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戲碩一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72041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戲劇教育專題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Research on Drama Educatio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林玫君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陳瑞婷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9、A、B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ZD102
|
Office Hours
|
林玫君:2222/2345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認識戲劇教育之基本定義與內涵 2.辨別戲劇教育之理論基礎與發展關係 3.詮釋英美及亞洲等地戲劇教育之發展背景與課程脈絡 4.操作英美大師戲劇教育之課程經典與帶領方法 5.分析並歸納歐美與亞太戲劇教育研究發展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線上教學/討論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與書目作業說明
|
講述、討論
|
主要讀本: 《兒童戲劇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小粉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小紅 《兒童戲劇教育:童謠及故事》小藍
|
|
2
|
戲劇教育的定義與範圍 遊戲、創戲、演戲的差異? 戲劇教育的基礎—兒童遊戲 以影片〈好髒的哈利〉為例
|
講述、討論
|
預讀讀本:小粉CH1、3 個人作業1:從三個影片中,分析遊戲、創戲、演戲,並說明發展上的差異(3/2上傳)
|
|
3
|
戲劇教育的功能 戲劇教育課程應用於中學/顏沛盈老師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2 個人作業2-1:工作坊摘要(3/9上傳)
|
|
4
|
戲劇教育的內涵與組織 戲劇教育課程應用於小學/林純華老師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2 個人作業2-2:戲劇對參與者的幫助─以兩個工作坊為例(3/16上傳)
|
|
5
|
美式戲劇課程模式 木蘭工作坊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4、小藍CH1、2 小組作業1:美式戲劇課程模式分析(3/23上傳)
|
|
6
|
美國戲劇教育歷史發展
|
講述、討論
|
預讀讀本:小粉CH4-2
|
|
7
|
戲劇跨領域 戲劇與青少年社會發展 戲劇教育應用於跨領域課程—酷凌行動/沈邑蓎老師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4-1、參考書目2 個人作業3:統整課程的意義及酷凌行動─以戲劇工作坊為例(4/6上傳)
|
|
8
|
春假
|
|
|
|
9
|
英式戲劇課程模式 英國大師Jonothan Neelands 梁祝工作坊/蔡依仁老師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4、參考書目6、8、12 小組作業2:英式戲劇課程模式分析(4/20上傳)
|
|
10
|
英國戲劇教育歷史發展
|
講述、討論
|
預讀讀本:小粉CH4-3
|
|
11
|
澳洲戲劇教育發展:過程戲劇 Process Drama/Julie Dunn老師
|
講述、討論、工作坊
|
預讀讀本:小粉CH4、參考書目17 小組作業3:三種戲劇課程比較分析(5/4上傳)
|
|
12
|
戲劇教育課程實踐與反思:同儕教學 戲劇基礎活動Ⅰ:暖身篇(小紅CH2)
|
講述、討論、活動帶領
|
預讀讀本:小粉CH6、7、小紅CH2 個人活動帶領:戲劇基礎活動Ⅰ暖身篇
|
|
13
|
戲劇教育課程實踐與反思:同儕教學 戲劇基礎活動Ⅱ:肢體動作篇(小紅CH3)
|
講述、討論、活動帶領
|
預讀讀本:小粉CH6、7、小紅CH3 個人活動帶領:戲劇基礎活動Ⅱ肢體動作篇
|
|
14
|
戲劇教育課程實踐與反思:同儕教學 戲劇基礎活動Ⅲ:感官想像篇(小紅CH4)
|
講述、討論、活動帶領
|
預讀讀本:小粉CH6、7、小紅CH4 個人活動帶領:戲劇基礎活動Ⅲ感官想像篇
|
|
15
|
戲劇教育課程實踐與反思:同儕教學 戲劇基礎活動Ⅳ:聲音口語篇(小紅CH5)
|
講述、討論、活動帶領
|
預讀讀本:小粉CH6、7、小紅CH5 個人活動帶領:戲劇基礎活動Ⅳ聲音口語篇
|
|
16
|
臺灣戲劇教育發展與趨勢
|
講述、討論
|
預讀讀本:小粉CH4
|
|
17
|
期末工作坊
|
線上課程
|
|
|
18
|
期末總檢討
|
線上課程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戲劇應用於學校之設計、研究與論述之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戲劇應用社區之設計、研究與論述之能力
|
3
|
03
|
系所
|
具備在地或多元戲劇/劇場之批判、研究與論述的能力
|
4
|
04
|
系所
|
主動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具備在地與國際視野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藝術實踐與理論能力
|
5
|
2
|
藝術創意與展演能力
|
5
|
3
|
跨領域融合與應用能力
|
5
|
4
|
藝術專業知能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主要閱讀資料 1.林玫君(2017)。兒童戲劇教育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心理。(小粉) 2.林玫君(2016)。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臺南:復文。(小紅) 3.林玫君(2018)。兒童戲劇教育:童謠及故事的創意表現。臺南:林玫君。(小藍)
(二)大師系列,中文翻譯 1.陳韻文譯(2008)。5-11歲的戲劇、語文與道德教育。臺北:心理。 Winston, J. (2000). Drama, Literacy and Moral Education 5-11.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2.林玫君、歐怡雯譯(2007)。酷凌行動: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臺北:心理。 O’Toole, J., Burton, B.& Plunkett, A.(2005). Cooling Conflict: A New Approach to Managing Bullying and Conflict in Schools. Australia: Pearson Education, Inc. 3.黃婉萍、陳玉蘭譯(2005)。戲劇實驗室—學與教的實踐。臺北:成長。 Haseman, B.& O’Toole, J.(1989). Dramawis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s of Drama. Richmond: Heinemann Educational Australia. 4.鄭黛瓊、鄭黛君譯(2006)。戲劇教學—桃樂絲‧希斯考特的「專家外衣」教育模式。臺北:心理。 Heathcote, D.&Bolton, G.(1995). Drama for Learning: Dorothy Heathcote’s Mantle of the Expert Approach to Education.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5.鄭黛瓊譯(1999)。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臺北:心理。 Morgan, N. & Saxton, J.(1987). Teaching Drama: A Mind of Many Wonders. London: Hutchinson Education. 6.歐怡雯譯(2020)。戲劇的世界:過程戲劇設計手冊。臺北:心理。 O’Neill, C.(1995). Drama Worlds: A Framework For Process Drama.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7.陳仁富、黃國倫譯(2010)。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臺北:心理。 Neelands, J.(1984). Making Sense of Drama: 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8.黃婉萍、舒志義譯(2014)。蓋文伯頓:教育戲劇精選文集。臺北:心理。 Davis , D.(2010). Gavin Bolton: Essential Writings. Herndon: Trentham Books. 9.舒至義、李慧心譯(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臺北:成長。 Neelands, J. & Goode T.(1990). Structuring Drama Work: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UK: Cambridge. 10.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成長。 11.林玫君譯(1994)。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臺北:心理。 Wills, Barbara T. Salisbury(1996). 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 New Orleans: Anchorage Press, Inc. 12.林玫君、林珮如譯(2010)。創作性兒童戲劇進階: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臺北:心理。 Wills, Barbara T. Salisbury(1996). 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Grade Four through Grade Six. New Orleans: Anchorage Press, Inc. 13.歐怡雯譯(2007)。開始玩戲劇11-14歲:中學戲劇課程教師手冊。臺北:心理。 Neelands, J.(2004). Beginning Drama 11-14.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14.陳韻文譯(2008)。5-11歲的戲劇、語文與道德教育。臺北:心理。 Winston, J. (2000). Drama, Literacy and Moral Education 5-11.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15.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心理。 McCaslin, N.(1990).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 New York: Longman. 16.陳仁富譯(2001)。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戲劇與語文教學的結合。臺北:心理。 Heinig, Ruth Beall(1992). Improvisation with favorite tales: integrating drama into the reading/ writing classroom.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17.劉純芬譯(2005)。假戲真做,做中學:以戲劇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有效進入主題學習。臺北:成長。 O’Toole, J.& Dunn, J.(2002). Pretending to Learn: Helping Children Learn through Drama. Frenchs Forest: Longman. 18.張幼玫譯(2005)。少年愛演戲:11~14歲的戲劇技巧與課程示例。臺北:遠流。 Bennathan, J.(2000). Developing Drama Skills 11-14.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19.陳書悉譯(2006)。兒童愛演戲:如何用戲劇統整九年一貫小學課程。臺北:遠流。 Ackroyd, J.& Barter-Boulton, J.(2001). Drama Lessons for Five to eleven Year-Olds. London: David Fulton. 20.周小玉譯(2001)。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臺北:成長。 Warren, K.(1999). Hooked on Dram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rama in Early Childhood. N.S.W.: Social Science Press.
(三)其它參考資料 Siks, G. B.(1983). Drama with Children(2ed). New York: Harper& Row. Bolton, G.(1999). Acting in Classroom Drama. Portland, Me: Calendar Islands Publishers. Fleming, M.(1994). Starting Drama Teaching. London: David Fulton. Fleming, M.(2001). Teaching Drama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London: David Fulton. McCaslin, N.(1987). Creative Drama in the Primary Grade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New York: Longman. McCaslin, N.(1987). Creative Drama Intermediate Grades. New York: Longman. O’Neill, C.& Lambert A.(1982).Drama Structures: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Teachers.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Hornbrook, D.(1991). Education in Drama: Casting the Dramatic Curriculum. London: Falmer.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40 %
|
討論
|
20 %
|
工作坊
|
20 %
|
活動帶領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個人作業
|
40 %
|
小組報告
|
30 %
|
個人戲劇教育活動帶領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一)【個人】作業(40%): 1.個人作業1:實例分析(3/2上傳)(10%):從三個影片中,分析遊戲、創戲、演戲,並說明發展上的差異。 2.個人作業2-1:工作坊摘要(3/9上傳)(10%):請於工作坊後,紀錄工作坊的課程內容。 3.個人作業2-2:戲劇對參與者的幫助─以兩個工作坊為例(3/16上傳)(10%):請於工作坊後,分析工作坊課程內容的戲劇教育功能。 4.個人作業3:統整課程的意義及酷凌行動─以戲劇工作坊為例(4/6上傳)(10%):請於工作坊後,紀錄與分析工作坊的課程內容。
(二)【小組】報告(30%): 請小組聚焦不同的戲劇課程模式進行分析報告,可參考小粉CH4-4三種戲劇課程模式之內容。 1.小組作業1:美式戲劇課程模式分析(3/23上傳)(10%) 2.小組作業2:英式戲劇課程模式分析(4/20上傳)(10%) 3.小組作業3:三種戲劇課程比較分析(5/4上傳)(10%)
(三)【個人】戲劇教育活動帶領(30%): 1.同儕教學教案(試教前一週日中午12:00前上傳)(15%):每人自所分配之活動進行同儕教學,並附上自己整合後的活動教案(參考小紅,請使用「附件一:戲劇活動紀錄」表格)(教案請於試教前一週日中午12:00前上傳e-course,並於活動帶領當日印紙本教案給老師)。 2.教學省思報告(15%):每人依據教學實作經驗,運用小粉CH6書籍內容,書寫教學省思報告。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