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行政管理學系 王光旭教師 社會科學研究法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行政管理學系 行管二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32045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社會科學研究法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Methodology of Social-science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必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王光旭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侯芊亦、劉千翊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一,節次3、4、5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509/J305
Office Hours
王光旭:2233/8945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0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同學具備以系統化的步驟蒐集資料與解析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並初步建立未來繼續升學(國內外研究所)、考試(高普考與地方特考社會行政類科,或國安局及調查局特考),申請大專生參與科技部計畫,進行畢業實習與專題,以及從事市場調查研究(政治民調、市場調查與公共政策分析與評估)的基礎技能。課程的內容包含培養同學如何尋找有意義的研究問題,如何用科學化的方法觀察社會現象,並學習應用適切的質化與量化資料蒐集、整理、分析及詮釋的方法,嚴謹的回答研究問題,使同學對社會科學之研究方法的應用有基本的認識,培養同學系統化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能力。
社會科學研究法這門課希望能達到下列目標:
一、了解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與重要性。
二、探討理論與研究的關係。
三、明暸調查的結構與研究設計之作用。
四、資料蒐集與觀察方式的介紹,並瞭解學術倫理議題的重要性。
五、資料分析方法之掌握(僅粗略講解質化與量化資料分析,進階量化資料分析部分請選修應用統計課程)。
六、本課程希望能協助同學奠定未來執行市場調查與專題研究的基礎能力,並鼓勵同學申請大專生國科會計畫,並請同學自行與領域或興趣相近的老師討論申請事宜,系上教師專長領域請參考教師網頁。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實施方式:

1.前兩個小時為課堂面授;第三個小時為總結前述內容並進行團體作業的討論或練習。第三個小時首先會補充前兩個小時討論不完整的部分,然後會針對同學團體報告的部分按照課程進度進行討論與分享。課程進度會隨同學團體報告狀況有所調整。
2.本課程重視同學的實作,因此本學期的課程將要求同學分組以自選題目的方式,去實際從事量化與質化研究過程中會使用到的方法與技巧。每個禮拜均會掌握同學進度,故同學必須按照課程大綱中進度要求完成,並按時繳交。
3.本學期在上到一定範圍時會安排計分考試,再加上一次學期考(或作業)。本學期計安排兩次計分考試,考試型態為選擇題,第一次範圍為【B的1-3章】,第二次範圍為【B的4-7章】。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屆時看實際進度再做調整。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科學研究途徑、理論與研究倫理 【B:1, 2, 3】、【N:1, 3】   【瞿:1, 2】  班代或書代訂書 
2 科學研究途徑、理論與研究倫理 【B:1, 2, 3】、【N:1, 3】     取得教科書 作業說明 
3 科學研究途徑、理論與研究倫理 【B:1, 2, 3】、【N:1, 3】   【瞿:1, 2】  團體作業分組完成 
4 資料庫蒐集與文獻檢閱(電腦305) 【B:17】、【畢:5, 6】 計分小考  【瞿:4】  繳交參與同意書 開始文獻蒐集工作 
5 研究設計/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 【B:4, 6】、【N:5】   【瞿:3】  分享文獻蒐集經驗與研究設計 
6 指數與量表(信度與效度) 【B:7】、【N:5】   【瞿:7】  問卷製作 
7 春假      
8 抽樣邏輯 【B:5】、【N:4】   【瞿:7與補充講義】  問卷完稿並施測 
9 調查法 【B:8】、【N:7】 計分小考  【瞿:8】  完成問卷調查 
10 量化資料分析(電腦教室305) 【B:14, 16】、【N:9】   參考統計書籍  範圍:coding與資料整理(4/26參訪) 
11 量化資料分析(電腦教室305) 【B:14, 16】、【N:9】   參考統計書籍  問卷信、效度檢定、描述統計 
12 質化田野調查 【B:10】、【N:10】   【瞿:9與補充講義】  補充質化訪談 
13 量化資料分析(電腦教室305) 【B:14, 16】、【N:9】   參考統計書籍  T檢定、ANOVA 
14 學期考試 【考試範圍B:1-10章】    (可能會改為自己的分析作業) 
15 量化資料分析(電腦教室305) 【B:14, 16】、【N:9】   參考統計書籍  相關與迴歸、上機複習。繳交報告(6/2) 
16 課堂口頭報告(一) 前四組     兩週報告也可整合為同週完成 
17 課堂口頭報告(二) 後四組     兩週報告也可整合為同週完成 
18 課程總結 檢討期末考卷與回饋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具行政與管理專業知識能力 4
02 系所 具行政規劃與決策管理能力 4
03 系所 具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4
04 系所 具行政溝通、協調與行銷能力 4
05 系所 具實務處理與應變能力 4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溝通表達能力 4
2 分析辨證能力 4
3 創新思維能力 4
4 全球意識能力 4
5 問題解決能力 4
6 專業知能 4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Babbi, E., (2021),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15nd ed.)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林秀雲譯,台北:雙葉書廊(中文第四版),ISBN:9789579282888。(本書為學期指定教科書,同學必須購買或從圖書館借出使用,上課時必須帶書)【B】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非常系統性與循序漸進的涵蓋大部分社會科學研究的步驟與主題的相關內容。然缺點是翻譯的品質並不穩定,有些許錯誤。
Neuman, W. L., (2018), Understanding Research 2E. 《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台北:雙葉書廊(2版)。【N】
本書內容簡易完整,部分章節的內容適合做為補充參考教材。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總論與量化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瞿】
本書較具深度,為鼓勵同學進階研習之用,若要申請大專生國科會計畫或甄試研究所的同學,建議閱讀。
Neuman, W. L., (2014),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王佳煌、潘中道等譯,台北:學富文化(第2版)。(補充)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80 %
討論 2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兩次計分小考【B:1-3章】、【B:4-7章】 20 %
學期考試【B:1-10章】(或是分析與詮釋部份考試) 20 %
團體報告(含互評與報告及PPT上傳) 40 %
課堂參與 2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一次無故缺席>扣學期總成績2分
整學期全勤,且未破壞課堂秩序>加學期總成績2-5分
課堂或作業加分機會(非必要)每一次>加學期總成績2分
參加社區服務或社會實踐相關的工作(非必要)>視參與度加總成績2-5分
參加任何與地方或社區議題有關提案競賽(非必要)>視成果加總成績2-5分
報名參加飛鳶盃比賽,所有同學總成績加3分,晉級加碼到5分。

上課注意事項:

1. 課堂參與和作業要求
(1)提問題是思考的開始,有了問題才能豐富討論的焦點,請踴躍挑戰你的同學與老師。
(2)課堂參與主要依據同學主動提問討論與被動受詢回應的次數及品質,或透過同學主動提供的補充資料予以評分。
(3)無故曠課者,遲到早退者,一次扣學期總成績2分,扣分沒有上限。
(4)本課程強調嚴謹的學術倫理要求,任何在報告製作上違反學術倫理之情事(特別是抄襲,不當引用,拷貝他人報告),團體報告一律以零分計。
(5)老師有office hours,請勿用facebook丟課業問題。另老師有安排課程助教,同學有問題可以先請教助教,欲請教助教的同學,也請跟他們約時間。

2. 學期考試要求(學期考試視情況改為分析作業)
(1)兩次計分小考考試型態為選擇題加簡答,均列入學期平均的計算。
(2)學期考試主要是統計圖表的考試,或是整學期範圍,屆時會再確定。
(3)回答解釋名詞或問答等題目不用逐字逐句背誦,但要能寫出基本原理並舉例。

3. 分組團體報告(團體成員互評成績會納入此部分的評量)
團體報告要求簡要表
分組人數 1.全班平均分八組,一組人數莫約為全班八組平均人數,自行找組員。
報告主題 1.要以可『量表化』且為課堂上所學的題目為研究主題,配合各位的興趣與未來的方向找題目,進行描述性統計與差異性檢定分析,並針對分析結果提出建議。例如:南大學生對臺南大學組織認同之分析,行管系學生公共服務動機之分析,工讀同學或老師的情緒勞務之分析、大學生公民意識之調查、大學生公共事務參與意願之調查、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之調查、大學生的性觀念與性經驗之調查或大學生的養老觀或育兒觀之調查等等。
2.第五週上課繳交主題與參與程度同意書。報告的題目到施測前都可以換。
3.不同組同學可以使用同一份問卷進行調查,但必須區隔不同研究對象或題目。
文獻蒐集 1.文獻蒐集必須包含博碩士及中文TSSCI或學術期刊論文,文獻檢閱必須參考上述學術性論文10篇(含以上)。
2.若10篇學術性論文中,包含兩篇英文期刊論文,並確實閱讀過,則酌予加分。
有效樣本 1.有效樣本的標準必須完全符合兩個標準:(1) 每位同學至少平均要達到成功問卷50份以上;(2) 總樣本數必須高於一個李克特量表題數的10倍以上。兩者取比較高的標準。
2.比如說:一位同學有效問卷需達50份以上,最低總份數為50乘以人數,5人一組總共必須最少有250份成功問卷。但若此份問卷最大的一個變數李克特量表題數為22題,則必須做220份以上的有效問卷,所以該組作業總份數需達250份有效樣本。
3.抽樣方法必須以母體的範圍為準,進行合理的抽樣設計。
4.失敗問卷標準,達到以下其中之一:
一、超過20%以上的題項沒有填寫或成為無效題(非複選但勾選兩個答案)。
二、任兩構面的題項全部都填寫一樣的答案。
三、基本資料的部分超過一半以上沒填。
5. 該組若未達到設定的有效樣本數,酌扣團體報告成績。
問卷題數 1.題數不超過A4正反兩面為原則,一個變數或構面至少要設計5題以上的題目,原則上樣本數要超過單一量表題數的10倍為主。
2.題目必須扣緊文獻檢閱中對於測量概念的定義與構面,題目選項以4點到7點尺度間的李克特量表的格式為主。
報告格式 1.團體報告必須按照報告內容製作PPT。
2.報告PPT內容的要求,必須包含以下內容: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二、文獻回顧與定義
三、研究設計與方法
四、分析與討論
五、結論與建議
六、參考書目(中文APA格式)
七、附錄:(1)問卷或訪談大綱(2)組員分工列表。
3.對於報告分析的基本要求,除基本資料外,同一構面的問卷題項必須進行效度與信度分析,還有基本資料及問卷題項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平均數差異性檢定(不同年級、系所、學院等)。
4.參考書目按照APA格式繕打,此為評分標準之一,可以參考政大公共行政學報的參考書目格式。
報告繳交 1.書面報告繳交請按規定時程,PPT製作清楚、明瞭,並按規定時程上傳。口頭報告後書面修正按時繳交才有加分。
2.期初參與程度同意書與期末互評表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繳交,未按時繳交扣分10分。
3.繳交時間:6/6(日)晚上12點前傳到e-course上,並也請上傳到本課程的臉書社團。
口頭報告【老師視本學期團體報告進行狀況保留修改權利】 1.每一組兩位報告人,一位由該組自行指定,一位由老師指定。
2.兩位報告人報告順序不拘,但時間比例必須大約一致。
3.每組口頭報告時間最多計15分鐘,時間到16分鐘就會制止繼續再報告。
4.報告時完全沒有贅字加口頭報告10分。
5.回答問題時由老師由同組中沒有報告的人來指定回答者。10秒內回答不出來(扣3分)的由老師再指定第二位回答者(扣6分),兩人無法回答老師會指詢問同組是否有人可以回答,若此題同組都無法回答,則扣口頭報告10分。
計分方式 團體分數(書面x0.7+口頭x0.3)x50%+個人分數(自評+互評+報告回應分數+問問題加分)x50%
加分機制 書面報告加分 書面報告的基本要求為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並符合學術格式的要求,團體書面報告基本分數為80分,但連基本分析與要求都做不好的組別酌情扣分(格式不整齊、樣本數未達標準等)。加分條件:
1.完全沒有任何的格式與文字錯誤。
2.參考書目內容完整,格式完全按照APA格式繕打。
3.文獻檢閱涵蓋兩篇英文學術期刊論文,並確實閱讀引用者,於報告繳交同時,也繳交此兩篇英文論文的紙本,閱讀的註記與閱讀的摘要。
4.以上達到每一項均加5分,三項合計共可加15分。
個人報告加分>個人報告分數的衡量標準,為期末互評的平均與期初參與程度意向書之間的差距,若期末的互評平均低於期初對自身投入程度的承諾,則依照比例扣個人分數,若等於或高於期初承諾的投入分數,則依照比例加個人分數。此外,報告時的課堂參與也有加分。
1.個人成績:平均4:85;平均3:75;平均2:65;平均1:55。
2.同學除了準備自己組別的報告之外,有下載他組同學的書面報告與PPT,進行仔細的檢閱註記,並在課堂報告進行的過程中,對他組同學的報告提出具體建議與討論的問題,每一組的口頭報告中提問題一次加總成績1分,一組最多限2次提問,最多加10分。
3.團體成員互評表的繳交,請每位同學自行於第十八週的星期五下午五點前直接上傳至e-course,逾期扣個人報告分數10分,沒交的除了扣分之外,表示你並不對自己的分數與同組同學的分數有任何的評價,你的個人成績就決定在你同組同學對你的評價。

5.任何更動或未盡事宜以課堂上的宣布與調整為主,並會透過e-course與FB社團公布,請隨時養成收信的習慣。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