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夜) 教育系教育行政碩專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212004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教育社會學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tudy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李郁緻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C、D、E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A208
|
Office Hours
|
李郁緻:2222/789A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認識教育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二、展現對教育議題的社會關懷 三、涵養獨立批判思考能力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社會學理論的發展
|
講述與討論
|
|
|
2
|
功能論/衝突論
|
講述與討論
|
CH1-2
|
|
3
|
詮釋論/批判論
|
講述與討論
|
CH3-4
|
|
4
|
階級(一)
|
講述與討論
|
CH7
|
|
5
|
階級(二)
|
導讀一
|
他的地板是你的天花板
|
導讀與評論
|
6
|
階級(三)
|
論文評論一
|
|
論文評論
|
7
|
性別(一)
|
講述與討論
|
CH8
|
|
8
|
性別(二)
|
導讀二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
導讀與評論
|
9
|
性別(三)
|
論文評論二
|
|
論文評論
|
10
|
族群(一)
|
講述與評論
|
CH9
|
|
11
|
族群(二)
|
導讀三
|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
導讀與評論
|
12
|
族群(三)
|
論文評論三
|
|
論文評論
|
13
|
文化研究(一)
|
講述與討論
|
CH10-12
|
|
14
|
文化研究(二)
|
導讀四
|
學做工
|
導讀與評論
|
15
|
文化研究(三)
|
論文評論四
|
|
論文評論
|
16
|
課程社會學(一)
|
講述與討論
|
CH13
|
|
17
|
課程社會學(二)
|
導讀五
|
拚教養
|
導讀與評論
|
18
|
課程社會學(三)
|
論文評論五
|
|
論文評論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2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1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1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1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1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培養診斷與處理組織的問題
|
1
|
02
|
系所
|
能應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與管理
|
4
|
03
|
系所
|
能進行獨立研究與學術發展
|
2
|
04
|
系所
|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經營的計畫
|
1
|
05
|
系所
|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變革與創新方案
|
1
|
06
|
系所
|
有效執行組織的溝通與行銷
|
2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3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3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1
|
4
|
專業知能
|
2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教育社會學 : 理論、經驗與應用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theory,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
|
社會學理論= Sociological theories
|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 我很害怕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
|
拚教養 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
教育社會學
|
教育社會學 : 人物與思想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scholars and their thoughs
|
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
|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 我們不願面對的隱性偏見
|
備註 Remarks
|
麥慧芬(譯)(2022)。他的地板是你的天花板(原作者:S. Friedman & D. Laurison)。臺北市:商周。 秘舒、凌旻華(譯)(2018)。學做工(原作者:P. Willis)。台北:麥田。 Martino, W. , Lingard, B., & Mills, M. (2004). Issues in boys' education: a question of teacher threshold knowledges?, Gender and Education, 16:4, 435-454, DOI: 10.1080/09540250042000300367. Bourdieu, P. (2015).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Alan R. Sadovnik & Ryan W. Coughlan (ed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Reader (3rd ed.), New York: Routledge. Apple, M.W. (2015). Whose Markets, Whose Knowledge? In Alan R. Sadovnik & Ryan W. Coughlan (ed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Reader (3rd ed.), New York: Routled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討論
|
40 %
|
個案研討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導讀
|
40 %
|
評論
|
20 %
|
論文評論
|
30 %
|
出席及參與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 導讀(40%)與評論(20%) (1) 當週負責導讀的同學需將導讀書籍之內容整理成導讀報告 A. 可參考ORID焦點討論法,擇取重要的概念進行報告 B. 須包含500-1000字心得評論 C. 上課3天前上傳至ecourse網站課程討論區,導讀當天進行口頭報告 (2) 其他同學須上網閱讀報告內容並提出3個與該書內容相關的問題 A. 上課1天前將評論問題貼至ecourse網站課程討論區 B. 導讀當天參與討論
2. 論文評論(30%) (1) 擇一主題並閱讀一本以該概念/理論寫作之學位論文(可參考論文評論書單) (2) 分析論文中概念使用/詮釋的方式,上課時繳交書面分析並進行口頭報告 (3) 內容摘要+What, Why, How A. What: 這篇論文使用了甚麼概念?其說明/定義為何? B. Why: 這篇論文為何使用這些概念?作者是否有解釋?你覺得是否恰當? C. How: 這篇論文如何使用這些概念進行分析?你覺得是否合適?
3. 出席及參與(10%):如未能到課請依照學校規定請假,未依規定請假而未出席,將依規定登記曠課。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