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6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通識教育中心 李鴻亮教師 科技爭議與社會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06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06086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科技爭議與社會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2 / 2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李鴻亮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五,節次A、B
上課教室
Classroom
C201
Office Hours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課程目的
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許多便利,但是相伴而來的,也經常有許多負面的影響。本課程藉由社會關注之議題,帶領學習者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的內涵,並且從「STS研究」,以及「STS教學」兩個面向,了解這個快速發展的新領域。此外,教師亦指導學生,練習STS事件之論述寫作,以提升學生認知立論之邏輯性。對於科學技術、社會人文、師資培育等領域的學生,本課程能啟發其分析議題的能力,並引導學生以積極正向的態度,探究解決問題之道。

教學目標
在本課程結束之後,學習者應該能夠:
1: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理論,
2:分析「科學、技術與社會」議題之內涵,
3: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課程與教學,
4:設計「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多媒體教材。

授課方式
本課程除了理論講授之外,亦包括影片觀賞、報告發表、實務操作、作品評析等教學活動。學習者將整合科技、法律、人性、教育、等面向的知識,剖析議題的本質,提昇探究的能力。教師將探討各類新近發生的科技爭議事件,亦包括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等議題,並藉此提升學生在使用網際網路時,秉持正確的理念與態度。本課程亦指導學生運用多媒體科技,如微電影、簡報等,記錄學習過程,以及發表探究成果。此外,本課程經由各項教學活動與作業練習,提升學生符合時需之核心能力(包括道德力、自學力、創造力、溝通力、就業力等),以面對日新月異之科技社會。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科技爭議與社會課程概論 講述:課程說明  課程計畫表   
2 科技與社會議題之發生 講述:背景  ppt, 工具主義   
3 STS研究與發展 講述:社會哲學, 理論基礎  ppt, 分組教學   
4 STS課程與教學 講述:課程綱要, 教材教法  教材室教科書   
5 爭議事件之解析 講述:分析爭議論點  ppt  繳交分析表 
6 國際環境議題 賞析:影響國際之事件  影片   
7 國內環境議題 賞析:影響國內之事件  影片   
8 辯證與解決 講述:演辯術, 辯論  ppt, 事件本質   
9 期中考試週 講述:環境議題 簡測  APP檢測  繳交議題分析學習單 
10 社會轉型 講述:社會脈絡轉變  ppt, 多媒體教材   
11 科技治理 講述:科技政策的發展  ppt, 多媒體教材   
12 科技傳播與科技素養 講述:多元社會的觀點  ppt, 多媒體教材   
13 STS教學設計 實作:實驗教學  教案範例(假設檢定)  繳交腳本 
14 STS教材製作 實作:實地拍攝  影音教材範例   
15 STS議題分析 賞析:教育使用  微電影教材, ppt   
16 STS議題分析 賞析:教育使用  微電影教材, ppt   
17 專題報告 媒體使用與評鑑  發表, 報告   
18 期末考試週 媒體使用與評鑑  發表, 報告  作品光碟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道德力 (Morality)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5
3 創造力 (Creativity) 5
4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5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5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通識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5
02 通識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5
03 通識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5
04 通識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5
05 通識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5
06 通識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5
07 通識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5
08 通識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5
09 通識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5
10 通識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5
11 通識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5
12 通識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5
13 通識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5
14 通識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5
15 通識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5
16 通識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5
17 通識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5
18 通識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5
19 通識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5
20 通識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5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主要讀本
何道寬譯(2010)。科技奴隸。(Postman, N. 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臺北:博雅。
黃之棟、黃瑞祺、李正風(2012)。科技與社會:社會建構論、科學社會學和知識
社會學的視角。臺北:群學。
白亦方、劉修豪主譯(2012)。(原著Oversold and underused: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By Larry Cuban, 2001)。賣得多用得少:當教育遇見科技。臺北:高等教育。
楊谷洋、陳永平、林文源、方俊育(2010)。科技社會人:STS跨領域新視界。新竹:
國立交通大學。

參考書目
李燕秋(2012)。威力導演11數位影音超人氣。臺北:碁峯。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國民教育社群
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30 %
影片欣賞 30 %
專題實作 30 %
分享 1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期中考 60 %
期末考 30 %
課堂參與 1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評量方式:
成績評量將依據:
1:期中成績(60%):考試、按時繳交個人作業。
2:期末成績(30%):按時繳交團體作品(微電影, 簡報等)。
3:平時成績(10%):出席、準備、討論、參與團隊工作等。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