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戲劇四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72035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畢業專題實作(一)-應用劇場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Graduation Project (I)-Applied Theatre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許瑞芳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A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ZA202 |  
                            | Office Hours | 許瑞芳:3333/4567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SDGs 17. |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1、培養、強化與提升學生具備應用戲劇/劇場之基礎創作與鑑賞能力。 2、培養、強化與提升學生具備規劃與執行戲劇/劇場應用於學校、社區及相關文化創意產業之能力。
 3、培養、強化與提升學生具備整合跨領域資源的能力。
 4、培養、強化與提升學生具備主動關懷社會與服務人群的生命態度。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學期教學計劃說明與個案分享 | 講授 |  |  |  
                                    | 2 | 方案設計提案報告 | 小組口頭報告 |  |  |  
                                    | 3 | 議題研究(一) | 小組報告 |  |  |  
                                    | 4 | 議題研究(二)& 田野訪查須知 | 小組討論 |  |  |  
                                    | 5 | 雙十節 放假 |  |  |  |  
                                    | 6 | 工作計畫與期程安排 | 小組討論 |  |  |  
                                    | 7 | 台灣光復節補假 |  |  |  |  
                                    | 8 | 實習場域的研究與報告 | 小組討論 |  |  |  
                                    | 9 | 實習一 | 實習創作之規劃1 |  |  |  
                                    | 10 | 實習二 | 實習創作之規劃2 |  |  |  
                                    | 11 | 實習三 | 1、  14:30至市立博物館欣賞大三社區組彩排。2、教案一 |  |  |  
                                    | 12 | 實習四 | 教案一場域操作 |  |  |  
                                    | 13 | 實習五 | 教案二 |  |  |  
                                    | 14 | 實習六 | 教案二場域操作 |  |  |  
                                    | 15 | 實習七 | 教案三 |  |  |  
                                    | 16 | 實習八 | 教案三場域操作 |  |  |  
                                    | 17 | 教案操作之檢討反思&劇本讀劇 | 討論與分享;讀劇 |  |  |  
                                    | 18 | 演出徵選與工作規劃 | 徵選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4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具備戲劇與劇場之基礎創作與鑑賞能力 | 4 |  
                                            | 02 | 系所 | 具備兒童及青少年劇場之基礎創作與鑑賞能力 | 4 |  
                                            | 03 | 系所 | 具備規劃與執行戲劇/劇場應用於學校之能力 | 4 |  
                                            | 04 | 系所 | 具備規劃與執行戲劇/劇場應用於社區及相關文化創意產業之能力 | 5 |  
                                            | 05 | 系所 | 能整合跨領域資源,主動關懷社會並服務人群 | 5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藝術實踐與理論能力 | 5 |  
                                        | 2 | 藝術創意與展演能力 | 5 |  
                                        | 3 | 跨領域融合與應用能力 | 5 |  
                                        | 4 | 藝術專業知能 | 5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主要讀本: 王婉容。2019。《社區劇場的亞洲展演:社區藝術全球在地化的社會意義與多元新貌》。臺北:洪葉出版
 莫昭如、林寶元。1994。《民眾劇場與草根民主》。臺北:唐山。
 鍾喬。2003。《魔幻帳棚》。臺北:揚智。
 鍾喬。1994。《亞洲的吶喊—民眾劇場》。臺北:揚智。
 范綱塏主編。2017年。《路有多長─差事劇團二十週年紀念文集》。臺北:南方家園出版
 賴淑雅 譯 。2000。Augusto Boal 著。《被壓迫者劇場》。台北:揚智。
 于善祿。2007。《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台北:揚智。
 賴淑雅。2006。《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臺北:文建會。
 吳瑪悧主編。2007。《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台北市:遠流。
 林于竝。2010。《日本戰後劇場面面觀》。臺北:黑眼睛。
 鍾明德主編。1994。《補天-麵包傀儡劇場在台灣》。臺北:文建會。
 北川富朗著,張玲玲譯。2014。《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台北:遠流。
 李宜樺。2014。〈淡水藝術節的環境劇場作品(2009-2013)- 歷史再現、主體形塑與觀光凝視〉。南大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如欣。2013。〈巴西戲劇史述—從最初到阿利那劇團〉。林玫君主編。《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4:33-57。
 謝如欣。2014。〈探索波瓦的「立法劇場」方法與實踐—從「被壓迫者劇場」出發〉。林玫君主編。《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5:23-55。
 陳佾均。2015。〈由真實所建構的劇場是怎樣的「真實」?克里斯多夫.萊普奇「當代紀錄劇場」講座側記〉。《Par 表演藝術》265期,2015/01
 林冠吾。2016。〈德國當代新紀錄劇場的究竟真實〉。《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七月號283期。臺北: 國家劇院。
 陳國慧。2018。《當記錄變成劇場》。香港: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秦嘉嫄。2017。〈在藝術的邊陲創作—參與式劇場《夜市劇場》、《夜遊》在花蓮〉。《藝術評論》33期143-182。臺北:臺北藝術大學。
 呂佩怡。2015。〈轉向「藝術/社會」參與藝術實踐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電子報。
 
 Kester, Grant著,吳瑪悧、謝明學等譯。2006。《對話性創作: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 Conversation Pieces: Community and Communicating in Modern Art。臺北市:遠流。
 Bishopl, Claire克萊兒‧畢莎普著,林宏濤譯。201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Artificial Hells: 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Mnouchkine, Ariane& Pascaud ,Fabienne雅莉安‧莫虛金&法賓娜‧巴斯喀,馬照琪譯。2011。《當下的藝術》。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Hilling, Anja 等著,陳佾均翻譯。2015。《在後戲劇浪潮之後:當代德國劇作選2》。台北市:書林。
 
 
 ★參考讀本:
 鍾喬 (2003)。《觀眾請站起來》。台北:跨界。
 鍾喬 (2005)。《述說一種孤寂—劇場‧社會與文化行動》。臺北:唐山
 謝鴻文主編,陳義翔等著。2011。《社區劇場的實踐之道》。臺北:新銳文創。
 邱坤良(2008)。《漂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
 藍劍虹主編。2007。《劇場事4—布雷希特與觀眾專題》。臺南:台南人劇團。
 弗雷勒(Freire ,Paulo)著,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巨流。
 陳俊隆。2008。〈嶺南村村民反對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運動之策略分析〉。靜宜大學生態系碩士論文。
 汪其楣。2010。《歸零與無限:臺灣特殊藝術金講義》。臺北:聯合文學。
 王婉容、楊璧瑩。2002。《我駕著翅膀穿透黑夜》。臺北:遠流。
 林于竝。2010。《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當中的身體與空間》。臺北:黑眼睛。
 曾旭正主編。2009。《在社區營造藝術》。臺南:台南藝術大學。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市:遠足。
 《美育》雙月刊。182期。20117/8月—藝術教育專刊。
 莫昭如、譚美卿 編 。2004。《藝創無限:2003香港社區劇場會議》。香港:香港展能藝術會。
 譚美卿、鍾勵君 編 (2005)。《大合唱:一人一故事劇場多元聲集》。香港:香港展能藝術會。
 Grant H. Kester,吳瑪悧、謝明學、梁錦鵘(譯)(2006)。《對話性創作--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臺北: 遠流。
 梁燕麗。2009。《20世紀西方探索劇場理論研究》。中國上海:三聯。
 臺北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網站 https://zh-tw.facebook.com/catt2006
 差事劇團 http://assignmenttheatre.wordpress.com/%E9%97%9C%E6%96%BC/
 (2013瀨戶內海計畫)
 北投社區、寶藏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uaNMR7E1Gw 陰道獨白
 
 Forsyth, Alison and Chris Megson. (2009). Get Real—Documentary Theatre Past and Presen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徐耀璇。(2017)。跨國勞動者的眾生相--《窮人的呼聲—Cry of the Poor》。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27582。上傳於11/26/2017。
 筆農朵拉。(2017)。Cry of the Poor—窮人的呼聲。 www.imdora.tw/2017/11/cry-of-poor.html. 上傳於11/27/2017。
 張雷。紀實美學在中國的發展。Big.hi138.com/zhexue/meixue/200808/86350.asp#W4DUI8J9jIU。上傳於08/12/2008。
 
 影音資料
 Kaegi, Stefan. (2015). 紀錄劇場公開講座-On Documentary Theatre-Public Lectu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AcC-IHdbw&feature=youtu.be. Accessed on 2015/09/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d3ZjwZplE
 2016年《返鄉的進擊:南風.證言劇場》
 
 https://www.thenewslens.com/author/chiao.chunge  鍾喬文章集
 
 https://www.youtube.com/user/PantsTheatre
 一條褲製作 紀錄劇場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617
 【鍾喬專欄】帳篷劇做為文化行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GWjkIGWIA
 2010-09-12公視晚間新聞(超現實帳篷劇 細數台灣農地滄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neutvUhog
 櫻井大道談帳篷戲part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YVGxuuvfc
 櫻井大道談帳篷戲part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Q31eFHM08
 黃鴻儒 入圍說話 https://youtu.be/ii6zZGCVHl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TviQ9cEBJ8
 2011.09 野戦之月海筆子 牡鹿石巻公演 (搭設帳棚、工作的過程12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7UPvEGiwQ  日本水族館劇場
 
 ★主要讀本:
 
 Grant H. Kester格蘭‧凱斯特著,吳瑪俐、謝明學、梁錦鋆等譯。2006。《對話性創作: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臺北:遠流。
 Boal,Augusto.著,賴淑雅譯。2000。《被壓迫者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臺北:揚智。
 邱坤良主編。1998。《「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社區劇場工作手冊(十一)》。臺北:文建會
 賴淑雅 主編 。2006。。《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臺北: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賴淑雅 主編。2009。《劇場事7:社區劇場專題》。台南:台南人劇團。
 王婉容、許瑞芳主編。2008。《劇場事6:應用劇場專題》。台南:台南人劇團。
 謝鴻文主編,陳義翔等著。2011。《社區劇場的實踐之道》。臺北:新銳文創。
 日本兒童與社區營造研究會,葉素惠譯。2000。《兒童社區探險隊:激發想像力的遊戲》。臺北:遠流。
 曾旭正主編。2009。《在社區營造藝術》。臺南:台南藝術大學。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市:遠足。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師大學苑。
 Boal,Augusto. translted by Jackson ,Adrian. 1993. Games for Actors and Non-Actor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Edited by Schutzman ,Mady and Cohen-Cruz ,Jan. 1995. Playing Boal—Theatre, therapy, activisi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Oddey, A. 1994, Devising Theatre: A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Handbook, London: Routled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10 % |  
                                        | 專題實作 | 70 % |  
                                        | 個案研討 | 2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總和  Total | 0 %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 成績評量會根據後續專案活動設計做滾動式調整 (一)、前期報告與研究
 1、提案報告與計畫書 20%
 2、專題講座心得 10%
 
 (二)、實習準備與表現
 1、場域的議題研究 20%
 2、工作坊教案帶領 25%
 (三)、期末報告:反思與檢討15%
 (四)、出席與態度:10% (互評表)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