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9/9)課程介紹+分組+相見歡 | 【黃彥文老師】 Lecture +師生互動 | 分組破冰活動+學習先備知識與資源準備 | 分組大頭合照+姓名 | 
                            
                                
                                    | 2 | (9/16)「課程理論」的意涵與意義 | Lecture +微型PBL自主學習 | 教師自編講義 | 個人note筆記 | 
                            
                                
                                    | 3 | (9/23)「學習共同體」的課程理論」 | 教師講述+Video Watching | 【1】佐藤學(2010) 。學習的革命/+影片欣賞 | PBL討論與交流 | 
                            
                                
                                    | 4 | (9/30)「科技研發」的課程理論 | Lecture+分組導讀報告+分組協同合作學習Q&A | 【1】蔡清田(2005)。泰勒的課程思想。/【2】王秀玲(2005)。蓋聶的課程思想。 | PBL討論與交流 | 
                            
                                
                                    | 5 | (10/7)「實務慎思」的課程理論 | Lecture+分組導讀報告+分組協同合作學習Q&A | 【1】黃繼仁(2005)。許瓦布的課程思想。//【2】林佩璇(2003)。空言無物、行之無悟?-課程行動研究中的實踐反省。 | PBL討論與交流 | 
                            
                                
                                    | 6 | (10/14)「文本理解」的課程理論 | Lecture+分組導讀報告+分組協同合作學習Q&A | 【1】李臣之等人 (2017)。 Ch6-理解本位課程思潮。//【2】許芳懿(2009)。存在體驗課程與自傳-Pinar的高度意識主張。 | PBL討論與交流 | 
                            
                                
                                    | 7 | (10/21)「批判解放」的課程理論 | Lecture+分組導讀報告+分組協同合作學習Q&A | 【1】王麗雲(2005)。艾波的課程思想。//【2】周珮儀(2005)。吉魯斯的課程思想。 | PBL討論與交流 | 
                            
                                
                                    | 8 | (10/28)「「美感創生」的課程理論 | Lecture+分組導讀報告+分組協同合作學習Q&A | 【1】黃政傑(1987)。教育鑑賞與批評:艾斯納的評鑑理論。/【2】歐用生 (2006)。課程美學-教師即藝術家。 | PBL討論與交流 | 
                            
                                
                                    | 9 | (11/4)期中考 | 期中考 | 期中考 | 期中考 | 
                            
                                
                                    | 10 | (11/11)Workshop Ⅱ「批判取向」課程理論的應用 | Video watching + Crit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 【影片賞析】待訂影片+教師自編學習單 | 【學習單 01】:「批判媒體識讀」影片賞析與教學活動設計之問題轉化 | 
                            
                                
                                    | 11 | (11/18)Workshop Ⅱ「批判取向」課程理論的應用 | Video watching + Crit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 【影片賞析】待訂影片+教師自編學習單 | 同上 | 
                            
                                
                                    | 12 | (11/25)以身為度的「課程美學」:取材、發想、與課程教學轉化設計(一) | Outdo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Material collection | 南美一館+愛國婦人館+司法博物館 | 【學習單 02】:「取徑藝術生活題材」的課程取材(含「戶外參訪」之10張有感的照片+詮釋) | 
                            
                                
                                    | 13 | (12/2)以身為度的「課程美學」:取材、發想、與課程教學轉化設計(二) | Outdo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Material collection(調課*與前一周合併上課) | 取材、發想、與課程教學轉化設計 | 同上 | 
                            
                                
                                    | 14 | 以身為度的「課程美學」:取材、發想、與課程教學轉化設計(三) | 南美館藝術資源轉化的素養導向教案設計 | 南美館藝術資源轉化的素養導向教案設計 | 【學習單 03】:南美館藝術資源轉化的素養導向教案設計 | 
                            
                                
                                    | 15 | 最終成果發表會 | 期末3分鐘個人口頭分享與同儕回饋 | 期末3分鐘個人口頭分享與同儕回饋 | 期末3分鐘個人口頭分享與同儕回饋 | 
                            
                                
                                    | 16 | 期末考 | 期末考 | 期末考 | 期末考 | 
                            
                                
                                    | 17 | 學生自主學習 | 「課程理論」的教檢相關考題之解題練習(一) | 歷屆教檢題庫 | 【自主學習作業01】選擇題之「學共討論式」解題說明影片 | 
                            
                                
                                    | 18 | 學生自主學習 | 「課程理論」的教檢相關考題之解題練習(二) | 歷屆教檢題庫 | 【自主學習作業02】選擇題之「學共討論式」解題說明影片 |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