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特殊教育學系 特教二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40021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聽力學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Audiology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劉俊榮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E308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3.
|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10.
|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本課程透過聽覺評估、結果判讀與詮釋,為聽覺障礙學生的聽覺生理、心理與社會奠定基礎,其具體目標主要為: 1.聽力損失的原因與分類 2.聽語需求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質 3.聽語需求學生聽覺評估的方法 4.聽語需求學生教室聲學之評估 5.聽力圖的判讀與應用 6.聽語需求學生的鑑定與評量方法 7.認識聲音的物理特性與測量方法。 8.培養聽力保健知識,同理聽覺障礙學生的聽覺相關行為。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聽覺障礙(大一必修)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線上教學/討論
|
展演實作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與內容調整、導論、分組與座位安排、小老師推選、聽力學基本認識、聽檢實作時間、購書
|
講授;討論;線上教室 https://meet.google.com/ekb-aoid-jns
|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2
|
聽力學歷史、發展、次專科與團體
|
講授;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3
|
音叉檢查法、聲音及其測量
|
講授;討論;影音;音叉操作
|
講義、短影片、音叉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4
|
純音聽力檢查
|
講授;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5
|
國定假日
|
|
|
|
6
|
語音聽力檢查
|
講授;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7
|
國定假日
|
|
|
|
8
|
幼童聽力檢查
|
講授;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9
|
期中考
|
評量
|
|
紙筆測驗、繳交聽力檢查作業單
|
10
|
電生理聽力檢查
|
講授;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11
|
聽力檢查實作I
|
示範、操作
|
第1小組到第3小組
|
實務操作
|
12
|
聽力檢查實作II
|
示範、操作
|
第4小組到第6小組
|
實務操作
|
13
|
傳導型型聽覺異常與檢查
|
演講;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聽覺系統模型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14
|
感覺型聽覺異常與檢查
|
演講;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聽覺系統模型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15
|
中樞與非器質性聽覺異常與檢查
|
演講;討論;影音
|
講義、短影片、聽覺系統模型
|
課堂參與(觀察與問答)
|
16
|
期末考
|
紙筆測驗
|
試卷
|
測驗
|
17
|
聽力檢查實作III與詮釋
|
示範、操作與討論
|
聽力圖、繳交作業單
|
實務操作與討論
|
18
|
聽力輔具音效模擬實作
|
示範、操作與討論
|
模擬軟體、上傳模擬音效
|
實務操作與討論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具備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需求,並積極參與相關特殊教育活動,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
|
0
|
02
|
系所
|
能有效利用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現況能力與需求,訂定個別化教育與輔導計畫
|
0
|
03
|
系所
|
能因應學生個別需求,設計課程、教材及教學活動,必要時並做彈性調整
|
0
|
04
|
系所
|
能有效應用理論、方法、輔助科技與輔導策略,並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合作,以提升特殊需求學生學習潛能與表現
|
0
|
05
|
系所
|
能應用有效的方法與策略,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建立良好的行為
|
0
|
06
|
系所
|
能具有溝通協調能力,與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
|
0
|
07
|
系所
|
能掌握特殊教育脈動,瞭解相關法令規章,提供適當的資訊,以促進學生之權益
|
0
|
08
|
系所
|
能具備特殊教育研究的知能與興趣,進行相關問題探索,解決教學問題,及創新教學方法
|
0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劉俊榮、周皆均、蕭純聿、樊家欣(譯)(2017)。聽力學(原作者F. N. Martin & J. G. Clark)(劉俊榮總校閱)。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日期2015)(ISBN:978-986-5668-98-3)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1374 邱文貞、張憶萍、管美玲(2016)。聽見問題:聽覺損傷兒童父母常見的問題與解答。臺北市,心理出版 社。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413 古偉裕(2014)。聽力學精要:實用基礎及臨床入門指引。台北市:合記。 余仁方(2014)。別讓噪音謀殺你的聽力。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劉殿楨(2014)。聽力障礙與助聽器。臺北市,健康世界。 蕭雅文(2008)。聽力學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Martin, F. N., & Clark, J. G. (2015). Introduction to audiology.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Inc. Gelfand, S. (2009). Essentials of Audiology (3rd ed.). N.Y.: Thieme Medical.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60 %
|
討論
|
20 %
|
問題導向學習
|
10 %
|
專題實作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狀況
|
20 %
|
課堂參與(含聽力檢查實作、聽講心得)
|
20 %
|
期中考
|
20 %
|
期末考
|
20 %
|
小組書面報告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注意事項: 1.上課每缺席一次,扣總成績3%。 2.上課每遲到一次,扣總成績2%。 3.事病假需於上課前提出,不扣分,以三次為限。請務必先通知助教、小老師或老師。 4.特殊事項酌以加減分數。
其他補充 1.聽見問題一書,各小組報告時間20-30分鐘,小組研讀分配報告的範圍後,找出值得介紹的3-5個問題,設計活潑方式報告,例如設計活動、遊戲與問答等。 2.各小組報告的範圍(Q為書籍當中的問題代號,例如Q1 - Q30代表書籍當中的第一個問題到第30個問題) 第01小組 Q1 - Q41 第02小組 Q42 - Q79 第03小組 Q80 - Q128 第04小組 Q129 - Q172 第05小組 Q173 - Q206 第06小組 Q207 - Q250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