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生態系三四合選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56042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薛怡珍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3、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310
|
Office Hours
|
薛怡珍:1133/6767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1
|
108學年度第1學期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2
|
110學年度第1學期
|
獲補助辦理課程成果發表會及業界師資協同合作課程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貼心提醒:第一週課程即會啟動分組及小組作業,如第一週無法到場學習者或無法配合戶外學習者,不建議修課。每週可能會輪流1-4個人8分鐘展演個人環境教育教案的教材教法與相互點評,第一份修課的個人作業請在第一週上課前一天的中午12點以前完成(108.09.09)】
課程未開放外系修課,修課人數最多30人。因為授課教師教具數量有限,該課程也不適合大班教學!不再開放加選!
因應我國環境教育法的實施,及環境教育合格教師及認證人員的需求,因此開設環境教育教材教法,本課程內容包括:環境教育課程理論基礎(環境教育的意義及教育目標、環境課程的種類與內涵、環境教材的種類及方法...等),並希望修課學生平時就儘量於課堂實際參與操作練習,以提增學習效益。
依據以往修課學生回饋經驗:修課學生日後在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資格後,一般憑藉著該課程組作業的環境教育教案應徵環境教育相關工作,多半均能順利應聘上該工作。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建議宜事先修過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例如:環境教育(概論)或環境倫理。
~~~~~~~~~~~~~~~~~~~~~~~~~~~~~~~ 第一份修課的個人作業請在第一週上課前一天的中午12點以前完成(108.09.09)
檔案名稱未依據規定命名或未依據規定格式繳交(ppt)扣分 檔案名稱命名方式如下: 組別-姓名-個人作業.ppt
第一張簡報-姓名、聯絡方式(如手機、EMAIL、出生年月日)
第二張簡報-說明你的專長(未來在環境教育專業上可能的專長)、興趣/嗜好
第三張簡報-說明你修了哪些課程對你未來要執行的專業可以有甚麼樣的幫助
第四張:說明這門課你想學到什麼?想怎麼學?為什麼要這樣學? (請具體說明,例如:不要僅寫我想知道教材教法在學什麼?或我想知道怎麼運用到自然保育的領域) 唯有你清楚你學習這麼課的目的/意圖,你才會願意專注投入的學習。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與說明、環境教育的意義及目標
|
|
|
|
2
|
環境議題的探討(一)-氣候變遷×戲劇×環境教育
|
|
九宮格練習
|
|
3
|
環境教育意涵場域學習(一)
|
戶外教學
|
|
|
4
|
環境議題的探討(二)-藝術插畫×社會責任×環境教育
|
|
九宮格練習
|
|
5
|
環境議題的探討(三)-戶外教學之學習地圖
|
|
學習反饋地圖練習
|
|
6
|
環境議題的探討(四)-環境及資源管理之低碳生活
|
|
情境卡與問題卡練習
|
|
7
|
環境議題的探討(五)-文化保存之拚陣頭
|
|
|
|
8
|
環境教育意涵場域學習(二)
|
戶外教學
|
|
|
9
|
環境教育意涵場域學習(三)
|
戶外教學
|
|
|
11
|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之教材教法課堂操作與練習(一)
|
|
|
|
12
|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之教材教法課堂操作與練習(二)
|
|
|
|
13
|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之教材教法課堂操作與練習(三)
|
|
每次7人6分鐘展演與相互點評
|
|
14
|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之教材教法課堂操作與練習(四)
|
|
每次7人6分鐘展演與相互點評
|
|
15
|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之教材教法課堂操作與練習(五)
|
|
每次7人6分鐘展演與相互點評
|
|
16
|
學期課堂分組報告與討論(一)
|
|
各組相互點評
|
|
17
|
學期課堂分組報告與討論(二)
|
|
各組相互點評
|
|
18
|
學期課堂分組報告與討論(三)
|
|
各組相互點評、後測問卷調查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道德力 (Morality)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4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4
|
5
|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人文關懷與溝通協調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邏輯思考與運用科學知識之能力
|
4
|
03
|
系所
|
具備資料收集、報告寫作與口頭發表之能力
|
5
|
04
|
系所
|
理解生態學基本理論與在相關領域之運用
|
4
|
05
|
系所
|
具備至少一種可就業或升學之生態學領域相關專長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3
|
2
|
自主學習的能力
|
5
|
3
|
應用科技的能力
|
4
|
4
|
環境與生態專業知能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1.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2)。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五南出版社。 2. 周儒(2011)。實踐環境教育-環境學習中心。五南出版社。 3. 周儒、呂健政譯(2008)。戶外教學。五南出版社。 4. 黃政傑主編(1997)教學原理。師大書苑。 5. 詹志禹主編(2002)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學應用。正中書局。 6. 王美芬、熊召第(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心理出版。 7. 鐘聖校(2000)。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五南出版社。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20 %
|
影片欣賞
|
5 %
|
專題實作
|
25 %
|
討論
|
25 %
|
個案研討
|
2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狀況
|
5 %
|
課堂參與
|
20 %
|
互評
|
10 %
|
自評
|
5 %
|
小組書面報告
|
20 %
|
小組口頭報告
|
20 %
|
個人書面報告
|
10 %
|
個人口頭報告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