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文系進碩(夜)、日碩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222005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中國文學專題研究(二)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Chinese Literature Ⅱ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王琅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三,節次C、D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411A
|
Office Hours
|
王琅:2255/4545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1.
|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文學的特質與發展過程 2.探討歷代作家與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從反思、批判進行對話,呈現詮釋視域的轉向過程。
二.教材內容: 1.析論歷代文學與作家 2.探討各種文體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 3.論評歷代作家與作品在歷史的定位 4.透過歷史的分期、分家去解釋所謂的「儒家美學」 5.提舉中國文學共同思辯的中心觀念,以及文本進行詮釋。
三.實施方法: 1.老師以講述,引導學生思考 2.學生依據規定自行收集資料,繳交作業
四.主要讀本: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一) (學生書局,1986/05)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二) (學生書局,1983/09)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三) (學生書局,1986/09)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四) (學生書局,1986/02)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編續) (學生書局,1985/02)
五、參考書目: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華正書局,2011/09)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五南出版社,2003) 龔鵬程《中國文學史》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9/10)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05)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論史》(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2) 蘇珊玉《人間詞話之審美觀》(里仁書局,2009/09) 周先慎《中國文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05) 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蕭華榮《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方正耀《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趙明、郎偉《人類重要文學命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09)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灣開明書店,1993/02)(圖書館查) 周振甫、冀勤《談藝錄》導讀(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05) 趙滋蕃《文學原理》(東大圖書公司, 2001/10) 錢穆《中國文學論叢》(三民書局,2006/10)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漢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靈模式
|
|
|
|
2
|
漢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靈模式
|
|
|
|
3
|
男子作閨音現象的歷史考察
|
|
|
|
4
|
男子作閨音現象的歷史考察
|
|
|
|
5
|
男子作閨音現象的歷史考察
|
因應學校承辦11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甄試,改採線上授課https://meet.google.com/cxy-efry-pko
|
|
|
6
|
宋代詩話
|
|
|
|
7
|
4/2 清明調整放假
|
|
|
|
8
|
宋代詩話
|
|
|
|
9
|
明代小說評點
|
|
|
|
10
|
明代小說評點
|
|
|
|
11
|
清代詩話
|
|
|
|
12
|
清代詩話
|
|
|
|
13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14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15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16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17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18
|
個人口頭報告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闡釋國語文基本觀念的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中國古典文獻的能力
|
5
|
03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現代文學的能力
|
5
|
04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臺灣文學的能力
|
4
|
05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溝通、創作與應用的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文學鑑賞與批評的能力
|
5
|
07
|
系所
|
具備文化涵養的能力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雙語能力
|
3
|
2
|
跨域能力
|
5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人間詞話之審美觀
|
中國文學史
|
中國文學理論
|
中國文學十五講 電子資源
|
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
|
文學原理
|
備註 Remarks
|
中國文學理論史 中國文學概論 中國文學概論 博雅英華 袁行霈著作系列 中國文學史參考作品選 中國文學史百題 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 9787510009969 《中國文學史》(上) 龔鵬程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9/10) 9789570810738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05) 9787810819336 《中國古代文論史》賴力行(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2) 9789866923692 《人間詞話之審美觀》蘇珊玉(里仁書局,2009/09) 9787301241929 《中國文學十五講》周先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05) 9787561742068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譚帆、陸煒(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9787561713747 《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蕭華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9787561742341 《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方正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 9787535127150 《人類重要文學命題》趙明、郎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09) 9789578677715 《談藝錄》導讀 周振甫、冀勤(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05) 9571905976 《文學原理》 趙滋蕃(東大圖書公司, 2001/10) 9571928305 《中國文學論叢》錢穆(三民書局,2006/10)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總和 Total |
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個人書面報告
|
40 %
|
個人口頭報告
|
40 %
|
出席狀況
|
10 %
|
課堂參與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