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二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2048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現代詩寫作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Modern Poetry Writing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謝予騰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307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一、培養學生現代詩之創作、閱讀與分析之能力。 二、培養學生現代詩史與當代詩人之初步認識。 三、嘗試結合AI生成技術於現代詩語言與創作。 四、引導學生參與文學獎比賽。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NO.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說明、分組,什麼是現代詩
|
講述、問答
|
|
|
2
|
現當代詩人介紹(一)
|
講述、問答、測驗
|
繳交一詩作,2-5行
|
|
3
|
現當代詩人介紹(二)
|
講述、問答
|
|
|
4
|
聯想表格與二行詩
|
講述、問答 二行詩、分組練表格
|
|
|
5
|
意象的形成與運用
|
講述、實作
|
|
|
6
|
結構的組織與安排
|
講述、實作
|
|
|
7
|
第一次模擬文學獎
|
班級文學獎
|
10行以內
|
班級文學獎
|
8
|
色彩詩學表格實作
|
講述、實作
|
|
|
9
|
色彩詩學表格講解、實作
|
講述、實作
|
|
|
10
|
色彩詩學教室練習
|
講述、實作
|
|
|
11
|
第二次模擬文學獎現代
|
班級文學獎
|
15行以內
|
班級文學獎
|
12
|
動物詩學講解
|
講述、實作
|
|
|
13
|
動物詩實作
|
講述、實作
|
|
|
14
|
第三次模擬文學獎
|
班級文學獎
|
30行以內
|
|
15
|
AI生成講解
|
講述、問答、實作
|
|
|
16
|
AI+色彩詩學表格實作
|
講述、問答、實作
|
|
|
17
|
第四次模擬文學獎
|
|
50行以內
|
|
18
|
預備週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1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4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2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2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3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專業能力
|
4
|
02
|
系所
|
具備解讀現代文學的能力
|
3
|
03
|
系所
|
具備解讀臺灣文學的能力
|
3
|
04
|
系所
|
依客戶或市場需求編輯出版品
|
2
|
05
|
系所
|
具備語文創作應用的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結合理論與應用的能力
|
5
|
07
|
系所
|
具備實踐與推廣文化的能力
|
3
|
08
|
系所
|
具備書篆鑑賞與創作應用的能力
|
1
|
09
|
系所
|
培養文化認知、實踐與推廣的能力
|
3
|
10
|
系所
|
具備對美學的論述能力
|
3
|
11
|
系所
|
具備規劃並執行教學活動的能力
|
3
|
12
|
系所
|
具備設計教學策略及教材的能力
|
3
|
13
|
系所
|
具備教學評量與精進教學的能力
|
3
|
14
|
系所
|
具備文化融入教學活動的能力
|
3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雙語能力
|
1
|
2
|
跨域能力
|
3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3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古籍: 嚴羽(南宋)。《滄浪詩話》,黃景進撰述(1999)。台北:金楓。 郭慶藩(清)。《莊子集釋》,王孝魚點校(2001)。北縣:頂淵。
※專書: Bachelard,G.(1996)。《夢想的詩學》,劉自強譯。北京:三聯。 (2024)。《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新北:黑體。 Charlie Pickard、Djamila Knopf、Guweiz、Nathan Fowkes(2024)。《色彩與光影指南:精進繪圖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技巧》,杜藴慧譯。新北:楓書坊。 Karen Haller(2020)。《色彩之書》,龔嘉華譯。台北:悅知文化。 大山正(1998)。《色彩心理學:追尋牛頓和哥德的腳步》。台北:牧村圖書。 仇小屏(2005)。《下在我眼眸裡的學:新詩教學(修訂版)》。台北:萬卷樓。 瓦歷斯.諾幹(2011)。《當世界留下二行詩》。新北:布拉格。 朱介英(2005)。《色彩學》。台北:亞諾文化。 李桂媚、王文仁(2021)。《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台北:秀威。 李銘龍(1994)。《應用色彩學》。台北:藝風堂。 李瑞騰(1997)。《新詩學》。台北:駱駝。 孟樊(1998)。《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 周伯乃(2018)。《現代詩的欣賞》。台北:三民。 徐志平、黃錦珠(2017)。《文學概論》。台北,洪葉。 陳政彥(2012)。《臺灣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萬卷樓。 曾啟雄(2003)。《色彩的科學與文化》。北縣:耶魯國際。 潘麗珠(1999)。《臺灣現代詩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楊昌年(1995)。《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台北:文史哲。 楊宗翰(2017)。《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北:秀威。 蕭蕭(2017)。《新詩創作學》。台北:秀威。
※專書論文: 陳昌明(2001)。〈「感覺性」與新詩語言析論〉,收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現代詩語言與教學》,頁223-248。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謝翠如(2023)。〈色彩心理〉,收錄陳鴻興審編:《色彩新論──從心理設計到科學應用》,頁91-138。台北:五南。 期刊論文: 李旿倫(2023)。〈以「言.象.意」概念考察易學史之發展〉,《宗教哲學》,104:1-21。 唐硯漁、簡韶臨、林漢裕(2023)。〈現代人對宋詞詞句之色彩認知與感受分析〉,《高雄師大學報》,55:1-28。 梁慕靈(2024)。〈從臺灣IG 詩作的文學生產看數位詩的範式轉移〉,《文化研究》,38:93-130 劉德玲(2002)。〈葉嘉瑩《迦陵詩詞稿》中悲秋主題作品之生命書寫及情感意蘊〉,《淡江中文學報》54:133-148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個案研討
|
20 %
|
講述
|
40 %
|
競賽
|
30 %
|
討論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互評
|
10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4次班級文學獎成績各佔總成績25%。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