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1 學年度 第 2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二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2111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佛學概論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Fundamentals of Mainstream Buddhism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邱敏捷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307
|
Office Hours
|
邱敏捷:4455/6767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1.
|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教學目標: (一)踏查臺南古蹟竹溪寺與法華寺,以認識在地佛教信仰與文化。 (二)引導學生認識佛教核心思想。 (三)透過佛教故事與高僧行誼,提升學生對佛學與人生關係之瞭解。 (四)認識佛教文學作家。 (五)跨領域佛學英文。 二、教材大綱: (一)第一章 佛教簡介 (二)第二章 佛教核心思想──緣起 (三)第三章 佛教核心思想──十二因緣 (四)第四章 佛教核心思想──四聖諦 (五)第五章 佛教核心思想──八正道 (六)第六章 宗派綱要 (七)第七章 佛教故事《百喻經》 (八)第八章 佛教傳記《高僧傳》 (九)第九章 臺南古蹟竹溪寺與法華寺 (十)第十章 竹溪禪寺影片拍攝與製作 三、實施方法: (一)老師講授。 (二)分組討論 (三)學生腳本報告。 (四)報導影片欣賞。 四、評量方式: (一)腳本撰寫與口頭報告 (二) 影片拍攝與製作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
|
講述、討論、報告
|
|
■每組2位ppt口頭報告,各5-10分鐘左右 ■開元寺報導欣賞
|
2
|
釋迦牟尼佛 法華寺PPT
|
欣賞、講述、討論
|
|
■釋迦牟尼佛傳、迦葉傳 ■kahoot
|
3
|
佛教核心思想 (一)緣起、四聖諦
|
欣賞、講述、討論
|
|
■優波離傳 ■kung fu「宗教現象與真實」(3)
|
4
|
古寺巡禮
|
參訪、講述、討論
|
參訪摘記
|
■法華寺
|
5
|
法華寺議題腳本報告
|
|
|
4組(線上授課)
|
6
|
如何拍片
|
|
|
施樂琦校友
|
7
|
放假
|
|
|
|
8
|
專題演講
|
|
地點:啟明苑
|
杜正勝
|
9
|
期中作業
|
|
|
到竹溪寺拍片
|
10
|
佛教核心思想 (三)八正道
|
|
|
■周利槃特傳
|
11
|
竹溪寺報導影片初評
|
欣賞、講述、討論
|
|
4部報導影片
|
12
|
《六祖壇經》
|
欣賞、講述、討論
|
|
■《六祖壇經》(70)
|
13
|
《六祖壇經》
|
欣賞、講述、討論
|
|
■導讀kung fu「少林弟子」(26)
|
14
|
瓊安佛學英文
|
|
|
■《百喻經》
|
15
|
《百喻經》
|
欣賞、講述、討論
|
|
■kung fu「迷信」(6)
|
16
|
竹溪寺報導影片複評
|
|
|
4組
|
17
|
影片欣賞
|
|
|
|
18
|
放假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道德力 (Morality)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4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5
|
就業力 (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闡釋國語文基本觀念的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中國古典文獻的能力
|
5
|
03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現代文學的能力
|
4
|
04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臺灣文學的能力
|
4
|
05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溝通、創作與應用的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文學鑑賞與批評的能力
|
4
|
07
|
系所
|
具備文化涵養的能力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語文能力
|
5
|
2
|
溝通與合作
|
4
|
3
|
理性創新與實踐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主要讀本: 印順:《佛法概論》,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1月 修訂二版。 邱敏捷:〈盧嘉興的臺灣佛教研究〉,臺南大學人文學院主辦:「臺南學的重要先驅——盧嘉興學術研討會」,2022年6月18日,頁81–96。 邱敏捷:《曹溪禪唱--六祖壇經》,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9年8月。 范勝雄等:《竹溪禪寺--竹溪梵唱六甲子.竹溪禪寺文物特展圖錄》,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21年12月初版。
闞正宗等撰:《物華天寶話開元——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元寺文物精華》,臺南:開元寺,2010年12月初版。 (二)參考書目: 林朝成、郭朝順:《佛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2月修訂版。 印順:《中觀今論》,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4月 修訂一版。 印順:《佛在人間》,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2月修訂一版。 印順:《青年的佛教》,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2月修訂一版。 印順:《我之宗教觀》,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2月修訂一版。 印順:《平凡的一生》增訂本,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印順:《成佛之道》,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印順:《學佛三要》,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12月重版。 阿貝J.A.,AbbeJ.A.Dubois。杜波依斯著,方之譯:《印度宗教與民俗》,高雄:元亨寺妙林,1995年初版。 盧嘉興著,呂興昌編校:《臺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上、中、下),臺南:臺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年11月初版。 赫塞著,蘇念秋譯:《流浪者之歌》,臺北:水牛出版社,1987年再版。 郭良鋆、黃寶生編譯:《佛本生故事精選》,臺北:漢欣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6月。 江燦騰:《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5月初版。 江燦騰:《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書局,2001年1月初版。 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3月初版。 江燦騰:《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臺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10月初版。 江燦騰:《臺灣佛教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3月初版。 江燦騰:《認識臺灣本土佛教——解嚴以來的轉型與多元新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2年5月初版。 楊牧編:《許地山散文選》,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月三版。 豐陳寶、豐一吟編:《豐子愷文集》文學卷,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 梁‧慧皎:《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北齊.求那毘地譯:《百喻經》,《大正藏》第4冊。 唐.地婆訶羅譯:《大莊嚴經》,《大正藏》第3冊。 後漢.支婁迦讖譯:《雜譬喻經》,《大正藏》第4冊。 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大正藏》第4冊。 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大正藏》第4冊。 Peter Levitt and Kazuaki Tanahashi: “A Flock of Fools: Ancient Buddhist Tales of Wisdom and Laughter from the One Hundred Parable Sutra”, 2004年5月. (三)影片: 流浪者之歌、功夫影集、佛典故事、印順導師傳、鑑真大和尚傳、緬甸豎琴、大唐玄奘、一代茶聖千利修。 (四)高教深耕法華寺報導議題(4組=3篇中文、1篇英文) 1.法華寺的發展歷史 2.法華寺的重要古蹟與文物典藏 3.法華寺的對聯與佛像解析 4.重要文人詩詞與法華寺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口頭報告
|
20 %
|
討論
|
20 %
|
腳本撰寫與拍攝影片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期中腳本與影片初審
|
30 %
|
期末影片複審
|
30 %
|
撰寫Zuvio
|
20 %
|
腳本分組報告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