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士班 文資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一、二合選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34008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臺南社會經濟史專題研究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Economic History of Tainan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林孟欣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3、4、5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511 |  
                            | Office Hours |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SDGs 11. |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  
                                        | SDGs 17. |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社會經濟史是一種分析社會結構和經濟變遷樣態的方法,其內涵是一個社會實體以其社會生產方式在其特殊時空裡的過程為基礎,向外向上來建立整個社會的面貌。概括而言可以視為是整組人類生活互動的關係,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的方法層面:一、物質及歷史環境;二、生產力與技術變革;三、經濟結構(局勢);四、社會關係(階級、階層);五、社會制度及思想所隱藏的作用(文化、心態)。 因此,本課程著眼於運用人群活動現象作為臺南學研討的對象,透過分析特定地域內歷史變遷與經濟轉換過程所帶來的緊張把社會展現出來;並透過差異的比較認識培養宏觀的視野,來深化對臺南歷史與社會構成的理解。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無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展演實作 |  
                                        | 校外參訪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生絲、茶宇、天鵝絨:打開熱蘭遮城堡的倉庫 | 講授 |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 | 報告討論 |  
                                    | 2 | 牛皮騙地:赤崁大地的規劃與發展 | 講授 | 江樹生《荷蘭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一)》 | 報告討論 |  
                                    | 3 | 驚奇旅行:當日耳曼傭兵遇上亞洲的生理人 | 講授 | 《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 | 報告討論 |  
                                    | 4 | 官官相護:大老爺們的土地投機事業 | 講授 | 陳盛韶著,《問俗錄──福建、臺灣的民俗與社會》,(臺北:武陵,1991)。 | 報告討論 |  
                                    | 5 | 二比甘愿:番頭家的無奈與委屈 | 講授 | 新港文書 | 報告討論 |  
                                    | 6 | 安平顏家古帳:臺南社會生活面面觀 | 講授 | 安平顏家古帳 | 報告討論 |  
                                    | 7 | 碑銘書誌:地方社會的歷史書寫經驗 | 講授 |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 | 報告討論 |  
                                    | 8 | 錙銖必較:臺灣錢淹腳目 | 講授 | 永成號截結解冊 | 報告討論 |  
                                    | 9 | 新、灣二港田野調查 | 田野踏查 | 臺灣私法、臺灣土地慣行一班 | 報告討論 |  
                                    | 10 | 譜系大觀:家族社會的開枝散葉 | 講授 | 黃典權、施懿琳,「葉氏大觀族譜研究」、猶他族譜資料。 | 小組討論 |  
                                    | 11 | 史蹟活化:文化立市的概念與歷史論述 | 田野踏查 | 村上直次郎等:《史蹟調查報告》,第2輯。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6年。 | 分組導覽 |  
                                    | 12 | 風景的經驗:觀光旅遊的文化財 | 田野踏查 | 呂紹理《展示臺灣》;彼得‧蓋伊(Peter Gay)《史尼茨勒的世紀: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 | 分組導覽 |  
                                    | 13 | 消費流變:物質生活與流行文化的興替 | 影片放映和討論 |  | 報告討論 |  
                                    | 14 | 臺郡餉典福德爺管業契抄:府城的房地產經濟芻議 | 田野踏查 |  | 分組導覽 |  
                                    | 15 | 壺中時光:府城物質文化研究的今昔變貌 | 講授 | 安平壺、織品 | 報告討論 |  
                                    | 16 | 綜合案例一:磚瓦經濟──熱蘭遮城上的樹不見了 | 講授 |  | 報告討論 |  
                                    | 17 | 綜合案例二:佛頭大元──臺灣錢淹腳目 | 講授 |  | 報告討論 |  
                                    | 18 | 綜合案例三:錦衣玉食──什貨口訣裡的蹊蹺 | 講授 | 安閑園的時光 | 報告討論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3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進行獨立研究並撰述學術論文能力 | 4 |  
                                            | 02 | 系所 | 規劃並執行田野調查工作能力 | 5 |  
                                            | 03 | 系所 | 具備探討臺灣地方文史、區域環境與相關資源議題的能力 | 5 |  
                                            | 04 | 系所 | 從事文化觀光發展應用能力 | 5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雙語能力 | 3 |  
                                        | 2 | 跨域能力 | 5 |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4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20 % |  
                                        | 影片欣賞 | 20 % |  
                                        | 專題實作 | 20 % |  
                                        | 問題導向學習 | 20 % |  
                                        | 分享 | 2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課堂參與 | 30 % |  
                                        | 心得撰寫 | 30 % |  
                                        | 個人書面報告 | 4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