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幼兒教育學系 幼教三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70030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正向行為支持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劉學融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C、D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104 |  
                            | Office Hours |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1. 理解正向行為支持的發展與意涵 2. 熟悉幼兒社會情緒發展的多層支持系統
 3. 應用實務策略促進幼兒社會情緒發展並預防行為問題
 4. 發展正向行為支持計畫
 5. 發展與傳遞教學理念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無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自主學習 |  
                                        | 合作學習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課程介紹與分組安排、幼兒社會與情緒發展回顧 | 講述、討論 |  |  |  
                                    | 2 | 常見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正向行為支持的發展與意涵 | 講述、討論 | 鈕文英(2024)第1章 |  |  
                                    | 3 | 金字塔模式導論 | 講述、討論 | Fox等人(2003) |  |  
                                    | 4 | 放假 |  |  |  |  
                                    | 5 | 放假 |  |  |  |  
                                    | 6 | 第一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 | 講述、討論 |  |  |  
                                    | 7 | 第一層支持的策略蒐集與報告 | 合作學習 | 小組書面資料、簡報 | 發表評量 |  
                                    | 8 | 第二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 | 講述、討論 |  |  |  
                                    | 9 | 社會情緒能力教學設計與演示Ⅰ | 合作學習 | 教案 | 實作評量 |  
                                    | 10 | 社會情緒能力教學設計與演示Ⅱ | 合作學習 | 教案 | 實作評量 |  
                                    | 11 | 第三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行為問題的選擇與描述、行為的觀察與紀錄 | 講述、討論 | 鈕文英(2024)第4、5章 |  |  
                                    | 12 | 第三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行為功能評量 | 講述、討論 | 鈕文英(2024)第6章 |  |  
                                    | 13 | 第三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正向行為支持策略Ⅰ | 講述、討論 | 鈕文英(2024)第7、8章 |  |  
                                    | 14 | 第三層支持的內涵與作法:正向行為支持策略Ⅱ | 講述、討論 | 鈕文英(2024)第9、10章 |  |  
                                    | 15 | 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擬定與報告Ⅰ | 合作學習 | 小組書面資料、簡報 | 發表評量 |  
                                    | 16 | 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擬定與報告Ⅱ | 合作學習 | 小組書面資料、簡報 | 發表評量 |  
                                    | 17 | 正向行為支持計畫修整與省思 | 合作學習 | 小組書面報告 | 檔案評量 |  
                                    | 18 | 個人教學理念梳理與呈現 | 自主學習 | 報告(多元表達方式) | 檔案評量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5 |  
                                            | 02 | 系所 | 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5 |  
                                            | 03 | 系所 | 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的基礎 | 4 |  
                                            | 04 | 系所 |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5 |  
                                            | 05 | 系所 | 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 | 5 |  
                                            | 06 | 系所 | 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5 |  
                                            | 07 | 系所 |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 | 3 |  
                                            | 08 | 系所 |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3 |  
                                            | 09 | 系所 | 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3 |  
                                            | 10 | 系所 | 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3 |  
                                            | 11 | 系所 | 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及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5 |  
                                            | 12 | 系所 | 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3 |  
                                            | 13 | 系所 |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5 |  
                                            | 14 | 系所 | 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5 |  
                                            | 15 | 系所 |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4 |  
                                            | 16 | 系所 | 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4 |  
                                            | 17 | 系所 |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5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探究能力 | 4 |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5 |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5 |  
                                        | 4 | 專業知能 | 5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 鈕文英(2024)。正向行為支持的理論與實務(第4版)。臺北:心理。 
 ■ Fox, L., Dunlap, G., Hemmeter, M. L., Joseph, G., & Strain, P. (2003). The Teaching Pyramid: A model for supporting social competence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58(4), 48‐53.
 
 ■ The pyramid model for supporting social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fact sheet. https://challengingbehavior.org/docs/pyramid_model_fact_sheet.pdf
 
 ■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
 https://www.naeyc.org/resources/topics/guidance-and-challenging-behaviors
 
 ■ National Center for Pyramid Model Innovations (NCPMI)
 https://challengingbehavior.org/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25 % |  
                                        | 討論 | 25 % |  
                                        | 實作 | 25 % |  
                                        | 分享 | 25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課堂出席與參與(個人) | 20 % |  
                                        | 第一層支持策略蒐集與報告(小組) | 15 % |  
                                        | 社會情緒能力教學設計與演示(小組) | 20 % |  
                                        | 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擬定與報告(小組) | 30 % |  
                                        | 教學理念梳理與呈現(個人) | 15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