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四合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2061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修辭學(一)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Rhetoric I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王建國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2、3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411A |  
                            | Office Hours | 王建國:3322/8989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SDGs 16. |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國立臺南大學教學計劃表 
 科目名稱:(中文)修辭學    	             □必修■選修                         教師:王 建 國
 (英文) Rhetoric in Chinese                                  聯絡電話:(06)2133111#984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2學分     總學分數:2學分          Mail address:ckwang@mail.nutn.edu.tw
 任課班級:國語文學系四年級甲.乙班                              Office hours: Thu 10:00~12:00
 Fri 14:00~16:00
 
 課程綱要:
 
 一、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分別介紹中西方修辭學理論、內涵及其發展史。修辭(rhetoric)、語法(grammer)與邏輯(logic)並稱三學科(trivium)。亞里士多德《修辭學》將修辭學(術)定義為「在每一事例上發現可行說服方式的能力」,故此更適合稱修辭術或雄辯術,係指透過公眾演說的能力與技巧,進而達到影響(說服)他人的目的。漢語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於《易經‧乾‧文言》:「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說文解字》云:「修,飾也;辭,說也。」修辭合稱可以解釋為修飾語(辭)文(辭),故與風格、文學、美學有一定關係。
 
 二、教學目標:
 .藉由消極的修辭而積極的修辭,與表意方法之修辭而臻優美形式設計,瞭解修辭學各種辭格內涵與辭趣,
 並進而能運用於文學閱讀鑑賞與創作。同時增進口說能力與言辭技巧。
 .認識中西方修辭學的歷史源流、內涵與目的,進而結合相關文學(藝)理論,獲致美學風格與典範的高
 度。
 
 三、實施方法:
 1.講授 2.課堂討論 3.分組報告。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校外參訪 |  
                                        | 校內外演講或講座 |  
                                        | 自主學習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課程介紹:超越修辭格的修辭學(重返古典修辭學的傳統) |  | 亞理士多德(Aristotle)《修辭學》。有效修辭話語:文學創新.布局.文體。雄辯術三大類:審議性的.法庭式的.富於辭藻的。...... |  |  
                                    | 2 | 中、西修辭學的定義、內涵、源流、發展與目的(一) |  | 西方修辭學理論導讀 影音檔 |  |  
                                    | 3 | 中、西修辭學的定義、內涵、源流、內涵與目的(二) |  |  |  |  
                                    | 4 | 修辭學與文學閱讀(一) |  |  |  |  
                                    | 5 | 修辭學與文學閱讀(二) |  |  |  |  
                                    | 6 | 修辭學與文學閱讀(三) |  |  |  |  
                                    | 7 | 修辭.權力與意識形態(一) |  |  |  |  
                                    | 8 | 修辭.權力與意識形態(二) |  |  |  |  
                                    | 9 | 期中考週 |  |  |  |  
                                    | 10 | 修辭學與語言風格(一) |  |  |  |  
                                    | 11 | 修辭學與語言風格(二) |  |  |  |  
                                    | 12 | 修辭格介紹(一):譬喻‧象徵借代‧雙關‧映襯. |  |  |  |  
                                    | 13 | 修辭格介紹(二):誇飾.婉曲仿諷.反諷.示現.設問‧轉化 |  | 商偉《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台》 |  |  
                                    | 14 | 修辭格介紹(三):層遞‧ 頂真‧迴文.錯綜‧倒裝‧ 跳脫 |  |  |  |  
                                    | 15 | 修辭格介紹(四):引用‧藏詞‧鑲嵌.類疊‧對偶‧排比 |  |  |  |  
                                    | 16 | 期末考週 |  |  |  |  
                                    | 17 | 彈性教學 | 參觀司法博物館或觀賞(大選政見.公民投票)辯論會或聆聽演講 |  | 佔期末考10% |  
                                    | 18 | 彈性教學 | 閱讀古今中外一部文學性著作或課程教材或課程編選講義3~5篇 | 選讀文學性著作1部或課程教材1部或編選講義 | 佔期末考30% |  
                                    | 19 | 課程介紹:修辭學與文學理論的相遇 |  |  |  |  
                                    | 20 | 當代西方修辭學概覽 |  |  |  |  
                                    | 21 | 當代西方修辭學理論評述(一) |  |  |  |  
                                    | 22 | 當代西方修辭學理論評述(二) |  |  |  |  
                                    | 23 | 當代西方主要修辭學說評述(一) |  |  |  |  
                                    | 24 | 當代西方主要修辭學說評述(二) |  |  |  |  
                                    | 25 | 修辭與轉義(一) |  | 隱喻理論 |  |  
                                    | 26 | 修辭與轉義(二) |  |  |  |  
                                    | 27 | 期中考週 |  |  |  |  
                                    | 28 | 修辭與文本(一) |  |  |  |  
                                    | 29 | 修辭與文本(二) |  |  |  |  
                                    | 30 | 修辭與形式(一) |  |  |  |  
                                    | 31 | 修辭與形式(二) |  |  |  |  
                                    | 32 | 修辭與認知 |  |  |  |  
                                    | 33 | 修辭與語言 |  |  |  |  
                                    | 34 | 期末考週 |  |  |  |  
                                    | 35 | 彈性教學 | 參觀司法博物館或觀賞(大選政見.公民投票)辯論會或聆聽演講 |  | 佔期末考10% |  
                                    | 36 | 彈性教學 | 閱讀古今中外一部文學性著作或課程教材或課程編選講義3~5篇 | 選讀文學性著作1部或課程教材1部或編選講義 | 佔期末考30%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4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專業能力 | 5 |  
                                            | 02 | 系所 | 具備解讀現代文學的能力 | 5 |  
                                            | 03 | 系所 | 具備解讀臺灣文學的能力 | 5 |  
                                            | 04 | 系所 | 依客戶或市場需求編輯出版品 | 4 |  
                                            | 05 | 系所 | 具備語文創作應用的能力 | 4 |  
                                            | 06 | 系所 | 具備結合理論與應用的能力 | 4 |  
                                            | 07 | 系所 | 具備實踐與推廣文化的能力 | 4 |  
                                            | 08 | 系所 | 具備書篆鑑賞與創作應用的能力 | 3 |  
                                            | 09 | 系所 | 培養文化認知、實踐與推廣的能力 | 5 |  
                                            | 10 | 系所 | 具備對美學的論述能力 | 5 |  
                                            | 11 | 系所 | 具備規劃並執行教學活動的能力 | 4 |  
                                            | 12 | 系所 | 具備設計教學策略及教材的能力 | 4 |  
                                            | 13 | 系所 | 具備教學評量與精進教學的能力 | 4 |  
                                            | 14 | 系所 | 具備文化融入教學活動的能力 | 4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雙語能力 | 4 |  
                                        | 2 | 跨域能力 | 5 |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4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五、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作者	    書名		    出版地點:出版社	 出版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8月初版。
 沈謙編著,《修辭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7月再版。
 高辛勇講演,《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次印刷。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香港聯合書刊發行),2008年3月初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次印刷(2006年7月第四版)
 /原1932初版。
 張漢良著,《符號與修辭──古典詩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意義》,臺北市:書林出版社,2018年12月一版初刷。
 商偉著,《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台》,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年出版。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1985年9月五版。
 溫科學,《當代西方修辭學理論導讀》,臺北市,書林出版社,2010年12月。
 鄭毓瑜著,《引譬連類》,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2年9月初版。
 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臺北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12月。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張志公校訂,《語法與修辭》(上下),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1990年1月初版。
 譚善明、楊向榮等著,《20世紀西方修辭美學關鍵詞》,濟南:齊魯書社,2012年10月初版。
 
 (美)喬治.雷可夫,馬克.詹森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6年3月初版,2012年3月初版第五刷。
 (德)尼采著,屠有祥譯,《古修辭講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英)安德魯.本尼特,尼古拉.羅伊爾著,汪正龍、李永新譯,《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法)米歇爾.梅耶著,史忠義、向征譯,《修辭學原理:論據化的一種一般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初板。
 若埃爾.加爾德.塔米納,《一種新辭格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初版。
 (古希臘)柏拉圖著,(英)休.特里德尼克譯,《蘇格拉底最後的日子》,上海:上海譯文初版社,2007.07。
 (美)韋恩.布斯,《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7月初版。
 (美)韋恩.布斯,《修辭的復興》,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
 (美)傑伊.海因里希斯著,李祐寧譯,《說理Ⅰ》,臺北市:天下雜誌,2018年12月初版。
 (美)傑伊.海因里希斯著,李祐寧譯,《說理Ⅱ》,臺北市:天下雜誌,2018年12月初版。
 (美)德博拉.E. 利普斯塔特著,劉穎潔譯,《艾希曼審判》,南京:譯林出版社,2022年11月。
 (美)漢娜.阿倫特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2003年1月第1次印刷。
 (美)漢娜.鄂蘭著,施奕如譯,《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台灣,玉山出版社,2013年8月初版。
 (美)漢娜.阿倫特著,陳聯營譯,《反抗平庸之惡》,北京:上海世紀出版,2016年8月第4次印刷。
 (美)漢娜.鄂蘭著,蔡佩君譯,《責任與判斷》,臺灣:左岸文化出版,2016年10月。
 (美)漢娜.鄂蘭著,李與鍾、李威撰、黃雯君譯,《過去與未來之間:政治思想的八場練習》,臺北市:商周出版,2021年5月初版1刷。
 (德)漢斯.布魯門貝格著,李貫峰譯,《隱喻學範式》,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23年3月。
 (法)讓.貝西埃,《文學與其修辭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4月初版。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50 % |  
                                        | 影片欣賞 | 10 % |  
                                        | 討論 | 20 % |  
                                        | 專題實作 | 2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總和  Total | 0 %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 平時(出席、課堂討論):20% 分組書面及口頭報告:高辛勇講演,《修辭學與文學閱讀》20%
 期中考30%
 期末考30%
 建議事項:準備期中考或期末考(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之時數,至少應與授課時數等同。
 
 *懇請共同維持並創造良好學習環境:課堂中,供應精神食糧,請勿攜帶外食(如需飲食,請先於教室外食用完畢,或俟下課後再行食用)。上課中,敬請「關機 / 開心」──閱讀與思考是一件快樂的事,請於上課前,預習指定進度;課堂上踴躍發言提問、討論,按時繳交書面報告(恕不接受補交作業,該項成績以零分計算;如有正當或特殊理由,需延長繳交時限,請於繳交作業前兩週提出,經同意後始得延長繳交時間,唯最長不得超過第十五週),並珍惜學習的時光──上課點名未到者,視同曠課(未能出席者,請事先請假);倘有疑議,請當日提出;三次(含)以上未到課者,將嚴重影響其學期成績,或請考慮事先退選本課程。
 
 *學期中,如有任何學習上的問題(舉凡:太淺、抽象、艱深......等不適),或對本課程有任何批評、建議及指教, 歡迎隨時(儘早)提出。
 *學期成績計算,概依上述比例核算,唯最後將視實際學習情況有所調整。
 *課程中請勿拍照、錄音、錄影、直播,或未經授權將課程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