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06079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團隊經營與管理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Team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劉子歆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201
|
Office Hours
|
劉子歆:1245/6666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11.
|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
SDGs 12.
|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
SDGs 17.
|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團隊經營與管理」是我們同學們在平常的學習環境中,一個難以迴避又非常重要的議題。一個優秀的團隊,往往能創造出高度的團隊績效,甚至能幫助所有團隊成員在歷經各種活動後,蛻變成一位更為卓越且充滿自信的人。 一個好的團隊,需要知人善任的領導者、勇於任事的團隊成員,更需要所有成員在經歷組隊、成長、磨合、溝通、改變、突破等階段中,立基於以團隊宗旨為優先的共同理念,一起合作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直至達成團隊的最終目標。
為了能使我們平日有有機會參與團隊的同學們,學習一系列的團隊經營與管理,幫助我們在投身於團隊活動時,能對團隊發展產生實質的效益。因此,我們一群對於「團隊經營與管理」有興趣的同學們,和本校有此一專長經驗的經營與管理系-劉子歆教授,共同討論出此一課程大綱,包括《角色篇》、《文化篇》、《轉進篇》、《再造篇》、《實作篇》與《省思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除了專業內容講授、思維引導、交流討論外,為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實際用於團隊的經營與管理,我們亦將導入《實作篇》,邀請學生進行團隊分組,再設定一個團隊發展目標與願景,並且鎖定一個所欲發展或耕耘的實務場域,透過團隊運作達成所預期的目標及創造正向價值。在此一過程中,學生們將能實際地觀察、體驗、修正、改進與不斷地學習,進而使團隊的經營與管理有更為出色的表現。
在此課程中,我們除了在課堂中介紹相關學理觀點外,也同時在課堂中讓同學們在《角色篇》、《文化篇》、《轉進篇》、《再造篇》進行多元的互動討論,但我們也同時希望藉由《實作篇》與《省思篇》,幫助同學們選擇一個特定場域,作為團隊經營與共事的實踐推展,藉由實作練習增進團隊經營與管理的能力,也同時藉由成果發表會的交流活動,形成學校與場域二者間的互惠共好,進而提升學生的省思與成長能力。準此,在此一課程中,我們選定「玉井淺山聚落」為實作場域,帶領同學進入場域進行田野調查。
整體而言,期望藉由老師的經營管理專長,帶領並滿足學生在「團隊經營與管理」上的學習需求,乃至於能將此一課程所學,幫助學生能應用於未來的職場領域中。最終,我們也將舉辦一場「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和更多有興趣於此一議題的人做更多元與深入的交流與分享!
【參訪地點簡介】: 「淺山市」集結了玉井、楠西、南化、左鎮等地在地產物舉辦淺山市集活動,此一活動更是地方上集體的共創行動。此一場域聚集了在此居民期盼望家鄉變得更好的希望,一起共同進行地方創生,帶動在地產業的興起及年輕族群的返鄉貢獻。
【參訪行程】113/11/2
1.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 14:00-14:30 2.淺山市集&玉井老街14:30-16:00 3.台糖玉井糖廠16:00-17:30 4.淺山故事館 17:30-18:00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無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課程介紹
|
|
|
|
2
|
《角色篇》認識自己與分享交流
|
|
|
|
3
|
《角色篇》辨識團隊角色與專長
|
|
|
|
4
|
《角色篇》領導類型與激勵人心
|
|
|
|
5
|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
|
|
|
6
|
《文化篇》團隊文化與核心價值
|
|
|
|
7
|
《文化篇》凝聚團隊共識與方向
|
|
|
|
8
|
《文化篇》培養勇於負責的精神
|
|
|
|
9
|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
|
|
|
10
|
《轉進篇》團體學習與共同成長
|
|
|
|
11
|
《轉進篇》善用與創造可用資源
|
|
|
|
12
|
《轉進篇》面對變革與創新歷程
|
|
|
|
13
|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
|
|
|
14
|
《再造篇》團隊溝通與衝突協調
|
|
|
|
15
|
《再造篇》回饋檢討反思與改進
|
|
|
|
16
|
《再造篇》創造高效能經營團隊
|
|
|
|
17
|
《實作篇》實務操作討論與交流
|
|
|
|
18
|
《省思篇》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1
|
公民力 (Citizen)
|
5
|
2
|
自學力 (Self-learning)
|
4
|
3
|
資訊力 (Information)
|
4
|
4
|
創造力 (Creativity)
|
5
|
5
|
溝通力 (Communication)
|
5
|
6
|
就業力(Employability)
|
4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
5
|
02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
5
|
03
|
通識
|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
3
|
0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
5
|
05
|
通識
|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
4
|
06
|
通識
|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
5
|
07
|
通識
|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
4
|
08
|
通識
|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
4
|
09
|
通識
|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
4
|
10
|
通識
|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
2
|
11
|
通識
|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
4
|
12
|
通識
|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
4
|
13
|
通識
|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
2
|
1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
3
|
15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
3
|
16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
3
|
17
|
通識
|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
4
|
18
|
通識
|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
3
|
19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
3
|
20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
2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無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專業講授
|
30 %
|
思維引導
|
20 %
|
交流討論
|
20 %
|
實務操作
|
3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
|
20 %
|
課堂參與討論
|
30 %
|
團隊學習成果發表會
|
50 %
|
總和 Total |
100 %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