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數位系碩博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55047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AI情感運算與數位藝術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Digital Arts and Affective Computing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林豪鏘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3、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F302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這門課程涵蓋了情感運算與AI共創的廣泛主題,內容豐富且多元。在情感運算部分,課程從基本定義入手,探討情感運算的概念及其在學習鷹架、情緒線索、適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及情感式學習系統中的應用。此外,還深入研究了情感運算在生理訊號、情緒辭典、情緒音樂、創意應用等方面的實際應用,並探討了情感咖啡攤這一獨特概念。科技藝術與情感運算的結合也是課程的重點之一,涵蓋了VR與AR在創作中的應用、現代詩與視覺創作的結合、互動舞台的設計,以及情感運算在表演藝術中的角色。情感互動部分則聚焦於社交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達爾文按鈕、敏銳觀察力、娃娃恐怖谷、腦對腦控制等前沿技術。最後,情感運算革命章節則討論了情緒與科技革命的關係、邊緣系統、腦皮質、情感運算的崛起、臉部動作編碼系統以及情感經濟的啟動。
在AI共創部分,課程以AI畫畫技術概述開篇,探討了現代詩與AI的結合、創作過程與技巧、以及實際案例與作品欣賞。課程還討論了AI在媒體當代性方面的角色,包括新媒材的當代性、AI對詩的理解程度、身體性以及分析人類行為。AI自動生成影片的章節介紹了AI影片生成技術、AI目前無法實現的事項、AI自動生成剪接影片和人像說話影片的技術。此外,課程還涉及了AI在投影片設計和音樂生成中的應用,包括AI自動產生投影片和音樂的技術。最後,AI生成內容與AI畫畫實作部分探討了用AI設計遊戲、讓AI閱讀文章和論文、生成360環場影片,以及ChatGPT外掛的應用。而ChatGPT的各項應用章節則著重於AI畫畫工具與平台的介紹、搜尋引擎與ChatGPT的差異、運用ChatGPT協助計畫書撰寫,以及在教學與學習中的應用。
整體而言,這門課程不僅提供了對情感運算和AI共創的深入理解,還展示了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廣泛可能性。無論是對技術、藝術還是人文學科感興趣的學生,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啟發。
【教師介紹】 林豪鏘老師目前擔任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教育部數位學習認證複審委員、科技部學門複審委員、教育部數位學習認證複審委員、教育部藝術因材網主持人、教育部教育元宇宙諮詢輔導團隊分區召集人,並曾擔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設計學院院長,擔任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實驗室主持人。在此之前,亦曾先後擔任學務長、資訊長、造形藝術所所長,對於資訊科技與數位學習的整合,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並曾擔任頂尖期刊 ET&S (SSCI)、數位學習科技期刊 (TSSCI) Guest Editor, 數次擔任國際期刊審稿委員或編輯委員,並多次擔任學術研討會之主辦人、議程委員、會議主持人等。林豪鏘老師經常應邀演講,目前總共演講次數為556次。
林豪鏘老師根據教學成果,目前發表著述共計457篇(包括SCI、SSCI、EI、SCOPUS、TSSCI與得獎之論文),其在近五年的教學與研究成果展示了對數位學習和AI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透過與團隊合作,發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論文,涵蓋了多個重要的研究方向。首先,林豪鏘老師探索了AI為基礎的個性評估工具,這表明其對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個性和心理評估方面的興趣。接著,林豪鏘老師也研究了數位學習策略對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和認知負荷的影響,突顯了林豪鏘老師對遠距教學和教學策略的深入探討與心得。透過研究個性化的程式設計教育和利用機器學習提高基於學生個性特質的學習效果,林豪鏘老師展示了其對適性化學習和機器學習應用的探索。再者,申請的研究也著重於STEAM-6E鷹架與虛擬實境教學的整合,以及探討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動機和創造力。透過研究遠距教學和同儕自我調節學習機制對學習成效和動機的影響,也證實了對遠距教學和自我調節學習之間的重要關聯。在臨床護理教育方面,林豪鏘老師探討了如何透過實施自主學習來減少急診護理中的庫存會計遺漏。此外,也透過眼動分析和情感運算技術,對智慧化學習系統的使用性進行了評估。林豪鏘老師的另一項重要研究方向是發展能夠識別自我調節學習行為的數位學習平台,並透過探討不同個性特質的學生在影片學習中展示的不同生理信號,來強化對學習行為和個性特質的分析。其研究還包括了探討在知識付費平台上使用LDA和SEM來確定影響使用者持續使用意向的因素,並透過多種創新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情感反饋、自主學習、行動語言輔導系統等,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效。林豪鏘老師的研究還著眼於如何將情感運算技術與互動系統整合,並探究將情感識別添加到電影教學中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情感學習輔助系統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對教育科技領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在實際應用中也顯示了很高的潛在價值。林豪鏘老師透過持續的學術研究和多方面的實踐應用,證明其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並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具有明確的遠見和規劃。林豪鏘老師多方面教學與研究成果,也為其在未來在數位學習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林豪鏘老師致力於個別指導,對待教學持著嚴謹的態度,與學生的互動深入且充滿熱情;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高度評價。並指導學生獲得多次專題競賽佳績 (最佳成績:全國第一名,資管學會、電腦公會主辦)、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創新競賽、Intel盃海峽兩岸資訊服務創新大賽、出國比賽榮獲兩岸四地金牌-第四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無錫、「李國鼎(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互動科技藝術組、通訊大賽-智慧型手持裝置使用者體驗設計競賽、中華電信應用大賽、全國創新蜂巢商品化企劃競賽等)。目前已培育26位師資:13位大學專任教授、9位國小專任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校外比賽獲獎紀錄:13金、4銀、6銅、2佳作。並曾26次獲得最佳論文、優秀論文、最佳評審奬。
林豪鏘老師曾多次指導學生透過國科會大專生計畫,並曾榮獲難度極高的大專生研究創作獎。其指導的大專生計畫主要集中於結合情感運算、互動技術和數位藝術以創造新型態的學習、交流和表達平台。這些計畫涵蓋了多方面的應用,從設計能陪伴年長者並建立感情的溝通機器人,到利用AI情感分析和體感技術創造互動音樂、視覺藝術和遊戲,再到結合古蹟數位學習的互動建築投影及體驗經濟的實驗。透過這些計畫,林豪鏘老師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先進的數位技術和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探索藝術、科技和文化的機會,並且提升了他們的實務能力和創新思維。 林豪鏘老師參與研究計畫與產學合作專案共計166件,其具有豐富且多元化的專案執行經驗,跨足了教育、科技和社區服務等多個領域。在教育領域,林豪鏘老師著重於創新教學法的研發和實踐,例如透過國小藝術領域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教材研發,以及翻轉教室、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教育的推廣。透過這些專案,林豪鏘老師嘗試打造更具啟發性和參與度的學習環境,並探討不同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包括學習焦慮、學習參與度和自我效能感等。在科技領域,林豪鏘老師以實境技術、人工智慧和數位學習平台為主要研究方向,進行了多項相關專案。例如,進行運用學習鷹架結合替代式實境在健康教育和鄉土教育的應用研究,並開發了基於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情感式學習系統,以及探討了生理訊號與學習困難點關聯偵測演算法的研發及實作。這些研究專案不僅提升了學習效果,也為未來數位學習環境的設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在社區服務和產業合作方面,林豪鏘老師致力於將先進的教學和科技應用於實際需求中,進而達到社會效益。例如,參與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計畫,以及產業新尖兵試辦計畫,如前後端網站開發全方位應用培訓班和虛實互動多媒體遊戲程式設計與行銷班。林豪鏘老師也涉足了環境教育與社區營造的項目,諸如以STEAM-6E教學法進行AR/VR創客教育課程融入鄉土教育於社區營造之影響。除此之外,林豪鏘老師也將注意力放在了專業技能和人格特質的研究上,例如探究學生人格特質與程式筆記行為的關聯,以及設計了可透過溝通聊天以陪伴年長者並建立感情的機器人機制等。透過這些研究,林豪鏘老師不僅為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提供了有用的策略和方法,幫助實踐者在面對挑戰時能有更多選擇和思考的空間。林豪鏘老師的學術背景和專業技能的深厚,再加上實際的專案經驗,證明具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基礎。林豪鏘老師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也讓他能夠在不同領域中擔任領導和協調的角色,為教育、科技和社區服務的整合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經歷不僅證明了林豪鏘老師在多領域中的高度熟練和領導能力,也展示了其在推進專業領域和社會服務上的貢獻和成就。
林豪鏘老師在學術界具有豐富的經驗,曾參與主辦多項國內外研討會和活動,例如曾主辦第八屆數位學習科學主題研究群研討會,第二屆情感運算、智慧學習、數位內容工作坊,以及第八屆數位內容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林豪鏘老師也是多場工作坊的主席,如情感運算與學習同伴工作坊,創新學習軟體設計與應用工作坊,大數據之情感分析與情緒辨識工作坊等,透過這些活動,展現了林豪鏘老師在數位學習、情感運算及數位內容領域的專業。在其他研討會中,林豪鏘老師擔任了主辦人與主持人的角色,如科技部科教實作學門SIG研討會,並在台灣科技藝術教育高峰會、數位內容工作坊以及內容分析編碼工作坊等研討會中擔任主辦人。林豪鏘老師也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的協辦與議程規劃,如協辦2023年的第六屆科技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新媒體藝術教師社群研習活動。同時也是多個國際會議的議程委員,包括Computer Graphics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以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based Learning等。在這些研討會中,林豪鏘老師不僅擔任主辦或議程委員,也經常作為工作坊主席、議程委員等,展示了其在多領域的專業與貢獻。林豪鏘老師的活動涵蓋範疇從教育、數位學習到情感運算和智慧學習等多個跨界領域,並透過各類型的研討會和工作坊,推動了學術與實務交流,提升了相關領域的知識交流和技術傳遞。在議程規劃和執行上,林豪鏘老師展現了出色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成功推動多項重要的學術活動,也展現了林豪鏘老師在學術界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林豪鏘老師具社會影響力,多次成為媒體焦點,相關報導次數超過70次。尤其在數位藝術和教育領域,林豪鏘老師的成就和貢獻得到廣泛的認可和讚譽。林豪鏘老師的著作包括華人史上第一本真人與AI共創的圖文詩集,被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經濟日報和國語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他將AI技術與詩作、畫作巧妙融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藝術範疇。其藝術展包括《紫綴金迷畫展》等得到廣泛的關注和報導。除了在藝術領域的探索,林豪鏘老師在教育領域也致力於創新和實踐,其主持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以及在不同的教育研討會和工作坊上的分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創新教學方法,如在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宜蘭大學、東吳大學、慈濟大學、崑大創教中心等辦理的「鏘鏘式教學創新與實踐」實作工作坊。其在台北數位藝術節、台北數位中心等活動中展示和分享數位藝術的創意,受到極高的評價。林豪鏘老師的個人展覽、教學研討和講座,都吸引了大量的參與者和觀眾,如葉石濤文學紀念館、VR交響夢-虛擬實境視覺音樂數位藝術互動展等。此外,也受邀在多個平台和頻道上分享其見解和經驗,如DigiTED、DDLab的活動和YouTube頻道,以及多個線上研習活動和討論會。林豪鏘老師的多元專長和廣泛影響力,顯示了其在數位藝術和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社會貢獻。林豪鏘老師的努力不僅推動了數位藝術和教育的進步,也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多元發展,並為大眾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鑑賞的機會。 林豪鏘老師獲得多次國科優秀研究人才獎勵,並獲資訊學會渴望資訊文化獎、國科會薪傳學者、國科會獎勵研究傑出人才獎。其在教育和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曾任健行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以及慈濟科技大學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及教學創新諮詢導師,致力於推動教學品質的提升。不僅如此,林豪鏘老師也積極參與不同範疇的國際和全國性重要職務。在2023年,他成為了「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計畫-子計畫一:V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之推動」諮詢輔導團隊分區召集人和教育部遠距數位課程認證會議召集人,也是AnimEDU臺灣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執行委員。除此之外,其亦在教育部擔任多項職務,如大專校院遠距教學課程實施成效檢核作業檢核委員,並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學術單位評鑑實地訪評的系所評鑑訪評委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的委員任期等。在其他領域,林豪鏘老師也相當活躍,如擔任勞動部「產業新尖兵計畫」審查委員和2023全球華人教育遊戲設計大賞的評審委員。於2020年,林豪鏘老師參與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SBIR計畫的主審,並在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人文管理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擔任遴選委員。在2020至2021年間也是國立屏東大學課程委員會的校外委員,並於2019年成為文化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的品質保證系所評鑑評鑑委員。從2018年至今,林豪鏘老師也是資訊管理學報的編輯委員。林豪鏘老師的專業見解也被廣泛認可,在許多重要的委員會和評鑑小組中擔任要職,例如在2023年擔任2023全國SDGs x ChatGPT四格漫畫競賽的評審委員、經濟部商圈補助加值計畫等擔任評審或審查委員,在承辦的國科會學門成果發表會上,其也有重要的貢獻。同時,在東吳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和其他多所大學中擔任不同的諮詢或審查職務,如課程委員、輔導委員和審查委員等,對於推動數位學習和教學創新有著明顯的貢獻。林豪鏘老師在數位教學和遠距教學方面的專長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例如在國立中山大學的遠距教學課程外審委員和遠距教學推動委員會的推動委員等。在藝術和設計方面,並曾擔任南部科技與表演藝術媒合服務中心的藝術總監和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案的藝術顧問,表現了林豪鏘老師在這一領域的高度專業和貢獻。林豪鏘老師的多項工作和職務反映了其在教育、技術和藝術等多個領域的深厚實力和廣泛影響力。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適合修讀對象: 對互動設計有興趣者 對數位藝術有興趣者
學前能力: 基本數位處理能力 基本美感鑑賞能力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情感運算入門:漫談情感運算的基本概念
|
|
|
|
2
|
教育中的情感運算:適性化學習與自主學習的關係
|
|
|
|
3
|
情感運算與生理學:生理訊號與情緒辭典的相關研究
|
|
|
|
4
|
情感運算在音樂與虛擬實境中的運用:情緒音樂與元宇宙
|
|
|
|
5
|
情感運算在服務業的實際運作:情感咖啡攤
|
|
|
|
6
|
情感運算與科技藝術的融合:VR與AR創作
|
|
|
|
7
|
情感運算與視覺藝術的交織:現代詩與視覺創作
|
|
|
|
8
|
情感運算在表演藝術中的角色:互動舞台技術
|
|
|
|
9
|
社交機器人與情感互動:設計與功能
|
|
|
|
10
|
服務機器人開發中的情感智慧應用
|
|
|
|
11
|
達爾文按鈕與情感運算:進化論視角
|
|
|
|
12
|
腦控科技與情感互動的最新發展:腦對腦控制
|
|
|
|
13
|
AI與創作的結合:AI畫畫技術與創作過程
|
|
|
|
14
|
AI與文學藝術的交融:現代詩與AI技術的結合
|
|
|
|
15
|
AI在媒體藝術的當代性:分析與案例討論
|
|
|
|
16
|
AI於視覺設計中的應用:投影片與音樂創作
|
|
|
|
17
|
鏘鏘導覽|2019臺北數位藝術節【再轉存】影片自主學習
|
非同步遠距
|
|
繳文心得報告並評分
|
18
|
鏘鏘導覽|2012台北數位藝術節【第二自然】影片自主學習
|
非同步遠距
|
|
繳文心得報告並評分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均衡習得數位學習科技專業知能及基本研究能力
|
5
|
02
|
系所
|
能發展資訊科技並結合學習理論
|
5
|
03
|
系所
|
能具備數位內容產業所需能力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
5
|
04
|
系所
|
能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相關技術
|
5
|
05
|
系所
|
能具備「主動求知」、「研究創新」、「團隊合作」、「組織倫理」之精神,能統整科技學術能力,能進行實證研究與發表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4
|
2
|
溝通與合作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5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林豪鏘,失眠是一種漸進式,斑馬線文庫,2023 葉謹睿,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出版社,2007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總和 Total |
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總和 Total |
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成績評量方式:
Google Meet 同步課程表現 25% Moodle 非同步討論區 25% 數位藝術作品 20% 線上測驗參與度 10% 線上作業參與度 10% 其他遠距活動參與度 10%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