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資訊工程學系 資工二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59008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線性代數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Linear Algebra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陳榮銘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賴弘翔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3、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ZE303
|
Office Hours
|
陳榮銘:3333/789A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08.
|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本課程教學目標為讓學生了解向量空間、矩陣運算、分析以及線性代數原理與應用,做為日後修習其他相關課程之學理基礎。線性代數為工程領域中重要之基礎工具,本課程希望幫助學生了解向量空間、座標變換、線性變換、特徵值、特徵向量、內積空間等觀念,並希望同學能實際掌握線性代數的實作技巧且能實際應用於解聯立方程式、矩陣函數、對角化等問題。課程大綱如下: 1. 線性方程式系統: 簡介、高斯消去法與應用 2. 矩陣: 矩陣運算、性質、反矩陣與應用 3. 行列式: 行列式運算、性質與應用 4. 向量空間: 基底、維度、線性獨立、矩陣秩與應用 5. 內積空間: 標準正交基底、最小平方分析與應用 6. 線性轉換: 線性轉換的核空間、值域、線性轉換矩陣、轉移矩陣、相似矩陣與應用 7. 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對角化矩陣、對稱矩陣、正交對角化與應用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微積分(一)(二):函數、數學模式等基本原理與運算方法及應用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第1-2週: 矩陣與線性方程式系統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簡介、高斯消去法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3
|
第3-4週: 矩陣與線性方程式系統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矩陣運算、性質、反矩陣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5
|
第5-6週: 行列式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行列式運算、性質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7
|
第7-8週: 向量空間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基底、維度、線性獨立、矩陣秩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9
|
第9週: 期中考
|
|
|
筆試
|
10
|
第10-11週: 內積空間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標準正交基底、最小平方分析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12
|
第12-14週: 線性轉換與正交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線性轉換的核空間、值域、線性轉換矩陣、轉移矩陣、相似矩陣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15
|
第15-17週: 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
一歩一歩清楚講解,並以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
|
對角化矩陣、對稱矩陣、正交對角化與應用
|
小考及/或作業、上課抽問
|
18
|
第18週: 期末考
|
|
|
筆試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0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資訊工程領域之基本知識及程式設計能力
|
5
|
02
|
系所
|
擁有資訊軟體及硬體系統設計、實作、整合及管理的能力
|
0
|
03
|
系所
|
運用數學強化邏輯性思考,增進處理資訊工程問題的能力
|
5
|
04
|
系所
|
具有獨立思考並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5
|
05
|
系所
|
自動發現問題並主動蒐集、分析資料,達成自我學習的能力
|
5
|
06
|
系所
|
維持良好人際互動、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0
|
07
|
系所
|
訓練足夠抵抗環境壓力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
0
|
08
|
系所
|
資訊工程倫理及實務之歸納評比及實務能力與表達能力
|
0
|
09
|
系所
|
掌握資訊科技之國際變化趨勢
|
0
|
10
|
系所
|
明瞭國內外資訊產業與社會發展的能力
|
0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0
|
2
|
溝通與合作能力
|
0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5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主要教材來源: Linear Algebra with Applications Global Edition, Tenth Edition Authors: Steven J. Leon, Lisette G. de Pillis Publisher: Pearson 經銷商:滄海圖書 ISBM 13: 978-1-292-35486-6
其他參考資料來源: Elementary Linear Algebra Author: Ron Larson Publisher: BROOKS/COLE, CENGAGE Learning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80 %
|
討論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小考一
|
15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考
|
30 %
|
平時作業
|
10 %
|
小考二
|
1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評量方式:(成績上限為100分) 1.平時作業(10%) 2.期中考(30%):第9週上課時間考試, 第1-8週課程範圍或指定課程範圍 3.期末考(30%):第18週上課時間考試, 第10-17週課程範圍或指定課程範圍 4.小考一(15%):考試前一週宣布考試範圍。 5.小考二(15%):考試前一週宣布考試範圍。 6.若因為疫情改成線上授課,評量方式則更改成於每次線上課程進行隨堂考的成績。
注意事項: 1.期中考、期末考、小考缺考者,必須有事先向學校正式請假的紀錄,若有事先向學校正式請假的紀錄,另外出一份補考考卷給學生補考,若無事先向學校正式請假紀錄者,以0分計算。 2.因應教學現場需要,相關規定如有變更,以教師課堂上宣布為主。 3.因應實際教學時學生學習狀況,得適時調整教學進度與內容。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