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士班 江達智教師 臺灣傳統生命禮俗專題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士班 文資系臺灣文化與觀光資源碩一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34001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臺灣傳統生命禮俗專題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Seminar on Life Customs of Taiwan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江達智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四,節次3、4、5
上課教室
Classroom
G304
Office Hours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壹、課程要求:
1. 上課式以講授、討論與參考資料導讀等方式進行。
2. 每週上課需閱讀指定之必讀資料,並參與討論(佔50%)
3. 選擇必讀之讀物做課堂報告,並繳交心得或評論(佔50%)


貳、課程目標:
一個人的「生命週期」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如出生、成年、結婚與死亡,每一階段都有儀禮行為加以規範,形成各式各樣的禮俗。因此,出生有誕生禮俗,成年有成年禮俗,結婚有婚姻禮俗,死亡有喪葬禮俗,民俗學者將這些禮俗統稱之為「生命禮俗」。本課程以臺灣傳統漢人的生命禮俗為主,論述出生、成年、婚姻與死亡之相關禮俗,並且透過這些禮俗,探討其內在的精神意義,從而體悟傳統社會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
本課程將以專題的方式進行,選擇臺灣傳統社會在誕生禮俗、成年禮俗、婚姻禮俗與喪葬禮俗具有特色的習俗做為討論的對象,並配合論文或書籍與之相關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透過同學們的深入導讀,讓選修者除了能對臺灣傳統生命禮俗有所全面性的認識外,並為日後若以此課題為研究主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導論:課程及重要理論介紹 講授與討論  A. van Gennep;Victor Witter Turner;余光弘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2 導論:課程及重要理論介紹 講授與討論  A. van Gennep;Victor Witter Turner;余光弘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3 中秋節放假      
4 祈子習俗 講授與討論  王雅儀;李孟霜;鄭素春;王惠琛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5 懷孕與禁忌 講授與討論  鈴木清一郎;江達智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6 棄嬰與育嬰堂 講授與討論  戴文鋒;劉靜貞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7 育兒習俗 講授與討論  熊秉真;鈴木清一郎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8 做十六歲 講授與討論  林金田;彭美玲;黃麗華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9 童養媳 講授與討論  盧彥光;曾秋美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0 招贅婚 講授與討論  劉彥良;吳鳳珠;葉靖雯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1 冥婚 講授與討論  陳鴻章;楊淑敏;戴素菊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2 墓葬與風 講授與討論  洪健榮;江達智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3 厲鬼信仰 講授與討論  張永明;陳柏成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4 台灣原住民的生命禮俗 講授與討論  陳國鈞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5 台灣原住民的生命禮俗 講授與討論  陳國鈞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6 口頭報告 報告與討論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7 口頭報告 報告與討論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18 口頭報告 報告與討論    課堂討論與心得報告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公民力 (Citizen) 3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3
3 資訊力 (Information) 3
4 創造力 (Creativity) 3
5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3
6 就業力(Employability) 3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進行獨立研究並撰述學術論文能力 3
02 系所 規劃並執行田野調查工作能力 3
03 系所 具備探討臺灣地方文史、區域環境與相關資源議題的能力 3
04 系所 從事文化觀光發展應用能力 3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雙語能力 2
2 跨域能力 3
3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3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一、導 論:課程及重要理論介紹(兩週)

Arnold van Gennep
  1960 The Rites of Passa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
維克多.威特.特納 (Victor Witter Turner)
1969 《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Aldine Transaction 1995 paperback。
余光弘
1986 〈A. van Gennep生命儀禮理論的重新評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0期,pp.229-257。

二、祈子習俗(一週)

王雅儀
2003 《臨水夫人信仰與故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孟霜
2011 《臺灣註生娘娘信仰之研究──以主祀廟宇為例》,台南:國立台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素春
2013 〈臺灣註生娘娘信仰之研究〉,《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六期,pp.179-223。
王惠琛
2018 〈註生娘娘信仰之回顧──以台灣為中心的討論〉,《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十四)》,pp.45-66。

三、懷孕與禁忌(一週)

〔日〕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
2000 《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一版三刷。
江達智
2016 《傳統中國生育禮俗中的性別控制》,台北:博揚文化。

四、棄嬰與育嬰堂(一週)

戴文鋒
1990 《清代臺灣的社會救濟事業》,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靜貞
1998 《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鄉出版社。

五、育兒習俗(一週)

熊秉真
1995 《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
〔日〕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
2000 《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一版三刷。

六、做十六歲(一週)

林金田
1990 〈臺南市開隆宮與「做十六歲」成人禮之淺探〉,《臺灣文獻》第 41卷第 3、4 期。
彭美玲
1999 〈臺俗「做十六歲」之淵源及其成因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11期。
黃麗華、許光麃、潘莉君
2013 〈臺南七夕做十六歲活動源起、儀式內涵及轉變之研究:以2011 年活動為例〉,《身體文化學報》第十六輯,pp.105-126。

七、童養媳(一週)

盧彥光
1991 《清代臺灣養女制度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秋美
1998 《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 台北,玉山社。

八、招贅婚(一週)

劉彥良
2011 《清代台灣贅婚習俗──以婚姻契約為主》,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鳳珠
2011 《養女招贅婚家庭之權力圖像》,台東: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葉靖雯
2011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新竹北埔庄招贅婚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論文。

九、冥婚(一週)

陳鴻章
2010 《臺灣宜蘭冥婚習俗調查研究》,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敏
2005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冥婚習俗之變遷探討女性角色的「完整性」》,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究所碩士論文。
戴素菊
2013 《六堆客家對未婚女性祭祀方式:以佳冬為核心之探討》,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墓葬與風水(一週)

洪健榮
2003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江達智
2003 《先秦兩漢的擇居文化與風水術之形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十一、厲鬼信仰(一週)

張永明
2015 《南臺灣無祀信仰的衍化與變異:以內埔客庄無主骨骸奉祀風俗為例》,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成
2011 《台灣民間無主冥魂信仰意象創作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十二、台灣原住民的生命禮俗(兩週)

陳國鈞
1961 《臺灣土著社會婚喪制度》,台北:幼獅。
陳國鈞
1976 《台灣土著生育習俗》,台北:東方文化。
陳國鈞
1976 《台灣土著成年習俗》,台北:東方文化。


十三、口頭報告(三週)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50 %
討論 40 %
影片欣賞 1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課堂參與 50 %
口頭報告 5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