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特殊教育學系 特教二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40016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Assessment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朱慧娟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陳佳歆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7、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E308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教學目標: 1.能瞭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的意義、目的與重要性。 2.能使用觀察法及評量工具鑑定五類特殊兒童。 3.能瞭解智力評量的意義。 4.能應用及解釋特殊教育學生的智力評量。 5.能應用及解釋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評量。 6.能編製及運用課程本位評量。 7.能熟悉動態評量與實作評量之特性與應用方式。 8.能瞭解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現今及未來發展之趨勢。 9.能依各項評量結果,撰寫個案綜合研判報告。 10.能依評量資料,為特殊教育學生撰寫個別化教育計畫。
(二)教材大綱: 1.評量的意義、目的與重要性。 2.智力評量。 3.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的結構。 4.特殊教育學生智力評量的應用與解釋。 5.特殊教育學生行為評量的應用與解釋。 6.適應行為量表。 7.適應行為量表之分析解釋與應用。 8.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T- R)。 9.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VMI) 。 10.PPVT-R 與VMI-IV之分析解釋與應用。 11.課程本位評量之編製及應用。 12.國語課程本位評量。 13.數學課程本位評量。 14.動態評量與實作評量之特性與應用方式。 15.檔案評量的原理原則與應用方式。 16.動態評量與實作評量之特性與應用。 17.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現今及未來發展之趨勢。 18.個案評量報告的撰寫。 19.綜合研判。
(三)實施方式: 1.課堂講述與討論。 2.閱讀指定相關資料。 3.分組練習操作。 4.合作學習。 5.分組個案評量實習與個案綜合研判報告撰寫。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特殊教育導論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導論
|
討論 講解 實作
|
課程大綱
|
|
2
|
中秋節放假
|
|
|
|
3
|
智力評量的意義、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的結構、WISC-IV介紹與分組練習操作(I)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1-10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4
|
1.WISC-V分測驗介紹與分組練習操作 (II) , 2.WISC-V分測驗介紹與分組練習操作 (I)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11-15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5
|
WISC-V分測驗介紹與分組練習操作 (II)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16-20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6
|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之分析解釋與應用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21-25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7
|
課程本位評量之發展及應用 國語課程本位評量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26-30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8
|
數學課程本位評量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31-35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9
|
期中考試
|
|
|
紙筆評量
|
10
|
PPVT-R與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VMI) PPVT-R 與VMI-IV之分析解釋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36-39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1
|
適應行為量表 適應行為量表之分析解釋與應用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40-42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2
|
檔案評量的原理原則與應用方式 個案評量資料綜合研判 實作評量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43-45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3
|
個案評量報告撰寫之原則與方式 動態評量與實作評量之特性與應用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46-49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4
|
個案評量報告與討論(I)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50-53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5
|
WISC-IV實作評量
|
|
|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
16
|
特殊學生評量之現今及未來發展趨勢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54-56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17
|
期末考試
|
|
|
紙筆評量
|
18
|
個案評量報告與討論(II)
|
討論 講解 實作
|
上課講義 Nos. 57-59
|
報告 發表 實作評量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具備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需求,並積極參與相關特殊教育活動,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
|
0
|
02
|
系所
|
能有效利用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現況能力與需求,訂定個別化教育與輔導計畫
|
0
|
03
|
系所
|
能因應學生個別需求,設計課程、教材及教學活動,必要時並做彈性調整
|
0
|
04
|
系所
|
能有效應用理論、方法、輔助科技與輔導策略,並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合作,以提升特殊需求學生學習潛能與表現
|
0
|
05
|
系所
|
能應用有效的方法與策略,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建立良好的行為
|
0
|
06
|
系所
|
能具有溝通協調能力,與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
|
0
|
07
|
系所
|
能掌握特殊教育脈動,瞭解相關法令規章,提供適當的資訊,以促進學生之權益
|
0
|
08
|
系所
|
能具備特殊教育研究的知能與興趣,進行相關問題探索,解決教學問題,及創新教學方法
|
0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主要讀本:
張世彗、藍瑋琛(2022)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第九版) 臺北:心理出版社
Taylor, R. L. (2019). 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ocedures (8 th ed.).臺北:雙葉書廊總代理
(二)參考書目:
1.Taylor, R. L. (2009). 特殊學生之評量。劉明松譯。臺北:五南。(原著: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ocedures.)
2.Talbott, E., De Los Reyes, A., Kearns, D. M., Mancilla-Martinez, J., & Wang, M. (2023).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 Advancing the Use of Evidence in Assessment Tools and Empirical Processes. Exceptional Children, 00144029231171092.
3.Pierangelo, R. & Giuliani, G. A. (2022).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 (6th ed.). Boston: Aylln & Bacon.
4.Audras‐Torrent, L., Miniarikova, E., Couty, F., Dellapiazza, F., Berard, M., Michelon, C., ... & Baghdadli, A. (2021). WISC‐V profiles and their correlat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without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Report from the ELENA cohort. Autism Research, 14(5), 997-1006.
5.Weiss, L. G., Saklofske, D. H., Holdnack, J. A., & Prifitera, A. (2019). WISC-V 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Clinical Use and Interpretation. Academic Press.
6.Salvia, J., Ysseldyke, J. E., & Witmer, S. (2016). Assessment in special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13 th ed.). New York: Houghton-Mifflin.
7.Cohen, L. G. & Spenciner, L. J. (2014). Assessment of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Special Needs (5th ed.). NJ: Pearson Education.
8.陳麗如(2006):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9.朱慧娟等 (2001):應用課程本位測量題庫系統於學習障礙兒童數學學習之研究。第五屆全球華人學習科技暨第十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
10.張正芬(1997):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輔導─功能性評量的運用。特殊教育季刊,65,1─7。
11.葉靖雲(1996):三種課程本位數學評量模式的效度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1,35─77。
12.Frisby, C. L., Braden, J. P. (1992). Feuerstein's dynamic assessment approach: Asemantic, logical, and empirical critiqu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6, 281-301.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講述與討論
|
30 %
|
閱讀指定相關資料
|
20 %
|
分組練習操作
|
10 %
|
合作學習
|
10 %
|
分組個案評量實習與個案綜合研判報告撰寫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討論及參與: 出席、分組練習操作、測驗倫理
|
15 %
|
分組閱讀摘要口頭報告與PowerPoint簡報
|
20 %
|
分組個案綜合研判評量報告
|
18 %
|
期中考試
|
16 %
|
期末考試
|
16 %
|
實作評量(WISC-IV)
|
1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課堂討論及參與: 出席、分組練習操作與演示、測驗倫理 15% **基於專業法律與測驗倫理的規範,對於評量工具之所有內容應嚴加保密,絕對禁止以攝影、拍照、影印或錄音等任何形式複製、外洩、散布或轉借他人。如有違反規定,應自負相關法律與賠償責任,且本課程之學期成績以不及格計算 2.分組閱讀摘要口頭報告與PowerPoint簡報,包括: 20% (1)主要中文讀本內容摘要與問題(需要由老師說明、補充或釐清之問題) ,以及需要由老師說明、補充或釐清之歷屆教甄、教檢的相關問題 (2)主要英文讀本內容(optional, 選做組別視其表現可加學期分數3至8分)摘要與問題(需要由老師說明、補充或釐清之問題) **請將上述二部分予以統整,並說明其相異之處 (3)問題與討論: 蒐集並回答二個歷屆教檢的問答題或回答中文讀本內的二個問答題 (4)蒐集二個歷屆教甄、教檢的相關問題: 須列出試題出處、年代與在主要讀本的頁數,並須解釋其他誘答選項為何錯誤,其他各組蒐集之試題不得與已講解過之試題重覆,重覆1題扣4分。 **請將完整之報告檔案於報告前三天晚上10:00前上傳至課程網站,每遲交1天扣10分,報告當天上課前請將PowerPoint簡報檔存至講台電腦桌面,書面報告亦於報告當天繳交。 (5)修改後之完整報告檔案,請於報告後五天內上傳至課程網站,每遲交1天扣10分。 3.分組個案綜合研判評量報告18% 4.期中考試16% 5.期末考試16% 6.實作評量(WISC-IV)15%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