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體育學系 體育四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13036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體育課程設計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劉仙湧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G202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時施習得體育課程設計概念,並且能實際應用與國小體與教學現場;具備體育課程理論知識能轉化於國小真實情境中。主要目標是「能設計出一個國小的校訂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規劃」,次要教學目標是「能活用課程設計(體育課程設計)、學習評量(體育測驗與評量)、教學模式與策略(體育教材教法)的專業知能,運用反思進行課程校準」。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開學週、導讀、分組
|
|
說明本學期課程的不同與作業規範
|
|
2
|
研讀十二年國教課綱健體領域(一):基本理念、課程目標
|
講述、討論、分享
|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健體領域
|
形成性評量
|
3
|
研讀十二年國教課綱健體領域(二):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
講述、討論、分享
|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健體領域
|
形成性評量
|
4
|
體育理論中身體活動元素與運動能力組合內涵
|
講述、討論、實作
|
自編講義—動作分析模式
|
形成性評量
|
5
|
動作教育理論與分析實務舉隅
|
講述、討論、分享
|
自編講義—動作分析圖例
|
形成性評量
|
6
|
運動技能三分類與關鍵四要素分析(一)
|
作品分享、討論與評述
|
個人報告、製作簡報檔ppt、上傳作業管理欄
|
形成性評量
|
7
|
運動技能三分類與關鍵四要素分析(二)
|
作品分享、討論與評述
|
個人報告、製作簡報檔ppt、上傳作業管理欄
|
形成性評量
|
8
|
運動技能三分類與關鍵四要素分析(三)
|
作品分享、討論與評述
|
個人報告、製作簡報檔ppt、上傳作業管理欄
|
大專盃
|
9
|
參訪國小瞭解體育課程設計之需求與設定國小體育課程之大概念與目標
|
小組討論、整理參訪筆記、模擬體育目標敘寫
|
參訪南市體育教學績優國小
|
總結性評量
|
10
|
設定可達成的學習評量目標
|
小組討論、模擬體育目標敘寫
|
個人與小組創作
|
|
11
|
體育課程模式(一)—sport education model
|
講述、討論、分享
|
自編講義—運動教育模式
|
形成性評量
|
12
|
體育課程模式(二)— movement education model
|
講述、討論、分享
|
自編講義—動作教育模式
|
形成性評量
|
13
|
體育課程模式(三)—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
講述、討論、分享
|
自編講義—理解式模式
|
形成性評量
|
14
|
體育課程模式(四)—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
講述、討論、分享
|
自編講義—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
|
形成性評量
|
15
|
體育課程與國小教師校準合適度
|
小組討論、凝聚共識
|
與國小體育教師座談討論,製作筆記/草稿修訂
|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
16
|
分享「身體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設計成品(一)
|
小組排班組員輪流報告
|
小組組員輪流報告、製作文字簡報檔上傳作業管理欄
|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
17
|
分享「身體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設計成品(二)
|
小組排班組員輪流報告
|
小組組員輪流報告、製作文字簡報檔上傳作業管理欄
|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
18
|
分享課程設計經驗與總結
|
隨機抽樣個人發表意見
|
上傳作業
|
總結性評量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具備運動項目動作技術分析與運動規則之能力
|
5
|
02
|
系所
|
能綜合運動體育知能落實於運動訓練及裁判之能力
|
5
|
03
|
系所
|
能規劃並舉辦各項體育活動或運動競賽之能力
|
5
|
04
|
系所
|
能發揮服務精神,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之能力
|
5
|
05
|
系所
|
具備學術研究發表之能力
|
5
|
06
|
系所
|
具備溝通協調、分工合作及積極進取之精神與態度
|
5
|
07
|
系所
|
能具備運動行銷規劃與活動管理之能力
|
5
|
08
|
系所
|
能具備國小體育課程設計及教學之能力
|
5
|
09
|
系所
|
能具備專項技能指導與裁判專業之能力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5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5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主要讀本: 1.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2.Wiggins, G.,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2nd 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3.Lund, J., & Tannehill, D. (2014). Standards-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3rd edition). Burlington, MA: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參考書目: 1.潘玉龍(2017)。從健康與體育領域談 UbD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92-97。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30 %
|
專題實作
|
30 %
|
分享
|
20 %
|
討論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個人書面報告
|
30 %
|
小組口頭報告
|
30 %
|
課堂參與
|
20 %
|
隨堂考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