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博士班 歐陽誾教師 數位學習專題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博士班 課程所博班合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12021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數位學習專題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Seminar on E-learning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歐陽誾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五,節次6、7、8
上課教室
Classroom
A304
Office Hours
歐陽誾:5555/2345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0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1.了解數位學習的最新發展趨勢與應用。
2.了解數位學習相關的理論與研究議題,並能與實務經驗相驗證。
3.針對數位學習不同議題,能從多元的觀點與角度,具備批判之評析能力。
4.能提高個人的專業發展與研發能力,針對數位學習在學術上或教學實務上之應用,提出個人具參考價值之意見或建議。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線上教學/討論
自主學習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9/12 課程簡介 (同步教學 網址 meet.google.com/sgq-ejje-gfv) 講授  主要讀本請於課程先行閱讀,並於討論區提問(每人每週至少提出待討論問題1~2題,以利課堂討論) 導讀者請補充相關資料、提供簡報並帶領議題討論。  上課參與度、提問與討論 
2 9/19科技領導(一)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1(中) 楊雅玉(2025)。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學校行政,155,120-155。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3 9/26科技領導(二)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2(中) 讀本2:謝傳崇、蕭文智、官柳延(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樂學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1),71-103。 針對第2~3週之主要讀本、上課討論及個人延伸閱讀,繳交心得報告一篇,10/2日前請上傳網站。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繳交心得報告1) 
4 10/3生生用平板政策(一)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3(中) 讀本3:張文良、邱惠卿(2023)。疫情下的數位學習現場-生生用平板在學校教與學之SWOT分析。台灣教育,744,52-64。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5 10/10 No class      
6 10/17生生用平板政策(二)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4(中) 張維珊、高台茜(2025)。載具帶回家數位學習之家長觀點分析:BYOD & THSD計畫之大型資料分析。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37,19-31。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7 10/24 No class      
8 10/31生生用平板政策(三)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5(中) 方淑儀、許志豪、蔡耀興(2024)。生生用平板跨域模組專題導向學習效益探究:國小學生情意展現之個案分析。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36,40-60。 針對第4~8週之主要讀本、上課討論及個人延伸閱讀,繳交心得報告一篇,11/6日前請上傳網站。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繳交心得報告2) 
9 11/7 AI融入教學(一)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6(中) 吳佳娣(2025)。台灣國小教師AI-TPACK表現情形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研究期刊,6(3),55-81。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10 11/14 AI融入教學(二)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7(英) Topuz, A. C., Yıldız, M., Taşlıbeyaz, E., Polat, H., & Kurşun, E. (2025). Is generative AI ready to replace human raters in scoring EFL writing? Comparison of human and automated essay evalu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8(3), 36-50.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11 11/21 AI融入教學(三)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8(英) Chen, C.-H. & Law, V. (2025). The role of help‑seeking from ChatGP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73, 1703–1721.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 
12 11/28 AI融入教學(四) 導讀、分享與討論  主要讀本9(英) Navas Bonilla, C. d. R., Vinan Carrasco, L. M., Gaibor Pupiales, J. C., & Murillo Noriega, D. E. (2025).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with AI. Future Internet, 17(366), 1-22. 針對第9~12週之主要讀本、上課討論及個人延伸閱讀,繳交心得報告一篇,12/4日前請上傳網站。  出席、參與討論、反思所得(繳交心得報告3) 
13 12/5 學術研討會(B401) 參與系上主辦之2025台灣教育傳播學會暨教育高階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科技創造永續學習未來  請自選個人感興趣之場次參與  上課參與度 
14 12/12 期末個人口頭報告(一) 口頭報告、分享與討論  請自選一篇與數位學習議題有關的期刊論文或相關議題進行口頭簡報(請準備ppt),每人口頭報告30分鐘、討論20分鐘,每週3位同學 *ppt請於課前上傳討論區及作業區  上課參與度、口頭發表、提問 
15 12/19 期末個人口頭報告(二) 口頭報告、分享與討論  請自選一篇與數位學習議題有關的期刊論文或相關議題進行口頭簡報(請準備ppt),每人口頭報告30分鐘、討論20分鐘,每週3位同學 *ppt請於課前上傳討論區及作業區  上課參與度、口頭發表、提問 
16 12/26 期末個人口頭報告(三) 口頭報告、分享與討論  請自選一篇與數位學習議題有關的期刊論文或相關議題進行口頭簡報(請準備ppt),每人口頭報告30分鐘、討論20分鐘,每週3位同學 *ppt請於課前上傳討論區及作業區  上課參與度、口頭發表、提問 
17 1/2 數位學習議題研討 (非同步教學) 蒐集資料、自我研讀、彙整ppt  依據指定之數位學習議題,蒐集正反方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資料蒐集與彙整、繳交ppt簡報 
18 1/9數位學習議題辯論、期末總檢討(同步教學 網址 meet.google.com/sgq-ejje-gfv) 線上辯論  依據上週資料蒐集與彙整結果、進行正、反方交叉答辯與結辯 本堂課所有作業請最遲在1/11日前上傳e-course網站。  上課參與度、口頭報告、提問與回饋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公民力 (Citizen) 0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4
3 資訊力 (Information) 5
4 創造力 (Creativity) 2
5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6 就業力(Employability) 3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能應用課程與教學領域之專業知能,進行文獻與實務的省思與批判 5
02 系所 能統整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知能,進行研究、思考與批判 4
03 系所 能探究課程與教學議題並進行論文發表 2
04 系所 對課程與教學的研究發現能進行創新與實踐 2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探究能力 5
2 語文與溝通能力 5
3 創新與實踐能力 2
4 專業知能 5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一、主要讀本(請於每週上課前閱讀完畢指定讀本,以利課堂討論):
1.楊雅玉(2025)。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學校行政,155,120-155。https://doi.org/10.6423/HHHC.202501_(155).0005
2.謝傳崇、蕭文智、官柳延(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樂學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1),71-103。https://doi.org/10.3966/181665042016031201003
3.張文良、邱惠卿(2023)。疫情下的數位學習現場-生生用平板在學校教與學之SWOT分析。台灣教育,744,52-6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66482-N202312190007-00006
4.張維珊、高台茜(2025)。載具帶回家數位學習之家長觀點分析:BYOD & THSD計畫之大型資料分析。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37,19-31。https://doi.org/10.6137/RECT.202504_(137).0002
5. 方淑儀、許志豪、蔡耀興(2024)。生生用平板跨域模組專題導向學習效益探究:國小學生情意展現之個案分析。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36,40-60。https://doi.org/10.6137/RECT.202412_(136).0003
6.吳佳娣(2025)。台灣國小教師AI-TPACK表現情形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研究期刊,6(3),55-8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220316001-N202504230018-00003
7.Topuz, A. C., Yıldız, M., Taşlıbeyaz, E., Polat, H., & Kurşun, E. (2025). Is generative AI ready to replace human raters in scoring EFL writing? Comparison of human and automated essay evalu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8(3), 36-50. https://doi.org/10.30191/ETS.202507_28(3).SP04
8.Chen, C.-H. & Law, V. (2025). The role of help‑seeking from ChatGP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73, 1703–1721. https://doi.org/10.1007/s11423-025-10464-3
9.Navas Bonilla, C. d. R., Vinan Carrasco, L. M., Gaibor Pupiales, J. C., & Murillo Noriega, D. E. (2025).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with AI. Future Internet, 17(366), 1-22. https://doi.org/10.3390/fi17080366

*同學請自行於上課前閱讀完畢相關指定教材,每週每人至少提出1~2題的待討論問題,貼在討論區中,課堂上將針對相關待答問題進行討論,課中亦可提問。請同學將閱讀心得以電子檔方式寫作(word)並於指定日期前上傳e-course網站。輪到當週口頭報告的同學,請另外製作ppt上課報告,ppt檔案請於報告2天前上傳討論區。

*撰寫重點請針對下列幾點加以評析,包括:研究主題的價值及貢獻、文獻探討的理論基礎及重要啟示、研究方法及工具發展之信效度問題、研究對象的取樣、研究結果及統計分析分法的正確性、全文的優缺點、值得效法與改進之處及延伸議題討論等。另可針對此一主題,自行蒐集或補充相關參考文獻、理論基礎或應用範例。

*每週上課方式,前半段由同學作導讀、議題討論,後半段由老師補充說明重點、歸納重點、並釐清相關議題。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導讀 40 %
問題與討論 40 %
辯論 10 %
個案研究(含影片教學) 1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出席狀況(請假超過4次,該項目為0分) 10 %
導讀(1篇,口頭報告及簡報) 15 %
心得報告(3篇) 45 %
期末口頭報告(含簡報) 15 %
課堂參與與討論分享(含線上辯論) 15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