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假日) 許誌庭教師 教育哲學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假日) 課程教碩二(假日)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12105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教育哲學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Study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許誌庭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六,節次3、4、5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202
Office Hours
許誌庭:4444/2345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對於什麼是「哲學」,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指出,乃是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又和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權威-不管是傳統的權威或是啟示的權威。亦即,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那就是哲學。
就上述哲學的特性來看,教育哲學要探討的是那些無法以科學方法找到答案,又不願盲目相信傳統權威或其他權威系統所給予答案的教育議題。
對此而言,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於,首先提供各種與教育議題有關的哲學觀點,使學生能掌握其要點;其次讓學生充分了解此些哲學理論於各種教育議題上的立場,以能協助學生再綜合社會情境、自我人生體驗後形成自我的教育哲學觀點;最後能具備獨力進行教育哲學學術研究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藉由探究教育哲學的基本課題、意義與內容,學習運用嚴謹的哲學方法以思索、分析、釐清、理解及批判教育問題,以奠立研究生從事教育研究的哲學基礎,並建構適切可行的教育哲學觀,以應用於教學實務現場,並能持續進行教育哲學議題的學術研究。
二、實施方式
(一)課堂講授:針對授課大綱擬定之主題進行講解。
(二)課堂討論:就每週文本,事先閱讀提寫心得與討論問題上傳課程討論區,並於課堂上分享與討論。
(三)期末報告:針對本學期各主題,擇一撰寫相關論文,期末初稿以5000字,架構完整為宜。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課程說明與簡介 課堂講授討論  0.簡成熙譯(1995)。教育哲學導論。George R. Knight原著。台北:五南。第二章,教育中的哲學課題。   
2 結構主義與教育(1) 課堂講授討論  1.石偉平等譯(1984)。結構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第1章,頁1-22。   
3 結構主義與教育(2) 課堂講授討論  2.許誌庭(2004)。從結構主義的觀點論重塑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組織再造,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 123-146。   
4 學校組織、制度與文化(1) 課堂講授討論  4.差異政治視角下的學校組織正義   
5 學校組織、制度與文化工2 課堂講授討論  18.許許誌庭(2023)。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載於陳淑敏、許殷宏主編,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與應用,頁181-203。台北:高等教育。   
6 觀念分析學派(1) 課堂講授討論  6-1.林逢祺譯(1994)。教育的語言,Scheffler原著。台北:五南。第1章,教育中的各種定義。
6-2.林逢祺譯(1994)。教育的語言,Scheffler原著。台北:五南。第2章,教育口號。
7.林逢祺譯(1994)。教育的語言,Scheffler原著。台北:五南。第3章教育的隱喻。 
 
7 觀念分析學派(2) 課堂講授討論  8-1.許誌庭(2005)。教育改革論述的後設分析:「理性與進步」蘊義的批判。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111-125。   
8 彈性課程 課堂講授與討論  彈性課程-調節教學進度   
9 教育學方法論 課堂教授與討論  3.許誌庭(2017)。典範、學科規訓與教育研究。載於朱啟華等著,教育研究新視野: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二十週年論文集,頁79-122。嘉義:民雄。(ISBN 978-957-11-9103-4)   
10 倫理學與教育(1) 課堂教授與討論  11.柏拉圖-美諾篇-德可教否   
11 倫理學與教育(2) 課堂教授與討論  12.Sandel, M. J.(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1章,福祉、自由、美德-三個出發點。   
12 倫理學與教育(3) 課堂教授與討論  13.許誌庭(2012)。國小教師對融入式道德教學的認知及實施現況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 許誌庭(2024)。我們如何教導兒童成為好孩子。台灣教育,749,頁1-8。   
13 後現代主義 課堂教授與討論  9.沈清松(1993)。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4, 頁4-25。   
14 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1) 課堂教授與討論  16.許誌庭(2024)。教育場域如何應對差異以建立新社會契約。載於臺灣教育創新倡議:打造新的教育社會契約,頁?-?。   
15 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2) 課堂教授與討論  許誌庭(2022)。想像最後一人:歷史終結時代下的國民教育。載於楊洲松、王俊斌主編,2050年臺灣教育願景-教育價值與學校功能的重建,頁333-354。學富文化。   
16 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3) 課堂教授與討論  15.許誌庭(2021)。應予承受之重:我國母語教育的應為與難為。   
17 教育與社會議題的哲思(1) 線上自主學習  E-Course網站上之議題討論  1.運用課堂所學之概念與觀點,針對教師置放於課程網站上的教育與社會議題,至少二提出二則評述意見,並達300字以上。 2.針對至少五則同學所提之評述意見再給予回饋。 
18 教育與社會議題的哲思(2) 線上自主學習  E-Course網站上之議題討論  1.運用課堂所學之概念與觀點,針對教師置放於課程網站上的教育與社會議題,至少二提出二則評述意見,並達300字以上。 2.針對至少五則同學所提之評述意見再給予回饋。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能應用課程與教學領域之專業知能,進行文獻與實務的省思與批判 0
02 系所 能統整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知能,進行研究、思考與批判 0
03 系所 能探究課程與教學議題並進行論文發表 0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總和  Total 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