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假日) 曾碩彥教師 教育社會學研究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假日) 課程教碩一(假日)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12006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教育社會學研究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Study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3 / 3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曾碩彥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六,節次A、B、C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201
Office Hours
曾碩彥:3344/8989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0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s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SDGs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本教育社會學進階課程旨在引導研究生深入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
課程將從古典理論出發,延伸至當代教育社會學的前沿議題,培養學生運用批判性視角分析教育現象的能力,將聚焦於教育公平這一核心主題,探討社會階級、性別、族群等因素如何影響教育機會與結果。課程也將深入剖析教育組織文化、教師專業發展、學生文化和課程改革等議題的社會學意涵。通過案例分析、跨學科對話和小型研究項目,學生將學習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教育情境,發展獨立研究能力。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9/14課程介紹、授課方式說明、分組 1講授與討論     
2 9/14社會學的想像 1講授與討論     
3 9/28結構功能論CH1 3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Lane, R. (1994).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Reconsidered: 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Comparative Politics, 26(4), 461-477.  形成性評量 
4 9/28衝突理論CH2 3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Marino, P. (2006). What should a correspondence theory be and do? Philosophical Studies, 127(3), 415-457.  形成性評量 
5 10/12詮釋理論CH3/研究主題發想 5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Fernandes, J. V. (1988). From the theori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resistanc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9(2), 169-180.  形成性評量 
6 10/12批判理論CH4 5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Apple, M. W. (2011). Global crises, social jus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62(2), 222-234.  形成性評量 
7 10/26教育社會學的想像、觀察與探究I 7分組討論、完成任務     
8 10/26教育社會學的想像、觀察與探究II 7分組討論、完成任務     
9 11/9青少年文化與學生文化CH12/研究動機與目的 9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Swidler, A. (1986). Culture in Action: Symbols and Strateg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1(2), 273-286.  形成性評量 
10 11/9課程的社會學分析CH13 9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Young, M. (2013). Overcoming the crisis in curriculum theory: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45(2), 101-118.  形成性評量 
11 11/23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取向 11教育高階論壇     
12 12/7階級與教育CH7/文獻探討 13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Crozier, G., Reay, D., James, D., Jamieson, F., Beedell, P., Hollingworth, S., & Williams, K. (2008). White middle-class parents, identities, educational choice and the urban comprehensive school: Dilemmas, ambivalence and moral ambigu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9(3), 261-272.  形成性評量 
13 12/7教育機會均等CH6 13講授與討論、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Gamoran, A. (2001). American schooling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 forecast for the 21st centu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4(Extra Issue), 135-153.  形成性評量 
14 12/28教育社會學研究撰寫與指導I 16撰寫、討論     
15 12/28教育社會學研究撰寫與指導II 16撰寫、討論     
16 1/4研究報告I 17報告、討論     
17 1/4研究報告II 17報告、討論     
18 1/11教育社會學總結與研究回顧 18報告與討論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系所 能應用課程與教學領域之專業知能,進行文獻與實務的省思與批判 0
02 系所 能統整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知能,進行研究、思考與批判 0
03 系所 能探究課程與教學議題並進行論文發表 0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講述 30 %
討論 40 %
問題導向學習 15 %
專題實作 15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課堂參與 20 %
個人書面報告 40 %
小組口頭報告 20 %
出席狀況 2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2023)。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與應用。元照。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師苑。
陳奎憙(2001)。現代教育社會學。師苑。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學富。

*課程進行方式
1. 教師講解:課程英文文獻由教師導讀,講義以英文呈現、中文講解,引領同學進行理論深究與研究發想。
2. 學生導讀報告:中文書目「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2023)。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與應用」各指定篇章內容並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務。
3. 期末報告:期末每位同學必須完成一篇完整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報告(含口頭及書面),將逐步於各週課程引導同學完成每一個部分。
4. 課程作業與任務:文獻深究、討論與介紹,均於課堂上完成。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