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國語文學系 國文三甲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22024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中國思想史(一)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s I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王琅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205 |  
                            | Office Hours | 王琅:1155/4545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SDGs 08. |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  
                                        | SDGs 10. |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中國思想淵源流長,其重點主要在探究人生內在的真理,進而推擴於宇宙界、自然界。由於歷代思想家各有其關懷重點,窮其一生殫精竭慮於某一問題的探究,後人延續其思路,繼續深入其開啟的問題,隨著注意對象不同、思路分歧,所得結果也就不一致,因而形成思想史上的不同派別。本課程的目標如下: 
 1.瞭解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方法論。
 2.認識中國哲學史的分期與特色。
 3.介紹歷代中國思想史及其學說理論。
 4.探究各家思想相互融合與修正的內涵。
 
 
 主要讀本: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里仁書局,2015年修訂。
 
 參考書目: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4年 ISBN 7010027781
 楊國榮著,《中國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2012),ISBN 9787300153865
 韋政通著,《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1999),ISBN 9789575990794
 謬天綬,《明儒學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0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7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2009/10 ISBN:978957090547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二),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1993/01 ISBN:9789570907445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2008/01 ISBN:9789570905489
 侯外廬等 ,宋明理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              1984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7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              2014
 李書增,《中國明代哲學》,大陸: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劉宗賢,《中國儒學》, 台北:水牛出版社              1995
 林繼平,《明學探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4
 張立文,《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
 任文利,《心學的形上學問題探本》,大陸: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陳來,《宋明理學》,大陸: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灣學生書局  2020/06    ISBN:9789571500126
 牟宗三,《圓善論》,台灣學生書局 2019/12   ISBN:9789571507439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灣學生書局 2020/05  ISBN:9789571500829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灣學生書局 2020/03 ISBN:9789571500867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灣學生書局,2015/10 ISBN:9789571501413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4735
 《從陸象山牟宗三,到劉蕺山》,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0522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4155
 牟宗三,《認識心之批判(上下)》,台灣學生書局,2005/06 ISBN:9571501107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台灣學生書局,2013/10 ISBN:9789576685149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08 ISBN:7563361529
 錢  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07 ISBN:9787108056795
 錢  穆,《靈魂與心》,聯經出版公司 ,2017/05 ISBN:9789570849394
 荒木見梧,《佛教與儒教》,聯經出版公司 ,2008/03 ISBN:9789570832495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中國哲學的特質與方法論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2 | 中國古文化傳統與思想分期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https://meet.google.com/cxy-efry-pko防疫假學生線上同步課程 |  |  
                                    | 3 | 孔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一次口頭報告孔子 |  |  
                                    | 4 | 孔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5 | 10/10 國慶日放假 |  |  |  |  
                                    | 6 | 孟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二次口頭報告孟子 |  |  
                                    | 7 | 10/24光復節補假 |  |  |  |  
                                    | 8 | 孟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三次口頭報告荀子 |  |  
                                    | 9 | 荀子的思想 |  |  |  |  
                                    | 9 | 荀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10 | 墨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11 | 墨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四次口頭報告墨子 |  |  
                                    | 12 | 老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五次口頭報告老子 |  |  
                                    | 13 | 老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14 | 莊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第六次口頭報告莊子 |  |  
                                    | 15 | 莊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16 | 莊子的思想 | 1. 教師講述 2. 課堂討論 |  |  |  
                                    | 17 | 期末考 |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4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4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3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具備國語文專業能力 | 5 |  
                                            | 02 | 系所 | 具備解讀現代文學的能力 | 4 |  
                                            | 03 | 系所 | 具備解讀臺灣文學的能力 | 4 |  
                                            | 04 | 系所 | 依客戶或市場需求編輯出版品 | 4 |  
                                            | 05 | 系所 | 具備語文創作應用的能力 | 4 |  
                                            | 06 | 系所 | 具備結合理論與應用的能力 | 4 |  
                                            | 07 | 系所 | 具備實踐與推廣文化的能力 | 4 |  
                                            | 08 | 系所 | 具備書篆鑑賞與創作應用的能力 | 3 |  
                                            | 09 | 系所 | 培養文化認知、實踐與推廣的能力 | 5 |  
                                            | 10 | 系所 | 具備對美學的論述能力 | 4 |  
                                            | 11 | 系所 | 具備規劃並執行教學活動的能力 | 3 |  
                                            | 12 | 系所 | 具備設計教學策略及教材的能力 | 4 |  
                                            | 13 | 系所 | 具備教學評量與精進教學的能力 | 3 |  
                                            | 14 | 系所 | 具備文化融入教學活動的能力 | 4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雙語能力 | 3 |  
                                        | 2 | 跨域能力 | 4 |  
                                        | 3 | 解決問題與研究能力 | 5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中國思想通史 |  
                                        |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 |  
                                        | 中國哲學史新編 |  
                                        | 新編中國哲學史 |  
                                        | 中國哲學史三十講 |  
                                        | 中國哲學十九講 : 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 |  
                                        | 中國哲學史 |  
                                | 備註   Remarks |  
                                | 一、上課主要讀本 王邦雄,《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15年。ISBN 986-7908-68-6
 
 
 二、參考讀本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4年 ISBN 7010027781
 楊國榮著,《中國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2012),ISBN 9787300153865
 韋政通著,《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1999),ISBN 9789575990794
 謬天綬,《明儒學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0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7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2009/10 ISBN:978957090547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二),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1993/01 ISBN:9789570907445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台北:正中書局圖書公司,2008/01 ISBN:9789570905489
 侯外廬等 ,宋明理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              1984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7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              2014
 李書增,《中國明代哲學》,大陸: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劉宗賢,《中國儒學》, 台北:水牛出版社              1995
 林繼平,《明學探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4
 張立文,《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
 任文利,《心學的形上學問題探本》,大陸: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陳來,《宋明理學》,大陸: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灣學生書局  2020/06    ISBN:9789571500126
 牟宗三,《圓善論》,台灣學生書局 2019/12   ISBN:9789571507439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灣學生書局 2020/05  ISBN:9789571500829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灣學生書局 2020/03 ISBN:9789571500867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灣學生書局,2015/10 ISBN:9789571501413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4735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0522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台灣學生書局,2011/07 ISBN:9789571504155
 牟宗三,《認識心之批判(上下)》,台灣學生書局,2005/06 ISBN:9571501107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台灣學生書局,2013/10 ISBN:9789576685149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08 ISBN:7563361529
 錢  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07 ISBN:9787108056795
 錢  穆,《靈魂與心》,聯經出版公司 ,2017/05 ISBN:9789570849394
 荒木見梧,《佛教與儒教》,聯經出版公司 ,2008/03 ISBN:9789570832495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60 % |  
                                        | 問題導向學習 | 4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分組報告 | 40 % |  
                                        | 期末考 | 40 % |  
                                        | 出席率、課堂表現 | 2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