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諮商與輔導學系 諮輔一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8039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心理學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駱怡如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一,節次7、8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203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3.
|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17.
|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 能認識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二) 能瞭解心理學於個體生理、認知運作、行為之相關發展與研究。 (三) 能增進對心理學的興趣,將心理學應用於日常生活,增進個體適應社會之能力。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定向說明
|
講述與討論
|
分組名單
|
口試
|
2
|
心理學緒論
|
引導活動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1
|
口試
|
3
|
行為的生理基礎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2
|
口試
|
4
|
感覺與知覺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3
|
口試
|
5
|
意識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4
|
口試
|
6
|
學習1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5, Sec.1-3
|
口試
|
7
|
學習2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主要讀本:Ch.5 Sec.4-5
|
口試
|
8
|
記憶的多種面貌
|
講述、分享與討論
|
|
口試
|
9
|
專題實作計畫發表
|
分享與討論
|
|
實作
|
10
|
語言與思考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7
|
報告
|
11
|
動機與情緒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8
|
報告
|
12
|
性格心理學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9
|
報告
|
13
|
社會心理學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12
|
報告
|
14
|
心理障礙症與治療1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14, Sec.1-2
|
報告
|
15
|
心理障礙症與治療2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14, Sec.3-4
|
報告
|
16
|
壓力與健康
|
分組報告與議題討論
|
主要讀本:Ch.15
|
報告
|
17
|
專題實作成果發表1
|
分享與討論
|
|
實作
|
18
|
專題實作成果發表2
|
分享與討論
|
|
實作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理解諮商之心理學基礎知識。
|
5
|
02
|
系所
|
能具備心理科學研究基本能力。
|
5
|
03
|
系所
|
能理解諮商理論,並具備諮商技術實作能力。
|
4
|
04
|
系所
|
能應用諮商理論與技術於學校、社區及相關機構之輔導工作。
|
4
|
05
|
系所
|
能展現具人文關懷、性別與多元文化包容性之視野與具體作為。
|
5
|
06
|
系所
|
能遵守專業倫理精神與作為。
|
5
|
07
|
系所
|
能自我覺察、試探生涯進路並進行生涯發展計畫。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4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4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主要讀本》 陳皎眉、林宜旻、徐富珍、孫旻暐、張滿玲(2015):心理學(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參考讀本》 郭本禹(2007)。認識心理學大師。臺北市:國家。 陳玉新(2022)。心理學哪有這麼懸:經典理論、刺激實驗、日常案例,十六位心理學大師用最風趣的語言與你來場親密對話。臺北市:崧燁文化。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著,鄧伯宸譯(2023)。存在之道 : 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賴惠德(2019)。心理學(二版):認知、情緒、行為。臺北市:雙葉書廊。 其他心理學相關之中外文書籍、期刊論文及碩博士論文。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專題實作
|
30 %
|
講述
|
20 %
|
討論
|
20 %
|
分組報告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與課堂討論參與(個人)
|
20 %
|
心理學主題報告與簡報檔案(小組)
|
30 %
|
期末專題實作成果報告(小組)
|
40 %
|
期末學習心得報告(個人)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一)出席與課堂討論參與(個人) (20%):依課程出席狀況以及課堂參與討論評分。 (二)主題報告與簡報檔案(小組) (30%):20%為各組依據分配到的章節進行相關議題的口頭統整報告50分鐘,帶領同學針對報告議題進行討論、澄清或演練20分鐘。10%為報告檔案並請於報告中明確列出組員分工與貢獻。 (三)期末專題實作成果報告(小組) (40%): 1.各組以一個心理學理論或知識為基礎,結合生活擬定實作主題進行專題實作。主題需詳細說明動機與預期成效Motivation、任務Mission、時間When、地點Where、進行方式How、他人的反應或回饋Reaction/Feedback、實作前後的省思Introspection等。 2.於11/4(第9週)課堂進行計畫發表,各組報告時間為5-10分鐘。(同儕互評10%、教師評量10%) 3.實作至少維持4-5週並記錄下實作歷程(紀錄形式不拘),建議11/4課堂發表後開始進行計畫修改與實作。 4.各組於期末進行專題實作成果發表,報告時間為20分鐘。(同儕互評10%、教師評量10%) (四)期末學習心得報告(個人) (10%):就本學期所學所感撰寫1500-2000字之學習心得。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