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
開課年度學期 Year / Term
|
113 學年度 第 1 學期
|
開課班級 Department
|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選修
|
授課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
|
課堂教學 、 中文
|
課程電腦代號 Course Reference Number
|
106035
|
課程名稱(中文) Course Title(Chinese)
|
海味人生的藝文創作
|
課程名稱(英文) Course Title(English)
|
Creating Artwork and Literature or Cultural Work with the Taste and Flavour of Sea
|
學分數/時數 Credit Hours
|
2 /
2
|
必(選)修 Requirement / Elective Course
|
選修
|
授課老師 Instructor
|
蔡米虹、吳幸蓉
|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
上課時間 Meeting Time
|
星期五,節次8、9
|
上課教室 Classroom
|
J109
|
Office Hours
|
蔡米虹:2222/345B
|
獲獎及補助情形 Awards and Grants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跨域類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
SDGs 11.
|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
|
課程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本課程以透過場域的實際探勘,引導學生分析場域素材,以提升學生對於臺南在地社區文化的關心與認知,充實地方文史素養,擴增文史加值應用的基礎。 2.課程學習過程以適度的情境式問題學習導向教學(PBL),藉由在社區蒐集觀察的資訊進行分組討論,訓練學生的思辨與表達能力。 3.本課程的學習內容透過跨域教學,進行多元方式培育學生4C的能力,以達到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以及多元提案構思及實際創作之能力。 4.課程學習到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再將蒐集之之資料統整分析後,提出個人對社區議題的觀點,再轉化為多元展現敘事力的藝文創作之表現手法和成果展現與大眾分享。
|
先修 ( 前置 ) 課程 Prerequisite
|
無。
|
彈性教學規劃 Flexible Teaching/Planning Schedules |
*本課程實施16+2週彈性教學方案,其中第17、18週之彈性規劃如下: |
|
課程大綱 Course Syllabus
|
週次 Week |
課程單元大綱 Unit |
教學方式 Instructional Method/Style/Teaching Style |
參考資料或相關作業 References or Related Materials |
評量方式 Grading |
1
|
9/13課程說明介紹 講師:蔡米虹、吳幸蓉
|
講授
|
本堂課的特色與上法及成果與評量方式介紹
|
|
2
|
9/20導論: 認識社區場域—灣裡 講師:蔡米虹 分組討論
|
參觀與考察
|
|
|
3
|
9/27走進社區前的準備工作--田野調查概論 講師:蔡米虹
|
|
|
|
4
|
10/4 社區攝影捕捉小技巧工作坊:攝影概論 講師:張景泓老師
|
講授、課堂討論
|
|
|
5
|
10/11 田野調查(一)(調整至10/20課程時間)
|
課堂停課
|
|
10/20(日)臺南市南區灣裡地區參訪
|
6
|
10/18敘事力應用概論(圖與文的結合) 講師:吳幸蓉
|
講授、課堂討論
|
|
|
7
|
10/25敘事力應用概論(續)(學生提出圖文企畫初步構想書) 講師:吳幸蓉
|
|
|
學生提交作品初稿
|
8
|
11/01攝影敘事工作坊:攝影畫面分析與編輯 講師:李慧玲老師
|
|
|
|
9
|
11/8田野調查(二)(調整至10/20課程時間)
|
|
|
|
10
|
11/15敘事力應用概論(續)(學生提出圖文企畫初步構想書) 講師:吳幸蓉
|
講授、課堂討論
|
|
學生提交作品初稿
|
11
|
11/22創作成果初展現:學生作品初稿提交 講師:蔡米虹、吳幸蓉
|
|
|
|
12
|
11/29創作成果初展現:學生作品初稿修訂提交(續) 講師:蔡米虹、吳幸蓉
|
|
|
|
13
|
12/06創作成果與業師的指導(針對學生作品的評語)(策展) 講師:張景泓老師
|
講授、課堂討論
|
|
學生提交修訂後作品
|
14
|
12/13課堂停課-田野調查(三)(調整至10/14課程時間)
|
|
|
|
15
|
12/20跨域創作學習工作坊(雕刻) 講師:吳秀月老師
|
講授、課堂討論
|
|
|
16
|
12/27學期成果發表會J102 講師:李慧玲老師
|
|
|
|
17
|
01/03田野調查(三)(調整至10/20課程時間)
|
|
|
|
18
|
01/10田野調查(四)(調整至10/20課程時間)
|
|
|
|
單一課程對應校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School Competence
|
編號 No. |
校核心能力 School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單一課程對應系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Department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類別 Category |
系核心能力 Department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01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並能夠作具體實踐。
|
5
|
02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懷社會,並具備對多元文化及社會之包容性。
|
5
|
03
|
通識
|
學生能理解歷史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
5
|
0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探索生命的真諦、肯定自我生命價值之能力
|
4
|
05
|
通識
|
學生能具備科學知能與應用之能力
|
4
|
06
|
通識
|
學生能具有分析議題的能力
|
5
|
07
|
通識
|
學生能使用網路及資料科技進行學習
|
4
|
08
|
通識
|
學生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資訊,具有更新學習與評論的能力
|
5
|
09
|
通識
|
學生具備獨立、批判、系統整合及創意之能力
|
5
|
10
|
通識
|
學生對智慧權之認知與取得有基本之能力
|
4
|
11
|
通識
|
學生能應用創意思考技巧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及所處的環境中
|
5
|
12
|
通識
|
學生能「辨別」知識並同時培養「閱讀」不同知識的能力
|
5
|
13
|
通識
|
學生具外語溝通及瞭解他國文化及禮儀之能力
|
3
|
14
|
通識
|
學生能主動關注國際事務相關議題之興趣
|
3
|
15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台灣現狀與國際處境之能力
|
3
|
16
|
通識
|
學生能瞭解全球化脈動,反思及評估學習策略
|
3
|
17
|
通識
|
學生具有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之能力
|
5
|
18
|
通識
|
學生具有感受、瞭解及創作之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品味、想像力和判斷力
|
5
|
19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與賞析傳統文化及在地文化
|
5
|
20
|
通識
|
學生能重視藝術內涵,將其深化於生活之能力
|
5
|
單一課程對應院能力指標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Single Course Corresponds to College Competence
|
編號 No. |
院核心能力 College Core Competencies |
符合程度 Degree of conformity |
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
館藏書名 Library Books
|
備註 Remarks
|
★主要課程書單 1、 王婉容(2019)。社區劇場的亞洲展演:社區藝術全球在地化的社會意義與多元新貌。台北市:洪葉文化。 2、 董維琇(2019)。美學逆襲:當代藝術的社會實踐。台北市:藝術家。 3、 謝玲玉(1999)。南瀛漁鄉誌。台南縣:台南縣文化局。 4、 陳秀琍(2017)。台南海線人文小旅行:貓編踏查239個史、景、食。台北市:天下雜誌。 5、 吳瑪俐(2007)。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台北市:遠流 6、 吳瑪俐、謝明學、梁錦鋆(譯)(2006)。對話性創作:現在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台北市:遠流。(原作者:Grant Kester)。(原作出版年:2004)。 7、 張玲玲(譯)(2014)。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原作者:北川富朗)。台北市:遠流。(原作者:北川富朗)。(原著出版年:2014)。 8、 曾旭正(2013)。台灣的社區營造(新版):新社會、新文化、新人。新北市:遠足文化。 9、 天下雜誌記者(2005)。319鄉向前行──台南 高雄 屏東。台北市:天下雜誌。 10、 周靈芝(2017)。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台北市:南方家園。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台北市:南方家園。 12、 郭佩宜、王宏仁主編(2019)。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出版社:左岸文化。 13、 趙恩潔、蔡晏霖主編(2019)。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出版社:左岸文化。 14、 林舜龍(2016)。種子船的奇幻漂航:一場跨越國境的創作之旅。台北市:遠流。 15、 黃文博(1992)。瘟神傳奇—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禮。台南縣: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6、 戴寶村(2011)。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台北市:玉山社。
雜誌、刊物 1、 天下雜誌 (2019/6/19第675期 38周年慶刊)。海洋台灣夢,我們要什麼樣的國家?。台北市:天下雜誌。 2、 海的未來不是夢(2018/10/15特刊)。海的未來不是夢。花蓮縣: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3、 寫寫字 (2018/06/21特刊)。寫寫字《海有。島人》。出版社:寫寫字工作室。 4、 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2019/06/15)。地方創生way 01翻轉未來號:改變地方的力量。出版社:中衛。 5、 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2019/06/15)。地方創生way 02地方覺醒號:我愛地方。出版社:中衛。 6、 旬味月刊(2019/07 第40期)。虱目魚。出版: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7、 鄉間小路(2019/09 9月號)。蚵仔。出版社:財團法人豐年社。 其他文史與社區藝術及敘事力重要書單: (1) 范勝雄著。安平追想曲 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 (2) 邵廣昭著。海洋生態學 明文書局印行 (3) 湯錦台著。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果實出版社 (4) 湯錦台著。閩南人的海上世紀 果實出版社 (5) 湯錦台著。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 果實出版社 (6) 蔡其璋、許瑞芳編著。〈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TIE〉。台北:揚智﹐2003. (7) 譚君強著。〈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8) Paulo Freire,方永泉譯。2004。《受壓迫者教育學:三十週年版》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台北:巨流。 (9) Wink, Joan著,黃柏叡&廖貞智譯。2005。《批判教育學:來自真實世界的記錄》。臺北:巨流。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o not illegally photocopy textbooks.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百分比 Percentage
|
跨領域教師輪流授課
|
30 %
|
專題實作
|
30 %
|
議題跨領域敘事力表達
|
4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
評量方式 Grading |
百分比 Percentage |
出席狀況
|
30 %
|
實作作品(含圖和文字約500字)四個頁面
|
60 %
|
學習心得(文長約500字)
|
10 %
|
總和 Total |
100 % |
成績評量方式補充說明
|
1.出席率(含校外教學等活動參與)30% 2.實作作品(圖文)四個A4頁面(含主題與內容文字約500字):60% 3.學習心得(文長約500字):10% 4.成果報告與展出:優良者加分。
|
課程大綱補充資料 Supplementary Material of Course Syllab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