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體育學系碩士班 體碩一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13037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體育史研究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tudiesin Physical Education History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陳耀宏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3、4、5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G203 |  
                            | Office Hours | 陳耀宏:3344/6767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體育史研究屬於體育運動領域的一環,對體育史的認識有助於理解體育運動的源流,透過研究方法的理解與分析,解讀體育運動的意義,並藉此喚起體育運動文化意識。 深化體育專業知識
 涵育體育人文素養
 熟習體育史學技巧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自主學習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體育史研究現況與發展 |  |  |  |  
                                    | 2 | 體育史研究概念 | 全國運 |  |  |  
                                    | 3 | 體育史的研究方法與撰寫模式1 | 講授 |  |  |  
                                    | 4 | 體育史的研究方法與撰寫模式2 | 講授 |  |  |  
                                    | 5 | 雙十節 |  |  |  |  
                                    | 6 | 古代學校體育概覽 | 講授、討論 |  |  |  
                                    | 7 | 補假 |  |  |  |  
                                    | 8 | 近代體育的形成與傳播 | 講授、討論 |  |  |  
                                    | 9 | 奧運議題專書討論 | 講授、討論 |  |  |  
                                    | 10 | 奧運議題 | 講授、討論 |  |  |  
                                    | 11 | 博物館兵器參觀 | 奇美博物館 |  |  |  
                                    | 12 | 當代體育議題 | 講授、討論 |  |  |  
                                    | 13 | 專書討論 | 口頭報告、討論 |  |  |  
                                    | 14 | 日治時期臺灣體育史 | 講授、討論 |  |  |  
                                    | 15 | 期末報告 | 口頭報告 |  |  |  
                                    | 16 | 期末報告 | 口頭報告 |  |  |  
                                    | 17 | 自主學習 |  | 修改報告 |  |  
                                    | 18 | 自主學習 |  | 修改報告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5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5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系所 | 能具備主題探究與解決議題的能力 | 5 |  
                                            | 02 | 系所 | 能充分學習培養傾聽、尊重、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 | 5 |  
                                            | 03 | 系所 | 能具備溝通發表的能力 | 4 |  
                                            | 04 | 系所 | 能具備創新思考的能力 | 5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探究能力 | 5 |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4 |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4 |  
                                        | 4 | 專業知能 | 5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謝仕淵:〈日治時期「臺灣體育協會」與棒球行政運作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14期,2010/09/01,P55-101。 林欣楷:〈誰在踢足球?國家與社會交會下的臺灣足球史(1910-197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9
 江仲文:〈日本時代初、中等學校的體育課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Andrew Zimbalist 著 梁文傑 譯:《奧運的詛咒》,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2020。
 威爾.杜蘭,艾芮兒‧杜蘭 著 吳墨 譯:《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20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告訴你》台北市:大是文化,2011。
 Edward W. Said 嚴紀宇譯:《遮蔽的伊斯蘭》台北,立緒出版社,2002。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民83。
 史蒂芬‧西曼斯基、安德魯‧辛伯利斯特 著 張美惠 譯:《瘋足球迷棒球》台北:時報文化,2008。
 賈德‧戴蒙 著、王道還、廖月娟 譯:《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時報文化,1998。
 羅文輝《無冕王的神話世界》台北:天下文化,1994。
 喬伊絲˙愛坡比 等著 薛絢 譯:《歷史的真相》台北:正中書局 民85。
 凱斯˙詹京斯 著 賈士蘅 譯:《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 1997。
 Huntington 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台北:聯經,1997。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民84。
 趙干城、鮑世奮 譯:《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民79。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80。
 王任光 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民81。
 柯林烏 著: 陳明福 譯 《歷史的理念》台北:桂冠,1992。
 呂思勉:《歷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民84。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84。
 吳文忠:《中國古代體育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民76。
 林伯源:《中國古代體育史》台北:五洲,民82。
 許義雄等著:《中國近代體育思想》台北:啟英文化,民85。
 吳文忠:《體育史》台北:正中書局,民86。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民87。
 徐元民:《中國古代體育》台北:品度,2003。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40 % |  
                                        | 討論 | 30 % |  
                                        | 專題實作 | 3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課堂參與 | 30 % |  
                                        | 作業撰寫 | 30 % |  
                                        | 個人口頭報告 | 30 % |  
                                        | 出席狀況 | 1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 以學校團隊、單項運動、人物發展史或物件發展史為議題繳交報告一篇並進行口頭報告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