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應用數學系 應數一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50018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數學教育概論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Educatio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陳致澄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C、D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104
|
Office Hours
|
陳致澄:1144/ABAB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瞭解與分析數學教育關於教學與學習的相關議題,並瞭解數學教育研究的相關主題。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
|
|
|
|
2
|
數學教育相關學習理論介紹
|
|
|
|
3
|
制約學習理論、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
|
|
|
|
4
|
Bruner發現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
|
|
|
5
|
國定假日
|
|
|
|
6
|
Ausubel有意義學習理論;Gagne學習條件理論、訊息處理學習理論
|
|
|
|
7
|
Vygotsky學習理論、合作式學習理論
|
|
|
|
8
|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動態評量理論
|
|
|
|
9
|
多元智能學習理論
|
|
|
|
10
|
數學建模教學
|
|
|
|
11
|
臆測與論證教學
|
|
|
|
12
|
協同教學
|
|
|
|
13
|
擬題與解題
|
|
|
|
14
|
診斷式教學
|
|
|
|
15
|
教師教科書使用
|
|
|
|
16
|
教科書比較
|
|
|
|
17
|
總檢討
|
|
|
|
18
|
分享會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4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2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學生具備數學思考與推理能力
|
4
|
02
|
系所
|
學生擁有數學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
|
4
|
03
|
系所
|
學生具備代數、離散、統計及科學計算能力
|
3
|
04
|
系所
|
學生具有小學數學之專業教學能力
|
5
|
05
|
系所
|
學生具有跨領域之科學知識
|
4
|
06
|
系所
|
學生擁有閱讀討論與發表之專業能力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3
|
2
|
溝通與合作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4
|
4
|
專業知能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主要閱讀文獻 JX-1:劉柏宏(2004)。從美國「數學戰爭」看臺灣的數學教育。數學傳播,28(4),3-16。 JX-2:鍾靜(2005)。論數學課程近十年之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B1: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J1-1:蕭志如(2012)。以數學模型看世界~談數學建模。教師天地,176,24-30。 J1-2:楊凱琳、林福來、蕭志如(2012)。數學建模評量規準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0(4),319-342。 J1-3:黃志賢(2014)。數學建模-社會文化與集體論證的觀點。科學教育學刊,22(3),237-258。 J2-1:林碧珍(2015)。國小三年級課室以數學臆測活動引發學生論證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3(1),83-110。 J2-2:林碧珍、鄭章華、陳姿靜(2016)。數學素養導向的任務設計與教學實踐 ──以發展學童的數學論證為例。教科書研究,9(1),109-134。 J3-1:楊凱翔、梁立鑑、譚寧君(2014)。教師協同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表面積學習之影響與效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1),1-28。 J4-1:陳斐卿、江家瑋、張鐵懷、黃佩岑、單維彰(2015)。數學自由擬題之設計與評量─一個合作的取徑。科學教育學刊,23(2),185-211。 J5-1:溫世展(2011)。融入式診斷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分數學習成效之探究。科學教育學刊,19(5),383-408。 J6-1:徐偉民(2013)。國小教師數學教科書使用之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1(1),25-48。 J7-1:徐偉民(2013)。國小數學教科書數學問題類型與呈現方式之比較分析─以臺灣、芬蘭、新加坡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1(2),263-289。 J7-2:徐偉民﹅柯富渝(2014)。臺灣、芬蘭、新加坡國小數學教科書幾何教材之比較。教科書研究,7(3),101-141。
(二)課後補充文獻 JX-3:王浩博(2009)。美國近期中小學課程內涵與取向的研析。載於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2009年成果討論會論文輯。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J2-1:張佳琳(2013)。美國國家課程時代的來臨:各州共同核心標準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9(2),1-31。 J6-1:張淑怡(2014)。數學教師教科書使用之個案分析:以多面體單元教學活動調整為例。當代教育研究,22(2),133-175。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討論
|
50 %
|
問題導向學習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期中考
|
40 %
|
出席狀況
|
20 %
|
期末辯論
|
4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