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通識教育中心 劉子歆教師 團隊經營與管理 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課堂教學 、 中文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106079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團隊經營與管理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Team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2 / 2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選修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劉子歆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星期五,節次8、9
上課教室
Classroom
J201
Office Hours
劉子歆:1245/6666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SDGs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SDGs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團隊經營與管理」是我們同學們在平常的學習環境中,一個難以迴避又非常重要的議題。一個優秀的團隊,往往能創造出高度的團隊績效,甚至能幫助所有團隊成員在歷經各種活動後,蛻變成一位更為卓越且充滿自信的人。
一個好的團隊,需要知人善任的領導者、勇於任事的團隊成員,更需要所有成員在經歷組隊、成長、磨合、溝通、改變、突破等階段中,立基於以團隊宗旨為優先的共同理念,一起合作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直至達成團隊的最終目標。

為了能使我們平日有有機會參與團隊的同學們,學習一系列的團隊經營與管理,幫助我們在投身於團隊活動時,能對團隊發展產生實質的效益。因此,我們一群對於「團隊經營與管理」有興趣的同學們,和本校有此一專長經驗的經營與管理系-劉子歆教授,共同討論出此一課程大綱,包括《角色篇》、《文化篇》、《轉進篇》、《再造篇》、《實作篇》與《省思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除了專業內容講授、思維引導、交流討論外,為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實際用於團隊的經營與管理,我們亦將導入《實作篇》,邀請學生進行團隊分組,再設定一個團隊發展目標與願景,並且鎖定一個所欲發展或耕耘的實務場域,透過團隊運作達成所預期的目標及創造正向價值。在此一過程中,學生們將能實際地觀察、體驗、修正、改進與不斷地學習,進而使團隊的經營與管理有更為出色的表現。

在此課程中,我們除了在課堂中介紹相關學理觀點外,也同時在課堂中讓同學們在《角色篇》、《文化篇》、《轉進篇》、《再造篇》進行多元的互動討論,但我們也同時希望藉由《實作篇》與《省思篇》,幫助同學們選擇一個特定場域,作為團隊經營與共事的實踐推展,藉由實作練習增進團隊經營與管理的能力,也同時藉由成果發表會的交流活動,形成學校與場域二者間的互惠共好,進而提升學生的省思與成長能力。準此,在此一課程中,我們選定「玉井淺山聚落」為實作場域,帶領同學進入場域進行田野調查。

整體而言,期望藉由老師的經營管理專長,帶領並滿足學生在「團隊經營與管理」上的學習需求,乃至於能將此一課程所學,幫助學生能應用於未來的職場領域中。最終,我們也將舉辦一場「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和更多有興趣於此一議題的人做更多元與深入的交流與分享!

【參訪地點簡介】:
「淺山市」集結了玉井、楠西、南化、左鎮等地在地產物舉辦淺山市集活動,此一活動更是地方上集體的共創行動。此一場域聚集了在此居民期盼望家鄉變得更好的希望,一起共同進行地方創生,帶動在地產業的興起及年輕族群的返鄉貢獻。

【參訪行程】113/11/2

1.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 14:00-14:30
2.淺山市集&玉井老街14:30-16:00
3.台糖玉井糖廠16:00-17:30
4.淺山故事館 17:30-18:00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週次
Week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評量方式
Grading
1 課程介紹      
2 《角色篇》認識自己與分享交流      
3 《角色篇》辨識團隊角色與專長      
4 《角色篇》領導類型與激勵人心      
5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6 《文化篇》團隊文化與核心價值      
7 《文化篇》凝聚團隊共識與方向      
8 《文化篇》培養勇於負責的精神      
9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10 《轉進篇》團體學習與共同成長      
11 《轉進篇》善用與創造可用資源      
12 《轉進篇》面對變革與創新歷程      
13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14 《再造篇》團隊溝通與衝突協調      
15 《再造篇》回饋檢討反思與改進      
16 《再造篇》創造高效能經營團隊      
17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18 《省思篇》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編號
No.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1 公民力 (Citizen) 5
2 自學力 (Self-learning) 4
3 資訊力 (Information) 4
4 創造力 (Creativity) 5
5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5
6 就業力(Employability) 4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編號
No.
類別
Category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01 通識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5
02 通識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5
03 通識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3
04 通識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5
05 通識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4
06 通識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5
07 通識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4
08 通識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4
09 通識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4
10 通識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2
11 通識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4
12 通識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4
13 通識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2
14 通識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3
15 通識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3
16 通識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3
17 通識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4
18 通識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3
19 通識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3
20 通識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2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編號
No.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備註   Remarks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百分比
Percentage
專業講授 30 %
思維引導 20 %
交流討論 20 %
實務操作 3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評量方式
Grading
百分比
Percentage
出席 20 %
課堂參與討論 30 %
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 50 %
總和  Total 100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