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教育學系 教四合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12087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多元文化教育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呂明蓁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陳亜婗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4、5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309
|
Office Hours
|
呂明蓁:2233/4589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05.
|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
SDGs 16.
|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本課程開設的主要目標乃在探討多元文化與教育的意義及其在台灣社會的重要性。「多元文化」在台灣的展現,可以從種族、族群、性別、性傾向、社會階級、宗教、特殊需求團體等面向去討論,「多元文化教育」除了從文化面向去認識外,尚應從學校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去落實多元文化的精神。本課程希望能從各種文化的起源與現況開始探討,讓學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概念以及此議題中民主國家與族群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同時,會進一步討論新移民議題,加入全球化、移民與族群關係的分析。 本課程將從多元文化角度出發,探討社會正義與支配概念,在性別部分則以差異政治、肯認政治與認同政治,配合婦女運動與性別多元作為討論主軸,最後並以台灣族群關係之新移民與原住民自治作為實例分析。 整體課程目標在於透過問題導向設計,讓學生的學習能設定到複雜、有意義的社會問題情境中,並對於目前世界與台灣的族群與多元文化現況,能透過彼此合作以瞭解問題的本質與核心;發展多元文化深層的哲學和教育理論基礎、增加和利用對教育環境的敏銳覺察力,包括反應在對自傳及個人形成,和個人如何在對學生的教導及扮演教師的角色產生影響上的敏銳覺察力。
課程目標
(一)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歷史核心與理論支柱 (二)培養對不同學生觀點及經驗之洞察、分析能力 (三)培養自尊和尊人的態度 (四)學習學校組織及教師行為對不同性別、種族、語言、宗教及社會階層,少數民族和不同學習型態、特殊需求的學生成就及自尊的影響 (五)檢視多元文化教育在學校革新與社會變遷所扮演的角色 (六)發展多元文化教育深層的哲學和教育理論基礎、增加和利用對教育環境的敏銳覺察力,包括反應在對自傳及個人形成,和個人如何在對學生的教導及扮演教師的角色產生影響上的敏銳覺察力
建議及注意事項 1.選修此課程,需有學習意願、接受不同聲音的胸襟,與批判思考能力。 2.有關點名、請假、上課秩序:點名目的是為了認識同學;我相信你們如果缺席,必定有好的理由!缺席請至生輔組請假。請注意:缺席次數過多,將影響到你的學期成績。 3.如攜帶手機請關機或轉為震動! 4.上課前請細讀並隨堂攜帶此份教學計畫及進度表,請盡量準時出席並有備而來,踴躍發言並參與討論。平時留意相關時事,連結親身經驗,與同學教師及助教討論感興趣的主題,並隨時蒐集相關資料。 5.作業請於規定期限內繳交,遲交酌予扣分。 6.作業請勿抄襲(若有必要引用書籍、期刊論文或網路資料,請註明出處),若經查明有抄襲情事,本科目以零分計算,並送交學務處懲處。
*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諸多議題敘述都免不了會有所爭議,然而,在這門課程中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培養專注傾聽的能力。對於不同的意見,皆應抱持著尊重態度,避免形成憤恨、惱怒和衝突,並藉此培養尊重他人聞知及發言的權利,以塑造具有充分言論自由、安全、有趣的討論環境。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09/12 師生相見歡、課程說明
|
|
|
|
2
|
09/19 課程說明、任務分配 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
|
|
LIU-1
|
|
3
|
09/26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基礎 由歷史的台灣觀察台灣移民史論述的另一個側面
|
|
LIU-2 宋惠中(2010)
|
|
4
|
10/03 Who am I? 自我認同與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種族主義、歧視與對學生成就的期待
|
|
NIETO─3
|
|
5
|
10/10 雙十放假
|
|
|
|
6
|
10/17 原住民族 族群關係與多元文化教育 社會階級與多元文化教育
|
|
第4、5章
|
|
7
|
10/24 臺灣目前最夯的多元文化教育議題:新移民女性
|
|
第6章
|
|
8
|
10/31 多元文化教育提起但忽略的議題(一):特殊性-特殊(教育)對象
|
|
|
|
9
|
11/07 期中考週 教學相長──learning from students 的叮嚀
|
|
|
|
10
|
11/14 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多元文化教學策略
|
|
第3章 第8章
|
|
11
|
11/21 大四集中實習週
|
|
|
|
12
|
11/28 大四集中實習週
|
|
|
|
13
|
12/05 多元性別與文化:情感教育與性教育
|
|
TBA
|
|
14
|
12/12 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同性教育與性教育
|
|
|
|
15
|
12/19 多元文化學校環境之營造
|
|
|
|
16
|
12/26 分組報告
|
|
|
|
17
|
01/02 分組報告
|
|
|
|
18
|
01/09 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和檢討 期末整理與總檢討
|
|
第11章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瞭解教育理論與現場或職場實務知能
|
3
|
02
|
系所
|
能在與服務對象互動中呈現專業知識與技巧
|
3
|
03
|
系所
|
能運用專業知能解決教學或職場的問題
|
2
|
04
|
系所
|
能進行教育專業研發
|
4
|
05
|
系所
|
能省思國內的教育與相關制度及運作型態
|
3
|
06
|
系所
|
能針對教育相關議題進行思考、探索與處理
|
5
|
07
|
系所
|
能在教學活動或職場中呈現專業投入的敬業精神
|
2
|
08
|
系所
|
能具備持續創新與成長的特質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4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3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4
|
4
|
專業知能
|
3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1. Banks, J.a. & Banks, C. A. M. (eds.)(200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 Nieto, S. (2007)、陳美瑩等譯,肯定多樣性: 社會政治情境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嘉義:濤石文化。 3. 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編著(2016):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4. 宋惠中(2010).從土著化與內地化至多元文化論述:由《歷史的台灣》觀察台灣移民史論述的一個側面。國族想像 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台北:巨流 5. 自編教材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討論
|
20 %
|
講述
|
20 %
|
影片欣賞
|
10 %
|
個案研討
|
10 %
|
專題實作
|
15 %
|
問題導向學習
|
15 %
|
其他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率、課堂參與及意見表達
|
30 %
|
心得札記寫作
|
30 %
|
自傳 Autobiographical Paper
|
15 %
|
個案訪談報導及報告
|
2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主要是以教授講述、討論及師生對話為主。另外,配合主題需求,也將邀請各相關文化領域之專家學者蒞臨指導及專題演講。如課程進度及學生時間許可,將儘可能安排適當行程做參觀訪問(field trip),以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之瞭解及欣賞。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