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文三乙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2028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中國思想史(一)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s I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龔韻蘅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307
|
Office Hours
|
龔韻蘅:3355/ABAB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10.
|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
SDGs 16.
|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中國思想自先秦諸子開始,歷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清代實學等各階段的發展,具有極為深刻的內涵。本課程基本上以時間之進展為主軸,依照歷史的推演來勾勒中國思想的風貌,使學生對先秦以降的學術流變及內涵產生初步且完整的理解,進而掌握中國思想的特質,以作為未來深入探索各種古典觀念的階梯,同時亦培養思辨和論述的能力。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導論:傳統人文思想的起源
|
教師講述
|
1.中國思想發展的特質2.《詩經》、《尚書》、《左傳》的人文思想3.德與命-禮與心
|
|
2
|
孔子學說
|
教師講述
|
1.傳統的更新2.孔子提出的概念群3.仁與禮樂4.正名思想
|
|
3
|
老子思想
|
教師講述
|
1.道與自然2.有無的辯證3.老子的政治論4.老子的用言方式及語言觀
|
|
4
|
老子思想
|
教師講述及討論
|
1.道與自然2.有無的辯證3.老子的政治論4.老子的修養工夫5.老子的用言方式及語言觀
|
|
5
|
莊子思想
|
教師講述
|
1.道與技藝2.齊生死與物化觀念3.修養論4.莊子的用言方式及語言觀.
|
|
6
|
莊子思想
|
教師講述及討論
|
1.道與技藝2.齊生死與物化觀念3.修養論4.莊子的用言方式及語言觀
|
|
7
|
孟子學說
|
教師講述
|
1.心性論2. 孟子的歷史觀與道統論3. 人禽之辨、王霸之辨、義利之辨4.知言養氣論
|
|
8
|
孟子學說
|
教師講述及討論
|
1.心性論2.孟子的歷史觀與道統論3. 人禽之辨、王霸之辨、義利之辨4.知言養氣論
|
|
9
|
期中考
|
|
|
|
10
|
荀子學說
|
教師講述
|
1.心與性2.天論3.認識論及邏輯思想4.內聖外王
|
|
11
|
韓非子及法家學說
|
教師講述
|
1.治道--法、術、勢2.人性論
|
|
12
|
墨家與名辯之學
|
教師講述
|
1.墨家的政治論2.天道觀3.墨名兩家的知識論與論理法則
|
|
13
|
戰國末乃至秦漢之際思想
|
教師講述
|
1.《易傳》的宇宙論及天人關係2.《大學》對道德與政治的規劃3.《中庸》的精神向度4.集大成的《呂氏春秋》
|
|
14
|
戰國末乃至漢初思想
|
教師講述
|
1.《易傳》的宇宙論及天人關係2.《中庸》的精神向度3.集大成的《呂氏春秋》4.漢初思想5.《淮南子》
|
|
15
|
董仲舒
|
教師講述
|
1.宇宙論及天人關係2.心性論3.君主之道
|
|
16
|
揚雄
|
教師講述
|
1.太玄與法言概說2.人性論
|
|
17
|
王充
|
教師講述
|
1.核心思想2.知識論
|
|
18
|
期末考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具備闡釋國語文基本觀念的能力
|
5
|
02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中國古典文獻的能力
|
5
|
03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現代文學的能力
|
4
|
04
|
系所
|
具備研讀、理解臺灣文學的能力
|
4
|
05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溝通、創作與應用的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文學鑑賞與批評的能力
|
4
|
07
|
系所
|
具備文化涵養的能力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雙語能力
|
5
|
2
|
跨域能力
|
4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4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4年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87年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85 %
|
討論
|
1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期中考
|
40 %
|
期末考
|
40 %
|
個人口頭報告
|
10 %
|
課堂參與
|
5 %
|
出席狀況
|
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報告及平時成績20%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