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 教學科技碩一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12015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教學設計研究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Stud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3 /
3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必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歐陽誾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四,節次2、3、4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A301西
|
Office Hours
|
歐陽誾:5555/2345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使學生了解教學設計的定義及理論發展。 2.使學生了解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原理原則,並應用所學實際設計與評鑑一單元活動或課程。 3.使學生了解教學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並能正確使用上述之觀念於未來的相關教學活動設計中。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一、教育心理學 二、教學媒體與操作 三、教案設計與撰寫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線上教學/討論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9/11 課程簡介
|
講授與討論
|
填寫個人基本資料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2
|
9/18 系統化教學設計的定義與模式介紹(一)
|
講授與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3
|
9/25 教學設計模式介紹(二)
|
講授與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4
|
10/2 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介紹;學習與科技、科技在教學上的角色
|
講授與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5
|
10/9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與應用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6
|
10/16學習者分析(一)學習者分析與教學設計的關係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7
|
10/23 學習者分析(二)學習風格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請就第2~7週上課內容、討論議題及個人延伸閱讀等之反思,撰寫一篇心得報告,請於10/29日前繳交
|
課堂討論參與度(繳交心得報告1)
|
8
|
10/30教學策略(一)翻轉教室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9
|
11/6教學策略(二)PBL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10
|
11/13教學策略(三)合作學習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11
|
11/20教學策略(四)遊戲式學習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12
|
11/27教學策略(五)自主學習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
|
課堂討論參與度
|
13
|
12/4教學策略(六)AI教學
|
面授、討論
|
請自行做筆記;請就第8~13週(教學策略)上課內容、討論議題及個人延伸閱讀等之反思,撰寫一篇心得報告,請於12/10日前繳交
|
課堂討論參與度(繳交心得報告2)
|
14
|
12/11期末口頭報告
|
報告、討論、反思、修正
|
每週安排2位同學輪流分享,每位報告時間50分鐘(請用power point),討論15分鐘,教師回饋5分鐘。
|
個人口頭報告、書面報告、互評、師評
|
15
|
12/18 期末口頭報告
|
報告、討論、反思、修正
|
每週安排2位同學輪流分享,每位報告時間50分鐘(請用power point),討論15分鐘,教師回饋5分鐘。
|
個人口頭報告、書面報告、互評、師評
|
16
|
12/25 No class
|
|
|
|
17
|
1/1 No class
|
|
|
|
18
|
1/8 期末口頭報告、期末課程總檢討 (同步教學 網址meet.google.com/yxs-cjqo-giq)
|
報告、討論、反思、修正
|
同上,修正後之定稿書面報告(完整word檔)請於1/11日前上傳完畢
|
個人口頭報告、書面報告、互評、師評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0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3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2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3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系所
|
能統合教學視聽媒體及資訊教育知能,進行文獻與實務的省思與批判
|
5
|
02
|
系所
|
能進行科技系統、資訊傳播、媒體設計的研發
|
3
|
03
|
系所
|
能統整教學科技學術能力,進行跨領域議題的探討與論文發表
|
3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探究能力
|
5
|
2
|
語文與溝通能力
|
5
|
3
|
創新與實踐能力
|
2
|
4
|
專業知能
|
5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一、補充資料: 1.黃政傑(2014)。翻轉教室的理念、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161-186。 2.鍾昌宏、王國華(2015)。別被影片綁架了--逆向的翻轉教室課程設計。中等教育,66(2),69-87。 3.張瓊穗(2004)。資訊融入專題式學習之教學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7,107-116。 4.張新仁、王金國(2012)。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國民教育,52(6),1-4。 5.林文生、歐用生(2013)。從佐藤學研究的系譜分析合作學習的概念及其實踐反思。國民教育,53(5),67-77。 6.劉新等人(2006)。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科學教育月刊,294,34-46。 7.王金國(2009)。合作學習中之成員地位、參與機會問題及其解決之道。教育研究月刊,177,78-82。 8.Newby, T. J., Stepich, D. A., Lehman, J. D., & Russell, J. D. (2010).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4th edition). Merrill. 9.Borlyer, M. D., & Doering, A. H. (2018).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8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9 to Ch.15)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購買正本或至學校圖書館借閱,勿影印參考用書,以免違法。)
二、心得報告 心得報告內容建議可分三部分加以陳述: 1.Main concepts: 閱讀相關文章與課堂講義、討論後,針對主要議題之內容與重點做一摘錄。 2.Main questions/issues:這幾週上課與課後閱讀所引發可探討的議題,可自行找出答案或帶到課堂中 討論。 3.Self-reflection:課程討論與閱讀文本後的綜整心得、反思、收穫等。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50 %
|
影片欣賞
|
5 %
|
討論
|
30 %
|
個案研討
|
10 %
|
小組合作
|
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課堂參與與討論 、出缺席狀況(點名四次未到,該項目以0分計算)
|
15 %
|
個人心得報告(含問題討論)(二篇)
|
50 %
|
個人期末口頭報告(ppt檔)
|
15 %
|
個人期末書面報告(含教案、教學資源、省思回饋、課堂錄影檔等)
|
2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