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02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台研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37014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臺灣西南沿海王爺信仰專題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Wang-Ye Belief in Southwest Taiwa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戴文鋒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3、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G103
|
Office Hours
|
戴文鋒:1133/4545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課程目標
王爺信仰又稱千歲信仰,是臺灣地區最盛行的民間信仰之一。王爺信仰尤其盛行於南臺灣,特別是沿海一帶。主祀王爺廟宇的數量,自日治時期調查開始迄今,一直位居全臺之冠,一年裡頭,王爺祭典頻繁而多樣,造就了臺灣獨特的在地信仰文化。由於王爺信仰是臺灣西南沿海居民所崇信,因而與「海洋」關係密切,歷經400年之發展,早已成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對於王爺信仰了解,除了可以透過廟宇與廟會之觀察之外,如雲、嘉、南、高、屏等沿海地區,每年從9月開始至歲末,是臺灣西南沿海王船祭最密集的時候,此時可以透過觀察王船祭之宗教祭典活動來實際了解民眾對於王爺信仰之虔敬;在非王船祭季節時也可以藉由博物館的展示來認知此一信仰民俗活動,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為了弘揚此地居民虔敬的王爺信仰而設置了「東隆宮王爺信仰文化館」,其最大特色在於展示王爺信仰的淵源及早年農村廟會迎神的過程。館內大量蒐集有關早期王爺信仰的文獻資料,並邀請雕刻家把王爺信仰中宋江陣、36節的蜈蚣陣、神轎、報馬仔、儀仗等數十種陣頭樣式,用樟木雕刻保存下來,每尊人物表情生動、活潑,除讓遊客體驗當時民間流傳各式陣頭熱鬧表演的情景外,更以透過靜態文物展示的方式,深入瞭解請王、送王船儀式、廟會建醮等民俗文化的知識。
二、教材大綱
第一講 王爺信仰與王爺廟
第一節 王爺信仰的由來
第二節 全臺王爺廟分佈概況
第二講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信仰的特色
第一節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
第二節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王爺廟
第三講 雲林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第一節 麥寮鄉鎮安宮五年王爺廟與光大寮聚寶宮
第二節 臺西鄉安西府
第三節 口湖鄉調天府
第四講 嘉義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第一節 東石副瀨富安宮、先天宮
第二節 布袋嘉應廟與新溫嘉應廟
第五講 臺南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第一節 北門南鯤鯓代天府
第二節 北門三寮灣東隆宮
第三節 喜樹萬皇宮與灣裡萬年殿
第六講 高雄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第一節 茄萣白沙崙的萬福宮
第二節 彌陀濟山宮
第七講 屏東縣的王爺信仰
第一節 東港東隆宮
第二節 南州代天府
第三節 小琉球三隆宮
第八講 迎王祭典儀式(一)
第一節 造王船
第二節 請王
第三節 迎王
第九講 迎王祭典儀式(二)
第一節 敬王
第二節 遷船
第三節 送王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王爺信仰由來與全臺王爺廟分佈概況
|
講授與討論
|
◎2004 張輝〈閩南王爺信仰起源初探〉,《臺灣源流》26。◎2006 林伯奇〈臺灣地區迎王慶典初探〉,《民俗與文話》3。◎2006 徐義強〈閩臺王爺信仰的起源與嬗變〉,《臺灣源流》34。◎2008 林君蓉〈臺灣王爺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
|
|
2
|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信仰的特色
|
講授與討論
|
◎2007 林聖欽〈台灣王爺信仰文化的陸域性格初探:新竹苗栗長興宮的地域考察〉,《地理研究》46。◎2010 周志明〈傳統民間信仰的文化資產與觀光資源――以臺灣西南沿海的王船文化為例〉,《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20:2。
|
|
3
|
雲林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09〈五年王爺:十二神輪值監科〉,《道教月刊》39。
|
|
4
|
雲林縣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10 沈淑芬〈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五年王爺研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論。
|
|
5
|
嘉義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01 戴文鋒〈神樣になった日本人〉,收入東アジア文史哲ネットワーク編《小林よしのり「臺灣論」を超えてーー臺灣への新しい視座》,東京作品社出版。◎2001 戴文鋒〈臺灣唯一的日本王爺ーー東石鄉副瀨村富安宮的故事〉,收入《文學講古ーー鄉鎮的故事》,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
|
6
|
嘉義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09 林柏奇〈嘉義東石鄉迎客王信仰之研究〉,《嘉義縣文獻》34。◎2010 蔡泊蕙〈嘉義縣布袋鎮地區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
|
7
|
臺南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01 享綠文化《北門鄉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導覽手冊》,文建會。◎2010 方玉如〈蘇厝甲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
|
8
|
臺南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12 丁仁傑〈全球化下的地方性:臺南西南刈香中的時間、空間與村際網絡〉,《臺灣人類學刊》10:1。
|
|
9
|
北門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化館
|
戶外教學
|
◎2001 享綠文化《北門鄉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導覽手冊》,文建會。
|
|
10
|
高雄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00 林美容〈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中研院民族所集刊》88。◎2003 李香嬅〈戰後茄萣居民的經濟生活與宗教活動〉,南大鄉土所碩論。◎2013 邱中川〈王船信仰之文化傳承研究:─以下茄萣金鑾宮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論。
|
|
11
|
研究生期中報告與討論
|
報告與討論
|
|
|
12
|
研究生期中報告與討論
|
報告與討論
|
|
|
13
|
屏東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1993 李豐楙《東港王船祭》,屏東縣政府。◎1993 劉盛興《王爺信仰: 屏東走一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
|
14
|
屏東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
講授與討論
|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
15
|
迎王祭典儀式:造王船
|
講授與討論
|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
16
|
迎王祭典儀式:請王、迎王
|
講授與討論
|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
17
|
迎王祭典儀式:敬王、祀王
|
講授與討論
|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
18
|
迎王祭典儀式:牽船繞境、送王
|
講授與討論
|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道德力 (Morality)
|
4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4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4
|
5
|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
4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獨立研究與學術發表之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研究分析臺灣文化理論與方法論之能力
|
4
|
03
|
系所
|
具備研究分析臺灣民俗宗教與區域族群研究之能力
|
5
|
04
|
系所
|
具備研究分析台灣文化資產與海洋文化之能力
|
5
|
05
|
系所
|
具備臺灣文化相關文獻蒐集與整理之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臺灣文化推廣活動及編纂國中小鄉土教材之能力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4
|
2
|
溝通與合作
|
4
|
3
|
理性創新與實踐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1989
蔡相煇《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原。
1993
李豐楙《東港王船祭》,屏東縣政府。
劉盛興《王爺信仰: 屏東走一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劉還月《王爺庇佑的子民: 東港文史導覽手冊》,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五府王爺真經》,臺中市:瑞成。
2000
黃文博《南瀛王船誌》,臺南縣文化局。
2001
戴文鋒〈神樣になった日本人〉,收入東アジア文史哲ネットワーク編《小林よしのり「臺灣論」を超えてーー臺灣への新しい視座》,東京作品社出版。
戴文鋒〈臺灣唯一的日本王爺ーー東石鄉副瀨村富安宮的故事〉,收入《文學講古ーー鄉鎮的故事》,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享綠文化《北門鄉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導覽手冊》,文建會。
2002
戴文鋒〈七股漁村信仰初探〉,《九十一年度南區中小學鄉土藝文研習會論文集》,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編印。
2005
陳秀珠《溫王爺傳奇》,屏東縣文化局
2006
謝宗榮《臺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
李豐楙等《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8
黃文博《南鯤鯓代天府與澎湖廟關係之研究》,臺南縣南鯤鯓代天府管委會。
黃文三主持、陳國彥共同主持《琉球鄉討海子民信仰暨王船祭研究:成果報告》,屏東縣琉球鄉公所。
2010
林聖欽《臺灣北部王爺信仰文化的發展及其陸域性格分析:以竹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叢書第41號)。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二)期刊論文
1986
阮昌瑞〈南鯤鯓代天府的王爺信仰〉,《臺灣博物》5:1。
1991
康豹〈屏東縣東港鎮的迎王祭典:臺灣瘟神與王爺信仰之分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70。
1996
李豐楙〈臺灣東港平安祭典的王爺繞境與合境平安〉,《民俗曲藝》85。
1998
康豹〈東港漁民與溫王爺的信仰〉,《文化視窗》43。
2000
林美容〈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中研院民族所集刊》88。
2003
方鳳玉、邱上嘉〈臺南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形式〉,《臺灣美術》53。
2004
張輝〈閩南王爺信仰起源初探〉,《臺灣源流》26。
2006
林伯奇〈臺灣地區迎王慶典初探〉,《民俗與文話》3。
李如偉〈王爺一出風浪平:東港王船祭〉,《新活水》5。
蔡燕卿〈王爺呼喚、遊子返鄉的季節:小琉球迎王祭典〉,《新活水》5。
徐義強〈閩臺王爺信仰的起源與嬗變〉,《臺灣源流》34。
2008
黃文博〈1922年南鯤鯓王爺出巡澎湖初探〉,《南瀛文獻》7。
2009
郭憲偉、徐元民〈臺灣王爺慶典文化意涵之研究:以萬年殿五朝王醮為例〉,《身體文化學報》9。
2010
江志宏、郭盈良〈嘉義市小副瀨「義愛公」信仰的社會意義〉,《嘉義研究》1。
周志明〈傳統民間信仰的文化資產與觀光資源――以臺灣西南沿海的王船文化為例〉,《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20:2。
(三)學位論文
1990
三尾裕子〈鬼から神へ--臺灣漢人の王爺信仰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55:03。
1991
丁知惠〈臺灣漢人の世界觀--王爺信仰を中心として〉,《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16。
1994
顏芳姿〈鹿港王爺信仰的發展形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
2001
林麗寬〈金門王爺民間信仰傳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論。
2002
陳宏田〈臺南地區王爺信仰研究──兼論城鄉差異〉,南師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
2003
徐秀玉〈小琉球王船信仰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論。
2005
江月英〈北門鄉蚵寮聚落「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翁志廷〈金門蘇王爺之信仰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論。
2007
翁志廷〈金門蘇王爺之信仰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論。
陳明峻〈澎湖地區王爺信仰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論。
2008
林君蓉〈臺灣王爺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
蔡叔佩〈東港東隆宮溫王爺與迎王傳說研究〉,高師大國文教學碩論。
林佳雯〈王船祭典的反常行為及其社會意義〉,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論。
李國俊〈臺灣王爺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論。
2010
蔡泊蕙〈嘉義縣布袋鎮地區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方玉如〈蘇厝甲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沈淑芬〈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五年王爺研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論。
三、各講次必須閱讀之期刊論文與專書(註有◎符號者,修課之同學必須自行影印閱讀,以備課堂上討論。)
第一講 王爺信仰與王爺廟
1956 《三府王爺真經》,臺中市:瑞成。
1989 蔡相煇《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原。
1990 三尾裕子〈鬼から神へ--臺灣漢人の王爺信仰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55:03。
1991 丁知惠〈臺灣漢人の世界觀--王爺信仰を中心として〉,《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16 。
1997 《五府王爺真經》,臺中市:瑞成。
◎2004 張輝〈閩南王爺信仰起源初探〉,《臺灣源流》26。
2006 謝宗榮《臺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
◎2006 林伯奇〈臺灣地區迎王慶典初探〉,《民俗與文話》3。
◎2006 徐義強〈閩臺王爺信仰的起源與嬗變〉,《臺灣源流》34。
◎2008 林君蓉〈臺灣王爺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
2008 李國俊〈臺灣王爺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論。
第二講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信仰的特色
1996 馬上雲〈犒軍儀式之音樂研究――以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為主的觀察〉,師大音樂系碩論。
2001 賴孟鈴〈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研究〉,雲科大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
2003 方鳳玉、邱上嘉〈臺南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形式〉,《臺灣美術》53。
◎2007 林聖欽〈台灣王爺信仰文化的陸域性格初探:新竹苗栗長興宮的地域考察〉,《地理研究》46。
◎2010 周志明〈傳統民間信仰的文化資產與觀光資源――以臺灣西南沿海的王船文化為例〉,《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20:2。
第三講 雲林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2009〈五年王爺:十二神輪值監科〉,《道教月刊》39。
2010 沈淑芬〈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五年王爺研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論。
第四講 嘉義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2001 戴文鋒〈神樣になった日本人〉,收入東アジア文史哲ネットワーク編《小林よしのり「臺灣論」を超えてーー臺灣への新しい視座》,東京作品社出版。
◎2001 戴文鋒〈臺灣唯一的日本王爺ーー東石鄉副瀨村富安宮的故事〉,收入《文學講古ーー鄉鎮的故事》,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2008 黃文博 〈東石漁村、扛傳送王〉,《道教月刊》
◎2009 林柏奇〈嘉義東石鄉迎客王信仰之研究〉,《嘉義縣文獻》34。
◎2010 蔡泊蕙〈嘉義縣布袋鎮地區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第五講 臺南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2001 享綠文化《北門鄉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導覽手冊》,文建會。
2002 陳宏田〈臺南地區王爺信仰研究──兼論城鄉差異〉,南師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
◎2010 方玉如〈蘇厝甲王爺信仰之研究〉,南大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2012 丁仁傑〈全球化下的地方性:臺南西南刈香中的時間、空間與村際網絡〉,《臺灣人類學刊》10:1。
第六講 高雄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2000 林美容〈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中研院民族所集刊》88。
◎2003 李香嬅〈戰後茄萣居民的經濟生活與宗教活動〉,南大鄉土所碩論。
◎2013 邱中川〈王船信仰之文化傳承研究:─以下茄萣金鑾宮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論。
第七講 屏東沿海地區王爺信仰
◎1993 李豐楙《東港王船祭》,屏東縣政府。
◎1993 劉盛興《王爺信仰: 屏東走一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劉還月《王爺庇佑的子民: 東港文史導覽手冊》,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第八講 迎王祭典儀式(一)
1993 李豐楙《東港王船祭》,屏東縣政府。
1993 劉盛興《王爺信仰: 屏東走一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劉還月《王爺庇佑的子民: 東港文史導覽手冊》,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第九講 迎王祭典儀式(二)
1993 李豐楙《東港王船祭》,屏東縣政府。
1993 劉盛興《王爺信仰: 屏東走一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劉還月《王爺庇佑的子民: 東港文史導覽手冊》,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2014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縣政府。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總和 Total |
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參與
|
30 %
|
個人口頭報告
|
30 %
|
個人書面報告
|
4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課堂聽講、發問與討論30%,口頭報告30%,書面報告40%。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