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 呂明蓁教師 教育學方法論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 教育系教管課程博一合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12125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教育學方法論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必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呂明蓁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阮河日芝、李冠慧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二,節次4、5、6
上課教室
Classroom
A206
Office Hours
呂明蓁:3344/4545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0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s 0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s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1.瞭解社會科學研究法在教育學門之應用及其對教育學方法論之影響。(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2.瞭解知識論(epistemology)、本體論(ontology)與方法論(methodology)三者的關係,及後者與教育研究法(research methods)二者的差異關係。(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pistemology,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thodology and methods)
3.瞭解教育研究的三大取向及應用:實徵(證)主義研究(positivism)、詮釋社會科學研究(interpretative approach)、及批判社會科學研究(critical approach)。(To understand 3 approaches to research: positivism,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and critical approach)。
4.加強博士生從事學術研究之能力,具有檢視各式研究方法論在探究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時該有的思考面向,並瞭解其所產生之知識的本質、特性與限制;並發展對各式研究法具批判性思考及整合能力。(To enhance doctoral students' in-depth research skills and critical capacity in conducting studies)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02/18課程簡介及導論 (course introduction) 講授、討論(lecture, discussion)     
2 02/25論文評論、碩士論文回顧、研究法導論、研究法基礎、教育研究概述(性質、特徵與相關概念)與研究問題的選擇 (review of MA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講授、討論(lecture, discussion)     
3 03/04科學哲學與教育研究 科學研究的新發展及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之展望 講授、討論(lecture, discussion)  楊深坑   
4 03/11科學哲學與教育研究 科學哲學與學術創造力 講授、討論(lecture, discussion)  黃光國   
5 03/18實徵典範與教育研究 量化研究在教育上的應用與實例 講授、導讀與討論  張佃富、黃毅志   
6 03/25本體論、知識論與方法論2 (ontology,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講授、導讀與討論  線上課程(因本校承辦身心障礙學生甄試)   
7 04/01詮釋典範與教育研究 詮釋典範與教育研究 講授、導讀與討論  溫明麗、崔光宙   
8 04/08實徵(證)主義研究取向在教育研究上之介紹與應用2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sitivism in research) 講授、討論(lecture, discussion)  方永泉、林安梧   
9 04/15批判典範與教育研究 批判研究方法的架構及其在教育和心理研究上的應用 講授、導讀與討論  何英奇、宋文里   
10 04/22批判典範與教育研究 批判理論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 講授、導讀與討論  莊明貞、潘志煌、張建成   
11 04/29女性主義與台灣的教育研究場域 性別觀察與量化教育研究 講授、導讀與討論  張晉芬、謝小芩、羊憶蓉   
12 05/06女性主義與台灣的教育研究場域 從方法論的要求到女性主義方法論的追求──檢視教育研究期刊中的性別論述 講授、導讀與討論  游美惠、畢恆達   
13 05/13女性主義與台灣的教育研究場域 重構女性教師「主體性」研究──女性主義研究觀點的探索 講授、導讀與討論  卯靜儒、簡成熙   
14 05/20行動研究與台灣的教育研究場域 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 講授、導讀與討論  陳惠邦、成虹飛   
15 05/27行動研究與台灣的教育研究場域 國內教育行動研究解放了什麼?──一個師資培育者的閱讀與困惑 行動研究在教育現場的實踐的一些想法 講授、導讀與討論  蕭昭君、顧瑜君 、熊同鑫、蔡清田   
16 06/03期末評量(口試)      
17 06/10批判社會科學研究取向之期刊論文批判 (critque on critical-approach journal article) (自主學習/線上分組討論)     
18 06/17批判社會科學研究取向之期刊論文批判 (critque on critical-approach journal article) (自主學習/線上分組討論)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公民力 (Citizen) 4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4
3 資訊力 (Information) 0
4 創造力 (Creativity) 4
5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4
6 就業力(Employability) 4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培養診斷與處理組織的問題 3
02 系所 能應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與管理 3
03 系所 能進行獨立研究與學術發展 4
04 系所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經營的計畫 3
05 系所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變革與創新方案 3
06 系所 有效執行組織的溝通與行銷 2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探究能力 4
2 語文與溝通能力 3
3 創新與實踐能力 3
4 專業知能 4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1.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2. 余一鳴(2002)。科學哲學的發展對方法論研究的啓示。復興崗學報,76,259-285。
3. Rowbottom, P. D. & Aiston, S. J. (2006). The Myth of ‘Scientific Method’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40(2), 137-156.
4. Gorard, S., Rushforth, K., & Taylor, C. (2004). Is there a shortage of quantitative work in education research?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0(3), 371-395. DOI: 10.1080/0305498042000260494
5. 吳勁甫(2011)。校長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模式之探析。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7,1-25。
6. 潘慧玲、陳文彥(2018)。校長促進教師專業學習的槓桿:校長學習領導對教師課堂教學研究影響之中介模式分析。教育研究集刊,64(3),79-121。
7. 莊明貞(2008)。從方法論出發:理解一所郊區小型學校課程革新的敘事探究。課程研究,3(2),49-74。
8. 李琪明(2002)。道德社群之檢視:一所國中校園道德生活與氣氛之俗民誌研究。師大學報,47(1),83-105。doi:10.29882/JTNUE.200204.0005
9. 歐用生(2006)。台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4(2),1-26。
10. 王雅玄(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1(2),67-97。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30 %
問題導向學習 25 %
討論 25 %
分享 2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課堂參與(class participation) 25 %
導讀摘要與報告 25 %
作業(期刊論文)評論 (journal article reviews and comments) 30 %
期末考(Final oral exam) 2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1. 課堂考試:依據閱讀文獻進行課堂考試,目的在於確認學生所明解之處,釐清未明瞭處,以利課堂之講授進行
2. 講授:授課教師就指定之教學單元講授
3. 小組討論與報告:依據所指定閱讀之文獻進行小組討論與報告
4. 博士生對該堂課程的回應及下一堂課程的預備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