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07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特殊教育學系 特三甲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40013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社會技能訓練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ocial skills training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何美慧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E303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 認知學習 知道社會技能的定義與內涵 知道社會技能困難的特徴、性質與評估方法 知道常用的社會技能評量工具 知道社會技能的教學原則 知道常用的社會技能教學方案 各類特殊學生之社會技能教學有關議題
2. 技能學習 能因應一名特殊學生的需要擬訂一份社會技能提升方案 能妥善執行社會技能提升方案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認識同學、說明教學計畫。 分組、討論各組作業對象。 練習使用視訊V2。
|
|
|
|
2
|
社會技能的定義與內涵、社會技能的發展。 練習使用視訊V2。
|
講述、討論
|
尋找個案
|
|
3
|
社會技能的定義與內涵、 社會技能的發展
|
講述、討論
|
|
|
4
|
社會技能困難的特徴、性質、評估
|
講述、討論
|
|
|
5
|
社會技能困難的特徴、性質、評估
|
講述、討論、實作
|
|
|
6
|
事件鏈分析
|
講述、討論、實作
|
|
|
7
|
課堂作業:常用的社會技能評量工具;分享、討論
|
講述、討論、實作
|
繳作業一
|
|
8
|
設計自編社會技能課程
|
講述、討論、實作
|
課堂作業_定稿
|
|
9
|
常用的社會技能教學方案
|
講述、討論、實作
|
|
|
10
|
社會技能的教學原則
|
講述、實作
|
繳作業二
|
|
11
|
討論:各類特殊學生之特質與社會技能問題;作業
|
講述、討論、實作
|
繳作業三
|
|
12
|
討論:各類特殊學生之特質與社會技能問題;作業
|
討論、實作
|
|
|
13
|
小組報告與討論:社會技能教學方案
|
分享、討論、實作
|
繳作業四
|
|
14
|
小組報告與討論:社會技能教學方案
|
分享、討論、實作
|
|
|
15
|
討論:各類特殊學生之社會技能教學有關議題
|
討論、實作
|
|
|
16
|
討論:各類特殊學生之社會技能教學有關議題
|
分享、討論、實作
|
|
|
17
|
小組報告與討論:社會技能教學方案實施結果報告
|
分享、討論
|
繳作業五
|
|
18
|
小組報告與討論:社會技能教學方案實施結果報告
|
分享、討論
|
繳志工服務簽到表。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道德力 (Morality)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4
|
3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4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5
|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具備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需求,並積極參與相關特殊教育活動,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
|
5
|
02
|
系所
|
能有效利用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現況能力與需求,訂定個別化教育與輔導計畫
|
5
|
03
|
系所
|
能因應學生個別需求,設計課程、教材及教學活動,必要時並做彈性調整
|
5
|
04
|
系所
|
能有效應用理論、方法、輔助科技與輔導策略,並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合作,以提升特殊需求學生學習潛能與表現
|
4
|
05
|
系所
|
能應用有效的方法與策略,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建立良好的行為
|
4
|
06
|
系所
|
能具有溝通協調能力,與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
|
4
|
07
|
系所
|
能掌握特殊教育脈動,瞭解相關法令規章,提供適當的資訊,以促進學生之權益
|
3
|
08
|
系所
|
能具備特殊教育研究的知能與興趣,進行相關問題探索,解決教學問題,及創新教學方法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3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5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主要讀本 1.郝佳華、曹純瓊、梁真今、董瑞林譯(2013)。教導自閉症及其相關障礙之兒童及青少年建立社會關係及互動技巧。臺北市:華騰。 2.Gullotta, T. P., Bloom, M., Gullotta, C. F., Messina, J. C. (eds.) (2009). A blueprint for promoting academic and social competence in after-school programs (Online service).
二、參考讀本 1.曹純瓊譯(2012)。亞斯柏格症兒童及青少年社會技能訓練。臺北市:華騰。 2.歐陽佩婷、何修瑜譯(2005)。解開人際關係之謎: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啟動社交與情緒成長的革命性療法。臺北市:久周。 3.Center, D. B. (1999). Strategie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behavior:A teacher‘s guide. (electronic book)
三、作業參考書目 1.林嘉倫譯(2005)。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以遊戲帶動亞斯伯格症、自閉症、PDD及NLD孩童的社交與情緒成長。臺北市:久周(智園)。 2.洪儷瑜、陳芬芳、黃裕惠、許光芬(2002)。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實例彙編(增訂版)。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3.張正芬、林迺超、王鳳慈、羅祥妤(2012)。數位社會性課程教學攻略:在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之應用。臺北市:心理。 4.陳信昭、王璇璣、曾正奇、蔡祤楦、蕭雅云、陳碧玲譯(2012)。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臺北市:心理。 5.陳培芝編著(2001)。資源教室—社交技巧。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6.黃嫈珺譯(2007)。人際發展活動手冊:少年、青少年與成人版。臺北市:久周(智園)。 7.楊世華譯(2013)。社會性技巧訓練手冊:給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兒童的158個社會性故事。臺北市:心理。 8.楊蕢芬、黃慈愛、王美惠(2003)。自閉症兒童社會情緒技能訓練。臺北市:心理。 9.蔡明富主編(2005)。ADHD與Autism學生社會技巧訓練課程:認知行為取向。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0歐陽佩婷、何修瑜譯(2005)。解開人際關係之謎: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啟動社交與情緒成長的革命性療法。臺北市:久周(智園)。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專題實作
|
45 %
|
討論
|
20 %
|
分享
|
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小組實作報告
|
90 %
|
課堂參與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課堂參與(10%)
2.課堂作業:社會能力有關評量工具檢索報告(10%) 小組作業。上網檢索社會能力有關評量工具,蒐集所得資料,再依自己方便使用的方式整理、呈現。報告內容包括應至少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目錄:自動製作的。(c)資料蒐集規畫:在哪裡找、檢索關鍵字、篩選條件。(d) 社會能力有關評量工具。(e)參考文獻(使用APA格式第六版)。
3.作業一: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10%) 小組作業。3-4人一組為原則;針對一位有社會互動困難的特殊學生(身心障礙或資優。實際個案或紙本個案,後者註明出處),自編一份檢核表。編製檢核表時(參考曹純瓊譯「社交技巧目錄表」之型式),先編列(a)個案年齡層的重要技能清單、(b)個案障礙/資優類型的重要技能清單;接著編列(c)個案/重要他人關切的技能清單;最後整合成檢核表。 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目錄:自動製作的。(c)學生背景資料:化名、就學班級、學校;教師班級情況、家庭教養資料;發展現況。(d)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編製過程。(e)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介紹:檢核表內容、效能資料、使用方式、結果所代表意義。(f)附錄一: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g)附錄二:各重要技能清單、其他過程資料。
4.作業二:事件鏈分析報告(20%) 小組作業。針對作業一之個案,蒐集該學生之社會互動困難事件,並擇一具代表性之事件進行事件鏈分析,據以瞭解困難性質與教育需求。若是紙本個案,則另找個案實施,但不列入後續的作業內。小組作業過程,應至少有1次與授課老師視訊討論。 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目錄:自動製作的。(c)學生背景資料:化名、就學班級、學校;教師班級情況、家庭教養資料;發展現況。(d)社會互動困難:社會互動困難事件清單、處理歷史摘述。(e)代表事件之事件鏈分析過程摘要(指各組之分析工作過程,參見講義「事件鏈--形成事件鏈」)。(f) 事件鏈分析結果:就所蒐集資料(即g項),進一步分析歸納出學生的問題癥結所在。(g)附錄-事件鏈分析完整資料:即,excel 檔中各項目資料,包含事件鏈、各步驟各項目的當事人觀點。
5.作業三:個案社會技能評估報告(10%) 小組作業。針對作業一之個案,評估該學生之社會技能表現情形與困難性質,並整理成評估報告。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目錄:自動製作的。(c)學生背景資料:化名、就學班級、學校;教師班級情況、家庭教養資料;發展現況。(d)社會互動困難:社會互動困難事件清單、處理歷史摘述。(e)社會互動困難評估方法摘要: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事件鏈分析。(f) 評估結果摘要:社會技能檢核結果、事件鏈分析結果。(g)教育需求、預定教學目標。
6.作業四:社會技能教學方案(20%) 小組作業。各組依據作業三之評估結果,擬定社會技能教學方案(格式參照附件1)。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 社會技能教學方案。
7.作業五:社會技能教學方案實施報告(20%)。 小組作業。各組依據作業四之方案,實施社會技能教學方案,實施結果之報告。若是紙本個案,則實施模擬教學,由他組檢核與回饋;本組亦實施自評。 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a)封面:本作業標題;組員姓名、班級、學號。(b)目錄:自動製作的。(c)學生背景資料:化名、就學班級、學校;教師班級情況、家庭教養資料;發展現況。(d)社會互動困難摘要:社會互動困難事件清單、社會技能檢核結果;處理歷史摘述。(e)社會互動困難性質:事件鏈分析結果摘要、教育需求。(f)教學目標。(g)教學方案執行過程摘要。(h)執行結果與檢討。(i)附錄一:自編社會技能檢核表、事件鏈分析結果完整資料。(j)附錄二:社會技能教學方案。(k)附錄三:其他過程資料。
8. 志工服務簽到/退表 進行上述各項作業過程,若有進入現場進行觀察或與個案互動,記得填寫「志工服務簽到/退表」(附件2),並於期末繳交。
注意:完成之作業,於規定日期前,繳交至本校E-Course網站。「上課前完成」意指在上課日當天清晨1點前上傳完成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