   
13 宋明理學-陸九淵   1.本心2.格物致知3.朱陸比較   
14 宋明理學-王陽明 教師講述與討論  1.知行合一2.致良知3.朱陸比較4.劉蕺山學說   
15 明末清初儒學 教師講述  1.經世思想2.道器非二3.人欲即天理   
16 清末明初儒學-王夫之 教師講述  1.氣化宇宙論2.人性論   
17 清代儒學-戴震 教師講述  1.血氣心知2.理與欲   
18 期末考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道德力 (Morality)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5
3 創造力 (Creativity) 5
4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5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4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具備闡釋國語文基本觀念的能力 5
02 系所 具備研讀、理解中國古典文獻的能力 5
03 系所 具備研讀、理解現代文學的能力 4
04 系所 具備研讀、理解臺灣文學的能力 4
05 系所 具備國語文溝通、創作與應用的能力 5
06 系所 具備文學鑑賞與批評的能力 5
07 系所 具備文化涵養的能力 4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語文能力 5
2 溝通與合作 5
3 理性創新與實踐 5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4年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87年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70 %
報告及討論 3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期中考 35 %
期末考 35 %
個人口頭報告 20 %
課堂參與 5 %
出席狀況 5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以期中及期末考的成績為主要評量基準,同時參考學生口頭報告的狀況,並隨課程而設計各種問題,藉以測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反應。
  口頭報告方面,以兩位同學一組的方式進行,於第一學期初抽題,並分配於上下學期各單元展開活動。
以能幫助學生澄清觀念的題目為內容,整體時間以五至十分鐘為限。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