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與應用碩士班 王建國教師 臺灣文學史專題研究(一)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與應用碩士班 國語文教學與應用日夜碩合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22005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臺灣文學史專題研究(一)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Seminar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2 / 2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王建國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A、B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411A
Office Hours
王建國:3355/8989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0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s 0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s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國立臺南大學教學計劃表

(109學年度第1、2學期)
科目名稱:(中文)臺灣文學史專題研究 □必修■選修 教師: 王 建 國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2 學分 下學期 2 學分 總學分數:4學分
任課班級:國語文學碩一、二合 聯絡電話:(06)2133111#984
Mail address:ckwang@mail.nutn.edu.tw
Office hours:Tue 16:00~17:50
Wed 10:00~11:50

課程綱要: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臺灣文學重要文學議題與思潮的相關背景與脈絡發展。
2. 瞭解各重要臺灣作家及其作品之風格特色。
3. 培養臺灣文學閱讀、文獻解讀及研究論述之能力。
4. 瞭解台灣文學史的發展脈絡,進而比較各家(國)台灣文學史的異同優劣。

二、教材內容:
依教學進度表(詳下),閱讀重要作家文學作品,並參酌相關文獻史料或重要論著及論文篇章。

三、實施方法:
講授
研讀原始資料
研討近現當代著作
學期報告互評
期末書面報告。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校外參訪
校內外演講或講座
自主學習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一、課程簡介及概說      
2 二、台灣文學史的建構與發展(一)      
3 台灣文學史的建構與發展(二)      
4 三、台灣文學史的分期      
5 四、明鄭時期古典文學(一)      
6 明鄭時期古典文學(二)      
7 五、清領時期古典文學(一)      
8 清領時期古典文學(二)      
9 清領時期古典文學(三)      
10 六、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一)      
11 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二)      
12 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三)   繳交書面報告   
13 日治時期古典文學(四)      
14 七、日治時期新文學(一)      
15 日治時期新文學(二)      
16 日治時期新文學(三)      
17 彈性教學 期末報告     
18 期末報告 (期末考週)      
19 日治時期新文學(四)      
20 日治時期新文學(五)      
21 日治時期新文學(六)      
22 八、戰後初期文學發展(一)      
23 戰後初期文學發展(二)      
24 戰後初期文學發展(三)      
25 九、五○年代文學(一)      
26 五○年代文學(二)      
27 十、六○年代文學(一)      
28 六○年代文學(二) (期中考週)      
29 十一、七○年代文學(一)      
30 七○年代文學(二)   繳交書面報告   
31 十二、八○年代文學(一)      
32 八○年代文學(二)      
33 八○年代文學(三)      
34 八○年代文學(四)      
35 彈性教學 期末報告     
36 彈性教學 期末報告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具備探討國語文或人文議題的專業能力 0
02 系所 具備以國語文專業進行自由創作的能力 0
03 系所 具備將理論應用於專業實務、跨域能用的能力 0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六、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合法使用教科書!
(1)主要讀本:作者 書名 出版地點:出版社 出版年
王德威編選、導讀,《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臺北市:麥田出版,2005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臺北市:麥田出版,2007
余美玲、施懿琳等選編,《臺灣漢詩三百首》(上)(下),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19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臺北市:聯經,2010年4月初版第二刷
施懿琳編,《國民文選•傳統漢文卷》,臺北市:玉山社,2004年6月初版一刷
施懿琳編,《國民文選•傳統漢詩卷》,臺北市:玉山社,2004年6月初版一刷
陳昭瑛,《台灣詩選注》,臺北市:正中書局,1996年2月臺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入門:臺灣文學五十七問》,高雄市:春暉,1999年10月初版二刷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縣:立緒,1999年
薩依德著,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縣:立緒,2001年初版二刷
劉登翰 莊明萱 黃重添,《台灣文學史》(上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一版一刷
劉登翰 莊明萱 黃重添 林承璜,《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一版一刷
自編講義,無主要出版項

(2)參考書目:
尹雪曼,《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中華民國文藝史編纂委員會,1976。
台灣作家全集編輯委員會,《台灣作家全集》(共52冊)。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
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市:有鹿文化,2010。
林瑞明,《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市:允晨,1993年8月初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市:允晨,1996年7月初版
河原功,《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市:全華科技,2004年3月初版一刷
柳書琴主編,《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新北市:聯經,2019年6月初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一刷
施懿琳等,《全臺詩》,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2月1日~
陳少廷,《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臺北:聯經,1977。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合文學第十五卷第十期,1999年8月號起連載
1999年8-9-10月號、2000年1-2-3-5-9號、2001年3-4-5-6-8號、2002年1-2號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市:麥田,2002年4月1日初版一刷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四刷
葉榮鐘,《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1993年12月第一版七刷
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7年7月初版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市:麥田,2004年11月初版一刷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1991年3月一版一刷
趙遐秋、呂正惠,《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市:人間,2002年6月初版一刷
楊雅惠,《現代性詩意啟蒙:日治時期臺灣新詩的文化詮釋》,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2007年5月初版一刷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楊雅婷譯,《臺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年1月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台灣文學史書寫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集 第二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8年6月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市:中研院社研所,2008年6月初版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20 %
影片欣賞 10 %
討論 40 %
個案研討 10 %
問題導向學習 10 %
專題實作 1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四、評量方式:
平時出席與學習態度20%
上課討論與口頭報告30%
書面報告50%
*選擇以一位或多位作家相關文學作品、各種文學思潮或現象為研究論題,提出研究計劃,並擴充完成一完整書面報告。

*學期中,如有任何學習上的問題(舉凡:太淺、抽象、艱深......等不適),或對本課程有任何批評、建議及指教, 歡迎隨時(儘早)提出。
*學期成績計算,概依上述比例核算,唯最後將視實際學習情況有所調整。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