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戲碩二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72044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戲劇議題及資料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Research on Issues and Materials in Drama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王婉容、陳晞如、許瑞芳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C、D、E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ZA202
|
Office Hours
|
許瑞芳:3333/789A;  王婉容:2244/8945;  陳晞如:3333/2345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05.
|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引導學生理解戲劇個案研與議題究的種類、演出形態、目的 2.引導學生理解戲劇個案與議題的研究方法 3.帶領學生觀看欣賞不同的戲劇個案的演出DVD及分析、批評與討論 4.介紹學生研讀戲劇個案與議題研究的重要書籍及研究資料與論文 5.介紹研究戲劇個案研究的相關議題理論和方法並懂得運用於自己的研究中 6.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及應用戲劇個案研究報告的能力,並分享交流,互相提問 7、熟悉教習劇場的基本技巧 8、教習劇場專題創作實習:與水交社社區進行田野訪查與合作 9、教習劇場的排演與讀劇
備註說明:本學期部份課程將以台南水交社歷史為製作目標,從史料研究、田野訪查找出適合做為課程中教習劇場製作的議題素材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理論研討一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設計、reading
|
|
2
|
研究方法理論研討劇場創作與議題二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設計、reading
|
|
3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理論研討三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設計、reading
|
|
4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探討操作實習一
|
個案研討、提問討論
|
研究設計、reading
|
|
5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探討操作實習二
|
個案研討、提問討論
|
研究方法、reading
|
|
6
|
研究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操作實習三
|
個案研討、提問討論
|
研究方法、reading
|
|
7
|
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的問題設計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方法、reading
|
|
8
|
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的問題設計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方法、reading
|
|
9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探討的理論與方法及問題設計報告一
|
報告、提問討論
|
研究原理與實作、reading
|
繳交報告
|
10
|
劇場創作論與方法及議題探討的問題設計報告二
|
報告、提問討論
|
研究原理與實作、reading
|
繳交報告
|
11
|
劇場創作論與方法及議題探討的問題設計報告三
|
報告、提問討論
|
研究原理與實作、reading
|
繳交報告
|
12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探討的資料整理與分析
|
講述、提問討論
|
研究原理與實作、reading
|
|
13
|
劇場創作資料與議題探討之整理、分析及寫作
|
講述、提問討論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readgin
|
|
14
|
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研究的優點與缺點
|
講述、提問討論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reading
|
|
15
|
研究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的論文與報告研讀一
|
報告、提問討論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reading
|
|
16
|
研究劇場創作方法及議題探討的論文與報告批判
|
報告、提問討論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reading
|
|
17
|
劇場創作研究方法與議題探討之個人報告一
|
報告、提問討論
|
|
繳交書面報告
|
18
|
研究劇場創作方法與議題探討之個人報告四
|
報告、提問討論
|
|
繳交書面報告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戲劇應用於學校之設計、研究與論述之能力
|
4
|
02
|
系所
|
具備戲劇應用社區之設計、研究與論述之能力
|
4
|
03
|
系所
|
具備在地或多元戲劇/劇場之批判、研究與論述的能力
|
4
|
04
|
系所
|
主動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具備在地與國際視野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藝術實踐與理論能力
|
3
|
2
|
藝術創意與展演能力
|
3
|
3
|
跨領域融合與應用能力
|
4
|
4
|
藝術專業知能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彭雅玲著 <我們在這裡、母親>(選自國民文選戲劇卷1)台北:玉山社, 2004。 王婉容﹐楊璧瑩著。〈我駕著翅膀穿透黑夜〉。台北﹐遠流﹐2001。 林偉瑜著。〈當代台灣社區劇場〉。台北:揚智﹐2000。 邱坤良編。〈社區劇場工作手冊〉。台北﹕文建會﹐1998。 Viola Spolin 著﹐區曼玲譯。〈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書林﹐1998。 賴淑雅主編。〈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台北:文建會﹐2006。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社區劇場〉。台北:文建會﹐1999。 Augusto Boal 著﹐賴淑雅譯。〈被壓迫者劇場〉。台北:揚智﹐2000。 Paulo Freire著﹐方永泉譯。〈被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2002。 莫昭如﹐林寶元編著。〈民眾劇場與草根民主〉。台北:唐山﹐1994。 鍾喬著。〈觀眾請站起來〉。台北:跨界﹐2003。 鍾喬著。〈魔幻帳篷〉。台北:揚智﹐2003。 蔡其璋、許瑞芳編著。〈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TIE〉。台北:揚智﹐2003. Jonathan Neelands & Tony Goode合著﹐舒志義﹐李慧心譯。〈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成長﹐2005。 張曉華著。〈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2003。 Heddon, Deirdre and Jane Milling. Devising Performance: a critical histor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Taylor, Philip. Applied Theatre: Creating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 in the Community.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2003. Hoffmann, Jens and Joan Jonas. Perform.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2005. McLeod, John. Beginning Colonialism. 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r University Press, 2000. Nicholson, Helen. Applied Drama: the gift of theatr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Oddey, Allison. Devising Theatre: a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handbook.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Schweitzer, Pam. Reminiscence Theatre: Making Theatre from Memories.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50 %
|
影片欣賞
|
10 %
|
討論
|
10 %
|
個案研討
|
20 %
|
問題導向學習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小組書面報告
|
40 %
|
個人口頭報告
|
40 %
|
課堂參與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檢測學生對戲劇個案研究及提探討的基本觀念、種類與創作方式及在台灣的發展歷史的知識理解能力 2.分組報告不同的戲劇個案與議題探討之心得 3.分組報告不同戲劇團體在台灣的創作方式與作品分析及相關議題的探討、批評的結果並提問 4.個人報告不同類型的戲劇個案的分析與相關議題的研究並撰寫學術論文與報告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