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5 學年度 第 2 學期 英語學系 蔡逸佛教師 閱讀指導 課程教材
2017/6/22 下午 01:05:43 #2
s10527008 
蔣芝庭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故事簡介:
六歲,生父從生命裡缺席;二十二歲,母親過世,姐姐和弟弟因悲痛漸行漸遠。雪兒.史翠德在傷痛的占據下,沉淪在毒品與一大堆男人中,婚姻緊接著破裂。四年後,她一無所有,做了最衝動的決定:徒步走太平洋屋脊步道,開始人生的許多「第一次」。啟程前往一個一直知道它在那裡,卻從未造訪過的世界,背著自己連提高一公分都沒辦法的超大背包,她懷抱的只是一個希望--期盼一切變得不一樣。這樣的渴望如同漫漫荒野。   沿途戰勝了響尾蛇、黑熊、酷熱氣候與破紀錄的大雪封山,也坦然接受步道上的美麗與孤獨。本書具備了充滿張力且特色獨具的文筆、溫暖動人又幽默詼諧的風格,更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一個年輕女子排除萬難、往前挺進時所經歷的恐懼與快樂。一千一百哩的路程一層一層剝開史翠德的痛處,最終也療癒了她的傷口。
2017/6/22 下午 09:58:34 #3
s10227050 
吳涵瑜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消失的地平線
《消失的地平線》(英語:Lost Horizon)是一部英國小說,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於1933年4月推出這部作品,並曾被法蘭克·卡普拉翻拍成同名電影。這被人們廣為記住是香格里拉的起源,一個小說里的在西藏高山上的烏托邦。據說這本書影響了國家地理雜誌,使得一個和書中有很多共同點的地方被認為是香格里拉,多年後有幾個地方,如中甸縣,被改名為香格里拉。
書中的主題是反思一場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可能。

在開頭和結尾,作者解釋了有十一個章節的起源。這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個神經學家。他是英國外交部的老手,他找到了一個寧靜有愛有目標感的地方,香格里拉,那兒的人們有著無法想像的長壽。

這個神經學家和他的作家朋友Rutherford被他們在學校的朋友現在在英國外交院的秘書Wyland邀請,在柏林吃晚飯。一個路過的飛行員讓他們開始討論奇怪失蹤的Hugh Conway,(在阿富汗的英國領事)那天晚上,Rutherford告訴了那個主人公,在Conway失蹤後,他在一家中國重慶醫院找到了飽受失憶痛苦的Conway。 後來Conway恢復了記憶並告訴Rutherfor他的故事然後悄悄溜走了。

Rutherford寫下了Conway的故事而且把手稿給了那個神經學家,於是這份手稿成為了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故事從而開始。

在1931年的五月,在印度被英國統治的期間,八十個住在Baskul的白人居民因為一場革命被釋放去白沙瓦。在印度大君的飛機上,有領事Conway,年輕的副領事Mallinson,一個美國人Barnard和一個英國傳教士Brinklow小姐。飛機出了事故並飛向了西藏。 在墜落之後,飛行員死了,但其他乘客都活了下來並在附近的香格里拉喇嘛廟找了一個住處。 Conway並不知道他們準確的位置但是他相信他們飛機飛過了喜馬拉雅並朝向了崑崙山。

他們四個人被喇嘛廟的懂英語的聖職志願者Chang帶去了一個聚會。這個喇嘛廟很現代,有中央空調,浴缸,圖書館,大鋼琴,大鍵琴和山下峽谷里的食物。 Mallinson急著找人搬東西然後離開但是Chang禮貌的叫他推遲。另外一些人最終決定留下。因為Brinklow小姐將去教這裡的人們原罪,Barnard想找找這裡的金礦而Conway覺得這的生活很適合他。

另一個聖職志願者,看上去很年輕的小姐Lo-Tsen不會說英文但是會表演大鍵琴。 Mallinson和Conway都愛上了她。這本書明確指出,因為引起戰爭,人們講面對大量死亡,所有珍貴的東西都面臨遺失的危險,就像羅馬帝國丟失的歷史記錄。這本書被希望通過放大暴力,香格里拉會保護它的居民並把他們在一個疲倦於戰爭的世界釋放。這是喇嘛廟真實的目的,學習、內心的和平、長壽是附加的好處。
2017/6/22 下午 10:35:35 #4
s10527007 
謝依涵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本書榮獲『台灣文學經典』小說類

白先勇的小說世界

白先勇的「臺北人」,是一本深具複雜性的作品。此書由十四個短篇小說構成,寫作技巧各篇不同,長短也相異,每篇都能獨立存在,而稱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說。但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連成一體,則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說之幅面變廣,使我們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於主題命意之一再重複,與互相陪襯輔佐,使我們能更進一步深入瞭解作品之含意,並使我們得以一窺隱藏在作品內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

    世紀性的文化鄉愁

  今年正好是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出版整二十年。這部小說集在臺灣現代文學界乃至整個海外華語文學圈幾乎已具有經典性質。記得已故作家三毛就曾說自己是看白先勇的小說長大的,長大後對白先勇筆下的那種無可奈何的淒豔之美仍然無法忘懷。有這種感覺的作家當遠不止三毛一人。我在國外與各種華語作家漫談的時候,座席間總很難離得開白先勇這個名字。世上有許多作品由於不同的原因可以轟傳一時,但能夠被公認對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薰陶濡養意義,並長久被人們虔誠記憶的作品卻是很少很少的,「臺北人」顯然已成為其中的一部。

  白先勇的『臺北人』是我國現代短篇小說中少數可以傳世的經典之作品之一,民國六十年出版以來,至今傳誦不絕,爾雅版『臺北人』是最新的標準本,由白先勇親自校正,共300頁值得珍藏。


文章於 2017/6/22 下午 10:40:41 被 s10527007 編輯過
2017/6/24 上午 12:41:27 #5
s10567037 
馮于庭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食貨誌:寫給吃貨的故事與烹調的道理

作者:鄧士瑋


簡介:

台灣人很喜歡美乃滋,三明治的吐司、生菜沙拉、鳳梨蝦球…等等都可以見到美乃滋的身影,但喜歡的程度比不上日本人,除了前面那幾種常見的之外,他們已經發展出白飯配生雞蛋和美乃滋的吃法了;不過,美乃滋的發現者-法國人與原始發源地-西班牙人見到台灣與日本都笑而不答,究竟這兩個國家對美乃滋有多瘋狂呢?又,英國人有多麼缺乏好奇心,統治了西班牙一個小島將近一百年,情願空投物資也不願意嘗一口當地居民的招牌蛋黃醬,七年戰爭之後踏上該小島的法國人則是一試成主顧,從此讓美乃滋站上世界的舞台;但你知道曾有廠商評估在台灣設廠的時候,到市場上逛了一圈做出的結論是光買材料的價格就比超商上賣的成品還要貴了,看到這句您就知道想吃美乃滋還是照著書裡的步驟自己做比較安心了吧?

而英國人真的有那麼不願意嘗試新東西嗎?不,除了茶葉以外,他們愛死香料了,英國人對印度的香料情有獨鍾,為了銷售千里迢迢從印度帶回的香料,還自創了咖哩(curry)這個新單字登廣告促銷,在當時的倫敦上館子吃咖哩可是件風潮又時尚的行為呢!隨著英國的國力散佈到全世界,咖哩這單字跟印度幾乎是畫上等號,如今印度人還是會用咖哩這詞向外地人簡介他們的食物,只是內心莫名其妙,畢竟在印度要買咖哩是買不到的,除非當地是旅遊勝地;那麼世人眼中的咖哩在原始發源地的印度到底是什麼呢?本書從認識香料、搗香料教你重頭做出有層次的道地咖哩,這跟台式咖哩可是相去甚遠。

書裡面挑選了幾種台灣人耳熟能詳的食物追本溯源一路從起源地寫到他們是怎麼來到台灣,又是怎麼跟台灣在地的文化結合,變成了今日那些食物在我們眼裡的樣子,非常有趣,一定不容錯過,先從部落格或粉絲團看起吧,試閱免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