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06092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生態旅遊與保育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范玉玲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二,節次A、B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B308
|
Office Hours
|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04.
|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SDGs 14.
|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
SDGs 15.
|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尊重著作權法,勿使用影印教科書。提醒學生使用正版書籍(含二手書)。 ★會換大教室(誠正308),請注意ecourse教室更動(可能第二周或第三周換)
鑒於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生存於地球的人們,勢必需要考慮「永續發展」的原則,如何減緩全球暖化的問題,是當前的首要議題。Simpson, Gössling, Scott, Hall, Gladin (2008)指出旅遊業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重大,證據顯示,旅遊業2005年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5%,可能更高達5%至14%。根據世界觀光組織(WTO)2000年的預估2020年國際旅遊人口會到達一百六十億二仟萬人次,屆時世界級的名勝古蹟、觀光勝地會有眾多遊客穿梭其中,其所造成的能源及資源浪費將相當可觀,旅遊的碳排放量也會快速增長。
低碳旅遊(Low-carbon Tourism)」是一個綠色經濟低消耗能源,低污染,低排放的概念。遊客從事生態旅遊對於旅遊地點之自然環境與野生生物的衝擊為最小,並對當地環境保護帶來貢獻,而低碳旅遊則是延續了生態旅遊的理念,除了在旅遊過程中傳達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透過低碳環境的營造、低碳交通接駁等方式,結合食衣住行育樂等融入多面向的低碳環境教育,讓遊客瞭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也是深層生態旅遊的表現。故本課程側重低碳旅遊的探究,並比較生態旅遊目前實施面在低碳、零碳的永續目標上不足之處,期望使生態旅遊因低碳旅遊的結合能更落實永續精神。
課程內容: 01 緒論 02 旅遊與環境 03 生態旅遊的興起與發展 04 旅遊需求與動機 05 臺灣地區發展生態旅遊之資源 06 生態旅遊之衝擊 07 生態旅遊規劃 08 島嶼生態旅遊資源一以澎湖群島為例 09 生態旅遊之管理 10 生態旅遊的行銷 11 生態旅遊教育 12 生態旅遊未來的議題與展望 13 低碳旅遊源起與定義~低碳生活、低碳飲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經濟、低碳標章 14 生態旅遊與低碳旅遊之比較 15 國內各縣市推動低碳旅遊的狀況 16 生態旅遊案例、低碳旅遊案例 17 期中考 18 期末考
部份單元有影片觀賞。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無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說明、生態旅遊之定義、原則與發展
|
|
|
|
2
|
旅遊與環境
|
簡報、錄影
|
|
|
3
|
生態旅遊的興起與發展
|
簡報、錄影
|
|
|
4
|
旅遊需求與動機
|
簡報、錄影
|
|
|
5
|
發展生態旅遊之資源
|
簡報、錄影
|
|
|
6
|
生態旅遊之衝擊
|
簡報、錄影
|
|
|
7
|
生態旅遊規劃
|
簡報、錄影
|
|
|
8
|
島嶼生態旅遊資源一以澎湖群島為例
|
簡報、錄影
|
|
|
9
|
生態旅遊之管理
|
簡報、錄影
|
|
|
10
|
生態旅遊的行銷
|
簡報、錄影
|
|
|
11
|
生態旅遊教育
|
簡報、錄影
|
|
|
12
|
生態旅遊未來的議題與展望
|
簡報、錄影
|
|
|
13
|
低碳旅遊源起與定義~低碳生活、低碳飲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經濟、低碳標章
|
簡報、錄影
|
|
|
14
|
生態旅遊與低碳旅遊之比較
|
簡報、錄影
|
|
|
15
|
生態旅遊未來的議題與展望、國內各縣市推動低碳旅遊的狀況
|
簡報、錄影
|
|
|
16
|
生態旅遊案例、低碳旅遊案例
|
簡報、錄影
|
|
|
17
|
期中考
|
線上考
|
|
|
18
|
期末考
|
線上考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
4
|
02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
4
|
03
|
通識
|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
4
|
0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
4
|
05
|
通識
|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
4
|
06
|
通識
|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
4
|
07
|
通識
|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
3
|
08
|
通識
|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
4
|
09
|
通識
|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
4
|
10
|
通識
|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
4
|
11
|
通識
|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
4
|
12
|
通識
|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
4
|
13
|
通識
|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
4
|
1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
4
|
15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
4
|
16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
4
|
17
|
通識
|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
3
|
18
|
通識
|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
4
|
19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
4
|
20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
4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1.生態旅遊,林連聰、徐瓊信、林高永、張樑治、陳淯婷/華立圖書、松根出版社 P.S.瀕危海鳥保育與利用-馬祖賞鷗旅遊永續經營案例。 (保育案例電子檔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F3FE5107A04B2F4C 免費下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翻印教科書※ ※尊重著作權法,勿使用影印教科書。提醒學生使用正版書籍(含二手書)。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講述
|
70 %
|
個案介紹&影片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期中考
|
40 %
|
期末考
|
45 %
|
出席及參與度 (Ecourse繳交觀看上課影片之學習單)
|
15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出席及參與度20%,缺課一次扣總分1分 ●※全勤:總分加3分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