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4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06111 |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性別演化與性別衝突 |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Evolution of Sex and Sexual Conflict |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黃文伯 |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8、9 |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109 |  
                            | Office Hours |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 
                                
                                    
                                        | SDGs 03. |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  
                                        | SDGs 05. |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  
                                        | SDGs 10. |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 本課程以台灣社會兩性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主題,在有性生殖自寒武紀開始演化的基礎下,探究兩性生殖策略的差異性,以了解人類社會中性侵害、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的生物性成因,以及風險的評估與避免。以生物學知識做為基礎,從而跨領域整合生物學與社會學知識,訓練學生對社會問題有足夠的分析能力,提供實際案例促進學生具有思考與批判的能力,並釐清社會問題的根源與問題解決。 
 課程主軸結構分為兩部份:
 上半學期為探討性的起源與功能,並促進學生思考原始性別的演化順序與性別穩定性,以及不同性別同性戀演化的可能性。進而比較兩性因先天遺傳的策略不同,討論兩性如何由內在生理差異、外表形態特徵到繁殖行為策略,通過性擇(sexual selection)而引發兩性衝突,並導入雌性資源需求與雄性資源掌控的演化,探討人類起源後,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演變與生理證據,以促進學生批判思考資源分配與婚配制度的關係,以及父系社會倫理道的建立的原因。
 下半學期則結合社會問題實務,探討父系社會末期所殘留的兩性外遇策略,以及社會資源分配與兩性資源分擔對性侵害、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所產生的影響,並以案例分析,結合生物學知識,利用科學人文跨科際的知識融通分析高風險個體,促進學生討論性侵害、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的預防與解決辦法,以實踐智慧與社會責任。最後以人類大腦額葉演化的過程,探討生物性束縛的不必然性,刺激學生理智思考兩性相處之道,面對情感問題的解決,與實踐性別平等的態度。
 
 課程內容:
 以生物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兩性關係,並進一步闡釋兩性由交往、結婚到育兒時的行為差異,與其基因設定下自私的一面,同時解惑兩性外遇、家暴、兒虐的根本原因,從而啟發如何超脫肉體所設定的行為規則,以理性談情的角度尋得兩性平等與合諧,進而瞭解因兩性衝突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高風險所在與可能的解決辦法。本課程畫分為九個單元:
 1.什麼是性?─ 性的起源與目的:為什麼會有性別的區分?配子基因交換的好處與生物多樣性演化的方向。
 2.性擇 ─ 雄性競爭與雌性選擇,由特徵的汰擇與兩性擇偶的條件,來討論男女的需求。
 3.兩性衝突 ─ 由雄性配子寄生至高等動物婚配制度的演變,兩性需求的拉鋸戰,以及探討人類兩性需求上的矛盾的社會衝突。
 4.性行為 ─ 以雌性身體做為戰場的精子戰爭,雄性與雌性各自在性行為上的演變,反思人類性行為中兩性器官的作用。
 5.外遇 ─ 由演化促使兩性動物各自發展謀略,以獲得自身最佳適存值,來討論人類婚配制度與非婚生子女的比例。
 6.性侵害 ─ 由一般動物劣勢雄性所採取的繁殖策略,分析人類男性受自私基因操控下的性侵行為與高危險群。
 7.家暴 ─ 由雄性動物為了父系安全,在雌性守護與精子戰爭下所行的策略,討論人類如何在舊時代的父系社會發展出男性沙文主義。
 8.兒虐 ─ 由動物幼體的需求與親代實際供給的差異,分析親緣與非親緣關係中,面臨社會經濟衰退時的親子衝突與高風險家庭的界定。
 9.性別平等 ─ 討論如何面對基因設定的劣根性,以人類大腦與其他動物有所區分的理智思考,來謀求性別平等的發展。
 本課程目標即是使學生能了解各單元中關於性別問題與兩性衝突的起源,並促進學生思考在現今人類壽命延長下,兩性如何重新定位與未來可能的相處模式。
 
 本課程除以授課講演方式結合生物學中的行為生態學,促進學生用知識與理性釐清社會中的兩性問題外,為強化學生活絡思考與觀察,於期中考時撥放影片「羊男的迷宮」或「日常對話」等議題影片,觀賞完畢後,討論西班牙內戰時期,父系社會下資源的分配與兩性之間的關係,或是台灣傳統社會下的同性戀所面臨的問題。
 本課程亦引導學生以行動、實作及問題解決的方式結合知識與實務,學生於課程期間須選擇社會實際案例進行追蹤個案背景、案由與相關單位處理結果,並分析在執行處理上可改善之處,以及在案件預防上,所應規劃的可行政策。
 
 |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 無! 請加入本課程FB社團討論社會時事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6065121079209/
 加入FB時請說明身分,以免無法得知身分而忽略。
 |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自主學習 |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 1 | 課程簡介與緒論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2 | 費洛蒙小遊戲 | PPT與體驗活動 |  | 討論互動評分 |  
                                    | 3 | 什麼是性?─ 性的起源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4 | 擇偶與性擇:雄性競爭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5 | 擇偶與性擇:雌性選擇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6 | 性行為:感知器官的探索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7 | 性行為:人類的精子戰爭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8 | 兩性衝突:生物本能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9 | 兩性衝突:婚姻制度與外遇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10 | 期中專題觀察 | 影片撥放 |  | 期中報告書面繳交 |  
                                    | 11 | 期中議題小組分組討論 | 小組討論 |  | 期中報告書面繳交 |  
                                    | 12 | 兩性衝突社會問題:性侵害、家暴與兒虐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13 | 性別多元與平等 | PPT |  | 討論互動評分 |  
                                    | 14 | 學期報告與綜合座談 | PPT |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5 | 學期報告與綜合座談 | PPT |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6 | 期末考 | 筆試 |  | 筆試評分 |  
                                    | 17 | 自選文獻與評估之一: 性別範例研究 | 學生自主學習 | 自擬評估查核表 | 完成性別文獻收集與閱讀 |  
                                    | 18 | 自選文獻與評估之二: 性別範例研究 | 學生自主學習 | 自擬評估查核表 | 完成性別文獻收集與閱讀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4 |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5 |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4 |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3 |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01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 3 |  
                                            | 02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 5 |  
                                            | 03 | 通識 |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 4 |  
                                            | 0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 5 |  
                                            | 05 | 通識 |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 3 |  
                                            | 06 | 通識 |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 5 |  
                                            | 07 | 通識 |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 5 |  
                                            | 08 | 通識 |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 2 |  
                                            | 09 | 通識 |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 5 |  
                                            | 10 | 通識 |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 3 |  
                                            | 11 | 通識 |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 3 |  
                                            | 12 | 通識 |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 5 |  
                                            | 13 | 通識 |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 2 |  
                                            | 1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 4 |  
                                            | 15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 4 |  
                                            | 16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 3 |  
                                            | 17 | 通識 |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 3 |  
                                            | 18 | 通識 |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 2 |  
                                            | 19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 1 |  
                                            | 20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 1 |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 備註   Remarks |  
                                | 參考書目: Andersson, M. B. (1994) Sexual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nqvist, G. and Rowe, L. (2005) Sexual Conflic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Eberhard, W. G. (1996) Female Control: Sexual Selection by Cryptic Female Cho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rebs, J. R. and Davies, N. B. (1997) Behavioural Ecology :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4th e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Margulis, L. and Sagan, D. (1990) Origins of Sex: Three Billion Years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J. M., Bellig, R. and Stevens, L. G. (1988): The Evolution of Sex. Harper & Row
 威爾森Wilson, E. O. (2001) Consilience 知識大融通。梁錦鋆譯。天下文化出版。
 羅賓‧貝克 (2000) 精子戰爭。李沛沂,章蓓蕾譯。麥田出版。
 羅賓‧貝克,伊麗沙白‧歐倫 (2005) 嬰兒戰爭。方怡雯譯。麥田出版。
 Marlene Zuk (2004) 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劉泗翰譯。書林出版。
 戴德蒙 (1998) 性趣何來。王道還譯。天下文化出版。
 麥特‧瑞德里 (2000)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范昱峰譯。時報出版。
 賈德‧戴蒙 (2009) 第三種猩猩。王道還譯。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莫里斯 (2010) 裸猿三部曲:裸猿。復旦大學出版社。
 朱耀沂 (2006) 情色昆蟲記-昆蟲世界的愛情兵法。商周出版。
 尚玉昌 (2003) 行為生態學。五南圖書。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講述 | 50 % |  
                                        | 影片欣賞與問題導向學習 | 25 % |  
                                        | 個案研討與專題實作 | 25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 期中報告內容與深度 | 30 % |  
                                        | 期末小組社會案例分析 | 30 % |  
                                        | 期末考 | 30 % |  
                                        | 缺曠 | 10 % |  
                                | 總和  Total | 100 %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 ─ 期中作業: 影片觀賞後,撰寫報告探討影片中與本課程相關的四項主題:
 甲、父系社會下資源的分配
 乙、父系社會下兩性之間的關係
 丙、環境對個體繁殖策略的影響
 丁、影片中各個人物的個體繁殖策略與成效
 
 ─ 期末社會案例分析作業
 各系同學平均分為八組,選擇社會實際案例,於期末考前上台以PPT報告或以表演、藝術等各種方式呈現,並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需具備之重點內容可包括:
 甲、案件類別
 乙、案件過程
 丙、個案與相關人物背景分析
 丁、案由分析
 戊、相關單位處理結果
 己、結果處理的改善建議
 庚、案件預防於政府各部門可規劃的相關政策
 
 成績考核(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及學習評量之方式與評分標準)
 本課程成績考核共分為五項:
 1.期中報告內容與深度:占總成績30%
 2.期末小組社會案例分析:占總成績30%
 3.期末考:占總成績30%
 4.缺曠:1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