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士班 教管課程碩二及博二合選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12030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質性研究與資料分析專題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eminar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游麗卿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三,節次8、9、A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A208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 理解、探究與投入「詮釋」&「分析」所涉入的歷程 2. 理解、探究與投入「反思」&「哲思」所涉入的歷程 3. 理解研究者與資料分析跟寫作的關聯 4. 理解與投入資料分析與寫作所涉入的歷程及其本質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質性研究方法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0911課程簡介&營造共構氛圍
|
敘說、詮釋與理解活動
|
https://gimy.ai/eps/30066-2-1.html,15,0436~0724
|
參與、融入學習活動的意願
|
2
|
0918從論文理解質性研究者關切什麼
|
討論
|
Hole, 1998,林玲鳳譯;洪瑞斌,2010
|
開放視野的意願
|
3
|
質性研究屬人文科學範疇
|
討論
|
丁祥興&賴誠斌(2006)
|
專心與接納的意願
|
4
|
1002詮釋與質性資料分析
|
討論
|
陳榮華(2000)
|
建構的意願
|
5
|
1009意義的創塑
|
討論
|
蔡敏玲(2004)
|
再建構的意願
|
6
|
1016現象學的方法-直觀的洞察
|
講述與討論
|
vanManen(2018)
|
理解基本概念的程度
|
7
|
1023實務:我的主題分析資料分析經驗
|
討論
|
繳交個人作業-1:資料分析的經驗
|
以話語描述主體經驗的程度
|
8
|
1030以他者的觀點詮釋
|
討論
|
翁士恆&彭榮邦(2018)
|
探索深層心理現象的熱誠與堅持
|
9
|
1107實務:協同主題分析與寫作(資料分析的經驗)
|
討論
|
協同分析與寫作
|
探究、嘗試的意願
|
10
|
1113納入文化與社會觀點詮釋資料
|
討論
|
繳交分析與寫作作業-2;余德慧、顧瑜君(2000)
|
耐心與投入的程度
|
11
|
1120以視匡轉移詮釋
|
討論
|
余德慧&徐臨嘉(1993)
|
理解、探究、嘗試的意願
|
12
|
1127實務:協同詮釋與寫作
|
討論
|
繳交分析與寫作作業-3
|
投入實作的熱切程度
|
13
|
1204本質直觀&哲學的反思
|
討論
|
現象學第十二&十三講
|
資料分析的深度與創意程度
|
14
|
1211在寫作中反思以超越主體經驗
|
講述&討論
|
vanManen(1997)
|
投入實作的熱切程度
|
15
|
1218現象學論文的文學性
|
討論
|
|
研究融入文學的信念、意願與勇氣
|
16
|
1225現象學作品評析
|
討論
|
繳交分析與寫作作業-4
|
哲思的意願與程度
|
17
|
0101元旦放假
|
|
|
|
18
|
0108學習統整
|
討論
|
繳交期末報告
|
反思、分享的意願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培養診斷與處理組織的問題
|
0
|
02
|
系所
|
能應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與管理
|
0
|
03
|
系所
|
能進行獨立研究與學術發展
|
0
|
04
|
系所
|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經營的計畫
|
0
|
05
|
系所
|
能擬定與推動組織變革與創新方案
|
0
|
06
|
系所
|
有效執行組織的溝通與行銷
|
0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0918-*Hole, S. (1998),林玲鳳譯。如同祈雨舞般的老師。收於陳佩正(審譯),2005,錯綜複雜的教學世界(143-156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0918-*游麗卿(2011)。教室劇場的劇本是誰寫的-教學藝術實踐的評析。收於黃政傑主編,教學藝術,頁253-278。台北:五南。 0918-*洪瑞斌(2010)。組織的多重真實性:一個組織諮詢案例敘事性反思。應用心理研究,41-88。 0925-*丁祥興&賴誠斌(2006)。回觀心理「科學」:從反思性到善美社會之人文科學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31,113-132。 1002-*陳榮華(2000)。論高達美詮釋學的文本與詮釋之統一性。文史哲學報,52,269-298。 1009-*蔡敏玲(2004)。我看教育質性研究創塑意義的問題與難題:經歷、剖析與再脈絡化。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 493-518。 1023-*汪文聖(2001)。現象學方法與理論之反思:一個質性方法之介紹。應用心理研究,12,49-76。 1030-*方格正&李佩怡(2016)。詮釋現象心理學方法論之整理與補充, 本土心理學研究,46,121-148。 1106-*余德慧(1998)。生 活 受 苦 經 驗 的 心理 病 理 : 本 土文化的探索。本土心理學研究,10, 69-115。 1120-*李維倫、賴憶嫺(2009)。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中華 輔導與諮商學報,25,275-321。 1127-*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 1127-*余德慧、顧瑜君(2000)。父母眼中的離合處境與現代倫理意涵。應用心理研究,6,173-211。 1204-*陳俊逸(2024)。科學探究是什麼-以詮釋現象學觀點分析高中生在「探究與實作」的學習經驗。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 1211-*范信賢(2013)。敘事探究的社會學想像: 個體經驗與社會脈絡的交織。課程與教學季刊,16(1),139-158。 1218-*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學研究,56,19-53。 1225-* vanManen, M. (1997) . From meaning to method.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7(3), 345-369.
參考書目 *van Manen, M. (著),高淑清、連雅慧、林月琴譯(2004):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嘉義,濤石。 *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 *Sokolowski, R.(著),李維倫&鞏卓軍譯(2004):現象學十四講。台北:心靈工坊。 *Clandinin, D.J., & Connelly, F.M.,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陳佩正等譯(2005):錯綜複雜的教學世界(上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佩正等譯(2005):錯綜複雜的教學世界(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10 %
|
討論
|
40 %
|
習作演練與回饋
|
5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個人作業
|
40 %
|
期末報告
|
30 %
|
每週主題報告&參與討論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 每週主題報告、參與討論30% 2. 個人作業 -分析與寫作 40% 3. 期末報告30%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