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士班 文資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一、二合選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34007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臺灣古地圖與臺南專題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Taiwanese Ancient Maps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林孟欣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6、7、8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G304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地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紀錄,也是生活的重要工具。不論是陸地上需要透過測量和繪圖來記錄每塊土地的邊界,或是氾濫、田界被沖毀後能迅速重新劃定土地產權;乃至海洋航行時需要記錄不同季節時的風向和海潮的徑流,積累參照作爲航海時的方向指引。地圖中所儲存的大量資訊,對社會生活和行政治理有其關鍵的功能。 老地圖是臺南發展歷程的重要歷史文件,提供我們探索臺南的土地開發、農業生產、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面向的變遷,若將臺南「老地圖」作為一種分析空間環境和社會結構樣態的方法,其工具內涵在時空變軸上,是一種統治管理技術的實踐在其伸張而成的象限上,向外向上來編組、重整出新社會的面貌。概括而言,從歷史文本的分類大致可以含括以下幾個主要的層面: 一、地理環境(座標、地景); 二、經濟活動(生計、產業); 三、社會建構(聚落、城鎮); 四、統治技術(藍圖、建設); 五、管理格局(典範、經建)。 因此,本課程著眼於運用老地圖及其相關的歷史文本作為臺南歷史研討的對象,透過觀察圖面上呈顯的歷史變遷現象更深層地掌握社會的脈動;並透過分析研究培養宏觀的視野,來深化對臺南歷史發展與社會構成的理解。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針路圖引:賽爾登地圖的故事
|
講授
|
TimothyBrook(卜正民)《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
|
2
|
驚奇歷險:卡爾頓幸運的人生軌跡
|
報告討論
|
Schmalkaden(司馬爾卡頓)《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
|
|
3
|
綠帶墨跡:大航海時代的導航知識
|
講授與實作
|
荷蘭國家檔案館VEL、VELH地圖集、江樹生《檔案敘事:早期臺灣史研究論文集》
|
|
4
|
福爾摩啥?歷史網紅的真言與謊話
|
報告討論
|
喬治·撒瑪納札《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
|
|
5
|
數位方輿:東西製圖技術的交鋒
|
講授和實作
|
數位方輿網站資料
|
|
6
|
輿地全覽:王朝視界的側寫
|
講授與實作
|
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輿圖探索
|
|
7
|
縮地指掌:民番界址的道里算計
|
報告討論
|
地里圖、民番界址圖、紫線圖、御製臺灣漢番界址圖、蔣元樞的重修臺灣各建築圖說
|
|
8
|
魚鱗圖冊:八筐版籍的行政思維
|
講授與實作
|
清賦一斑、公文類纂舊縣檔案
|
|
9
|
府城街道:船政學堂的畢業紀念
|
講授與實作
|
于雅樂《福爾摩沙的歷史與地誌》
|
|
10
|
迅速測圖:近代測繪技術與社會調控的開展
|
講授與實作
|
迅速測圖、陸地測量部測繪圖
|
|
11
|
社里角落:老地名裡的歷史陳跡
|
講授與實作
|
市廛集埕田野訪查記錄、契約文本、菁寮故事
|
|
12
|
插標申告:近代土地制度的轉戾與知識建構
|
田野踏查
|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會《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紀念寫真冊
|
|
13
|
市街改正:傳統地貌脫胎換骨的歷史變革
|
田野踏查
|
公文類纂市街改正圖籍、道路寄附資料
|
|
14
|
綜合案例一:富田芳郎的製圖紙
|
田野踏查
|
臺史博富田芳郎文物、臺南文化、南瀛文獻
|
|
15
|
火保地籍:土地貲財圖籍化的歷史經驗
|
講授與實作
|
1933年火保地圖、臺南市商工名錄、工場名簿、社區故事地圖平台
|
|
16
|
綜合案例二:曾文堤壩的水文治理經驗
|
田野踏查
|
流域共構:水文化特展、臨時舊慣調查會,《臺灣慣習記事》、影片:幸福的農民
|
|
17
|
綜合案例三:內田勣老師的地理課
|
講授與實作
|
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內田勣文物研習
|
|
18
|
航照經建:地理影像線性分析的決策需求
|
講授與實作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社區故事地圖平台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3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3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2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3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3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3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進行獨立研究並撰述學術論文能力
|
4
|
02
|
系所
|
規劃並執行田野調查工作能力
|
4
|
03
|
系所
|
具備探討臺灣地方文史、區域環境與相關資源議題的能力
|
4
|
04
|
系所
|
從事文化觀光發展應用能力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雙語能力
|
2
|
2
|
跨域能力
|
3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3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蔣元樞纂,《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乾隆43(1788),(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1982)。 臨時臺灣土地測量局,《臺灣土地調査事業概要》,(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1905)。 施添福,《台灣地名辭書卷7台南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施添福,《台灣地名辭書卷21台南市》,(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999)。 施添福著,〈臺灣聚落硏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爲例〉,收錄於張炎憲、陳美蓉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頁131_184,(臺北:自立晚報社出版部,1993)。 施添福著,〈導讀:《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收錄於《臺灣堡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 施添福著,《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上、下冊,(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 莊永明編撰,《臺灣鳥瞰圖:一九三○年代臺灣地誌繪集》,(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3)。 夏黎明,《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兼論一個繪圖典範的轉移歷程》,(臺北:知書房,1996)。 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施添福監製,《日治時代2萬5千分之一臺灣地形圖使用手冊》,(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9)。 黃武逹編著,《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臺北:南天書局;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小林茂、林詠純譯,《外邦圖:帝國日本的亞細亞地圖(外邦図――帝国日本のアジア地図)》,(臺北:光現出版,2019)。 賴進貴、黃清琦、葉高華著〈古地圖的空間認知探索一以1878年全臺前後山輿圖爲例〉。《地理學報》42:頁1-22,(臺北:臺大地理學系,2005)。 吳佳融、賴進貴著〈重新探索日本殖民統治初期臺灣灌溉地圖的發展——以1903-1908年灌溉登記冊為例〉。《地理學報》78:頁39-62,(臺北:臺大地理學系,2005)。 林春吟,〈日本植民地期台湾の地形図に関する研究〉,《現代台湾研究》第2号,1-23頁,2005。 林春吟,〈台湾における近代地図の成立-清代と日本植民地期の比較を通して〉,《漢字文化研究年報》第1輯,59-85頁,2006 林春吟,〈日本植民地時代台湾の地籍図について〉,《人間・環境学》第17巻,2008 林春吟,〈日治時期台灣都市圖之歷史沿革與其內容之特色-以台北、台南市為主〉,《台灣史學雜誌》10、3-61頁,2011。 呂哲奇著,〈由巴爾登(W.K.urton)的衛生工程看臺灣日治初期基礎衛生工程與市區計畫〉,《臺灣文獻》55(2):175-203,2004。 蘇峯楠等,《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聯經出版公司,2022)。 葉高華,《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ForcedRelocationofTaiwan’sHighlandIndigenousPeoples)》,(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3)。 臺史博,《古城、新都、神仙府:台南府城歷史特展》,(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臺史博,《舊邦維新:19世紀臺灣社會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 臺史博,《來去臺灣:館藏文物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2)。 臺史博,《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 呂理政、魏德文等,《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人繪製臺灣相關地圖》,(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6)。 鄭維中,《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臺灣的身影》,(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6)。 魏德文、高傳棋、林春吟、黃清琦等,《測量臺灣:日治時期繪製臺灣相關地圖1895-1945》,(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 『清賦一班』,臨時台湾土地調査局,1900.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pid/993880(参照2024-01-02) 『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事業報告』第1回,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1902.11.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pid/1880522(参照2024-01-02) 『田收穫査定書』,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1905.3.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pid/1886698(参照2024-01-02) 『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事業報告』第1回,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1902.11.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pid/1880522(参照2024-01-02) 『台湾地租等則修正事業成績報告書』五册ノ内二,台湾総督府財務局,1920.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pid/1902981(参照2024-01-02) 數位方輿https://digitalatlas.ascdc.sinica.edu.tw/index.jsp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管理系統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s://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index.jsp 臺灣水圳文化網https://gis.rchss.sinica.edu.tw/canal/page/2/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專題實作
|
30 %
|
影片欣賞
|
10 %
|
個案研討
|
15 %
|
問題導向學習
|
30 %
|
討論
|
1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參與
|
35 %
|
個人口頭報告
|
35 %
|
檔案評量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