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2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夜) 文資系臺文碩合(夜)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234006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臺南歷史發展專題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History of Taina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林孟欣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C、D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G304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11.
|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
SDGs 16.
|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
SDGs 17.
|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臺南歷史發展意義必須被置於臺灣地區的整體脈絡中而來瞭解的,而其之所以作為一個中心,也是就整體臺灣地區的空間開拓與實踐而展現的。臺南歷史發展的社會過程,反映出整體臺灣地區官方干預與移民拓殖之間所構成的社會互動與空間實踐的特殊現象。臺南「地方」作為一種分析社會結構和經濟變遷樣態的方法,其內涵在時空變軸上是一個社會實體以其生產方式在其精神意識伸張的象限上,向外向上來延伸出新社會的面貌。概括而言歷史發展大致可以含括以下幾個主要的方法層面: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的物質環境;二、經濟活動(生計、產業);三、社會建構(聚落、城鎮);四、剩餘累積(財富、建築);五、精神滿足(功名、褒賞)。 因此,本課程著眼於運用社會活動現象作為臺南學研討的對象,透過分析特定地域內歷史變遷與經濟轉換過程所帶來的緊張把社會展現出來;並透過差異的比較認識培養宏觀的視野,來深化對臺南歷史發展與社會構成的理解。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風生水起:原生社群與自然環境的互動
|
講授
|
|
|
2
|
針鋒相對:早期臺南歷史發展新局
|
報告討論
|
自編教材
|
|
3
|
驚奇旅行:當日耳曼傭兵遇上亞洲的生理人
|
報告討論
|
《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
|
|
4
|
牛皮騙地:赤崁大地的規劃與變局
|
報告討論
|
江樹生譯《荷蘭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I-V)》
|
|
5
|
生絲、茶宇、天鵝絨:打開熱蘭遮城堡的倉庫
|
講授和實作
|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1-4)》
|
|
6
|
金石為開:碑記裡清帝國的秩序想像
|
報告討論
|
柯志明《番頭家:清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
|
|
7
|
香洋春耨:臺南地區水利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
報告討論
|
陳盛韶《問俗錄──福建、臺灣的民俗與社會》
|
|
8
|
顏家古帳:臺南社會生活面面觀
|
報告討論
|
黃典權、李冕世《同治年間安平古帳之研究》
|
|
9
|
水影成洲:「港口」地方社會的生計活動與秩序的定著
|
講授和實作
|
李文良,清代臺灣的「港戶」及其水域權利──以臺江內海新灣二港為例
|
|
10
|
𣛀秤座糖:府城與草地的社會經濟維生關係
|
講授和實作
|
蕭百興,〈極味臺南-記憶中清甜雋永的富庶之城〉
|
|
11
|
市廛集埕:聚落機能的生成與發展
|
講授和實作
|
自編教材
|
|
12
|
嘉南大圳:臺灣社會跨殖民、跨境域的文化理路
|
講授和實作
|
流域共構:水文化特展、臨時舊慣調查會,《臺灣慣習記事》、影片:幸福的農民
|
|
13
|
綜合案例一:佛頭大元──臺灣錢淹腳目
|
報告討論
|
臺灣博物館貨幣藏品
|
|
14
|
雪農來函:臺南產業經濟結構的生成與轉型
|
講授和討論
|
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
|
|
15
|
綜合案例二:結彩豐盈──結單紅冊裡的蹊蹺
|
報告討論
|
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
|
|
16
|
舊縣新誌:近代社會轉型的激盪
|
講授和實作
|
自編教材
|
|
17
|
火保地圖:府城商業的生成與發展
|
講授和實作
|
1933年火保地圖、商工名錄
|
|
18
|
南蠻情緒:古都臺南的歷史展演
|
報告討論
|
村上直次郎等:《史蹟調查報告》,第2輯。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6年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道德力 (Morality)
|
3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4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3
|
5
|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
3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獨立研究與學術論文寫作之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臺灣文化相關文獻蒐集、彙整、書寫與論述之能力。
|
5
|
03
|
系所
|
具備臺灣文化理論與方法論之能力。
|
4
|
04
|
系所
|
具備臺灣民俗宗教、文化資產研究與文化行政之能力。
|
3
|
05
|
系所
|
具備臺灣區域開發、海洋文化與族群文化研究之能力。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5
|
2
|
溝通與合作
|
4
|
3
|
理性創新與實踐
|
3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討論
|
20 %
|
專題實作
|
30 %
|
問題導向學習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參與
|
30 %
|
心得撰寫
|
20 %
|
檔案評量
|
25 %
|
個人書面報告
|
25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