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101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許瑞芳教師 教習劇場專題研究(T-I-E) 課程教材
2012/9/30 下午 01:41:58 #2
m10172010 
黃靖雅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命名:教師超額「後進先出」
學校因少子化減班,面臨教師超額情況時,學校採取的方式大都是「後進先出」,意即以在該校服務年資淺的教師先行超額,此舉將使學校沒有新血的挹注呈現老化,更有劣幣逐良幣之憂。最好的解決之道應是盡早實施教師評鑑,讓不適任的老師離開教育職場,讓優秀的老師得到保障。
※界限處境:教學配合行政
學校行政為了配合上級單位,對教師除了教學外有諸多的要求,例如編寫融入各項議題、包山包海的總體課程表(對教師而言一點都不符合教學現場,只是為了送審)、填報學生每日的潔牙次數(若刷牙次數0或1次,便請家長指導孩童刷牙,後來家長乾脆告訴孩子:老師如果問,就回答刷2次)、每班至少選出3位家長代表(家長怕得不來參加親師座談會,然後學校還說,參加座談的家長人數超過一半可以記嘉獎)、還有各種上級單位交待學校行政、學校行政指派給老師的各項業務、比賽(占用掉許多教學時間,教師不得不趕課)……等等,教學時數受到擠壓、教學內容不由自主,所謂的教學自主淪為空談。
教師應透過學年會議、校務會議、學校教師會提出建言:請學校行政減少與教學無關的業務;舉辦各項比賽時,以鼓勵參加的方式代替強制送件;而且,對於上級單位教育局.衛生局.環保局……提出的要求應以學校教學現場是否可實施考量,而非全盤接受一律辦理。
學校教育並非萬能,政府應該好好的檢討,在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做了些什麼!
2012/9/30 下午 04:11:58 #3
m09972013 
趙美芳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 




   
曾有人說,台灣沒有所謂的種族問題,因為都數人都是來自於同文同種,雖然隨著時代的演變,不能類推到近期的許多外籍新住民。但是的確從小到大,生活在台灣這個島嶼上,不曾體會過因種族不同而造成的差別待遇,而在其他國度生活的經驗,也多是因為旅行,感受到的多是善意和接納,不料今年七月,在一個頗負觀光盛名的蕞爾小國,卻意料感受到何謂種族差異。

在聖淘沙的環球影城裡,隨處可見的電影扮相人物,會不定時出現與觀眾合影,見到一名南美洲臉孔的女性街頭藝人,熱情的引導觀眾擺出俏皮而逗趣的動作合影,於是跟著人群排隊等待拍照。,前二組觀光客從外觀研判,應該分別是美洲和馬來人,心裡不禁感嘆新加坡真是一個國際觀光城市,種族類別真多樣,更感佩影城工作人員之敬業和熱誠。但是~輪到我們上場時,她的態度立刻丕變,只是靜默的站在一旁合影,和之前與觀光客互動的模式完全截然不同。人的關係很微妙,無須透過言語,即明顯的感受她不喜歡我們。不禁啞然,此種截然對比的態度怎麼會出現在以觀光為訴求的影城,還有華人佔全人口數80%的新加坡?

我們之間並無任何利害關係或衝突,相遇的時間就那短暫的幾秒鐘,實不知她淡漠態度所謂而來,後來一回頭,又看到她熱情如往昔,原來整排隊伍裡,只有我們是黃皮膚的東方面孔。

我將其命名為「種族優越感」,是因它只是旅行中的一小插曲,不減損新加坡是一美麗的花園城市,若將它命名為「種族歧視」,實是太過沈重啦!於是發現自己在面對此界線處境時,和友人相較起來,反應也淡定了些!
2012/9/30 下午 09:51:25 #4
m09972007 
洪曉荷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4 




   
命名:餵食野貓的是與非

前陣子在臉書上看到幾位愛貓友人同時在轉貼同一張照片,內容是一張由新北市三重區光華里里長貼出的公告,向里民宣導不要再餵食野貓,也不能協助里里民王婦人餵貓,否則視為造成環境髒亂的共犯。這樣的照片轉貼,當然是在網路上引起一陣討論撻伐,認為里長做法不妥,沒愛心,也沒有任何法律明定"不準餵貓",又是犯了什麼罪?雖然自己沒有餵野貓被檢舉,也沒有因野貓造成我生活環境的髒亂,但臉書動態貼文不斷,引起我思考在這個處境中人們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迷思。王婦人是充滿愛心,關懷流浪動物,獲得愛動物人士的支持;但對居民來說,要承擔野貓帶來的吵鬧和髒亂;對於反應餵食野貓問題的人或執行者(如里長等),會被冠上沒有愛心的帽子。雙方各執一詞,這不只是"餵不餵貓"的問題,更是背後台灣對流浪動物的處理方式,以及兩方各自要面對的壓迫處境和社會責任,卻又無法得到全面完善的配套措施。例如目前理想處理餵食野貓的方式是以TNR(捕捉、絕育、釋放),減少被野貓不斷繁殖又沒人能照顧,但這樣的方式需要長時間經營,且每隻貓的絕育手術也需要800~1200的費用,有又誰願意承擔?是受困擾的居民?還是餵貓人士?還是里長?或是政府?
2012/10/1 上午 12:21:56 #5
m10072011 
莊麗釵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命名:能力不是學業能證明
今年是十二年國教推行第二年,大家已慢慢瞭解其中的升學管道,但也衍生出不少問題,聽到學生忿忿不平地說著:「成績好的人就可以當股長,還是功課好的人比較吃香啊」。是啊,誰說股長只有會讀書的人才能當呢?十二年國教的理念「適性揚才」該從哪開始做起?社會進步、教育轉型,怎麼還會以學業來評斷一個人的能力呢,況且在比序的條件下,身為教師是否更應該適性揚才,讓學生能發揮個人特色,進而發展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

*界限處境:我的課不借
教育政策不斷轉型,而教學工作者的心態是否也能跟著改變。我個人認為,在學校藝能科的老師是弱勢的一邊,常常有學生會禮貌性地說:「老師~請問一下今天要上什麼,我們**科老師說可以借20分來考試嗎?」每回聽到這樣的要求都還滿生氣的,我想說,雖然表演課不是主科,但也是有進度要上的好嗎?且~學生每節課不是抄抄抄' 就是考考考,這樣還不夠嗎,我的原則是捍衛自己的最愛,及維護學生的受教權,所以拜託身為表演課的老師別輕易放棄,而身為其他科的老師,是不是也該轉念一下呢。
2012/10/1 上午 12:45:31 #6
m10072010 
郭彥汝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 




   
臺南大學師培中心罔顧中等學程師資生權利

中等學程藝術類的師資生,亦即修習學程中音樂組、視覺藝術組或表演藝術組的學生,除了教育專業和核心課程外,還得修習另外兩系各四學分的課程,但師培中心表定的課程名稱常和系所開課名稱不統一,多半是差在有無()或(上)(下)(一)(二)的差別,由於課名的些微差距卻可能會造成日後認定的問題,例如學生修完美術系開設的"基礎陶藝(上)"與"基礎陶藝(下)",與師培中心表定課程"基礎陶藝"差在(上)(下),產生修了課卻拿不到學分的困境。當學生在修課之前向師培中心詢問時卻得到師培中心與其它系所互踢皮球的說法,即師培中心向學生回覆:我們不管這個,美術系的課由美術系認定;而美術系聽聞學生的轉述後回答:若師培中心將認定的權利交給我們,我們一定會承認,但如果最後師培中心不承認我們也沒辦法。將此問題交由學生自己詢問,可見雙方未達成共識。當學生向師培中心提出不想因課名問題而延畢的疑慮,師培中心卻要學生自行承擔...這只是其中一例,試問,師培中心的存在不正是為了解決師資生修習學程的相關業務嗎?為何師培中心總是將行政處理的後果逕自丟給學生還嫌學生很煩?若學生真的因為課名問題而延畢,那麼學生在這之間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又該向誰討取?希望師培中心能正視此問題,不要讓師資生的教學熱忱在還未踏出校門就被澆熄了好嗎?
2012/10/1 上午 02:19:36 #7
m10072015 
吳恬慧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 




   
#命名:名校與成績不等於能力的高低
很多學生畢業以後都想找一份稱心的工作,但是老闆往往會看成績單或畢業於哪所學校來評價沒有經驗的新鮮人。但是很時候不太會讀書的人反而是工作能力高、抗壓能力高、解決問題能力很強的人,而老闆就單憑成績、名校來決定顧不雇傭該新鮮人或直接以成績、名校來決定其薪金的高低。···························#界限處境:請以能力還衡量
老闆應該憑員工的能力來給予適當的薪金。我不是幼教專科畢業,也在這方面沒有經驗,所以比起一般具經驗或專科畢業的同事薪金來得少,這點我能體諒與接收。但是,由於我有戲劇的經驗,也有帶活動的能力,所以幼兒園主題教學(比起其他科目的傳統教學還要來的複雜與辛苦)與大小活動(運動會、雙親節、畢業典禮、各個節慶等)都由我負責,因此比起一般教師我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與精神。而在專課方面我也很主動去進修了,可是老闆卻欺善怕惡(那些傳統老師都很凶),不但沒有以能力調資,還要被那些傳統老師“兇”一下就調高他們的薪金!難道我們也要“兇”一下才能獲得相符的薪金嗎?難道也和他們一樣說我什麽都不會,所以什麽都不用做嗎?難道要我們丟下學生一走了之嗎?



文章於 2012/10/1 上午 02:25:20 被 m10072015 編輯過
2012/10/1 上午 11:00:53 #8
m10172001 
蘇銘昌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3 




   
*命名
為了台灣的競爭力,基本工資不能漲?
前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基本工資調整方案,在勞委會王如玄主委的請辭之下也跟著無疾而終。為什麼僅僅調整基本工資二百多元,也能造成資方的大反彈呢?
許多的企業界大老們紛紛跳出來吶喊:為了台灣的競爭力,基本工資不能調!!
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為了鼓勵企業投資設廠祭出了各項財經減免與租稅優惠,廠商在享受這些福利之時,一面將生產線移往大陸、東南亞等地,然後再以景氣不好,請員工們「共體時堅」,工資絶對不能調整。
好一個共體時堅啊!當大老闆們依舊領取高額的分紅與獎金,卻拿出財報不佳來做為藉口苛扣員工的薪資,甚至放起無薪假、減薪等等,這真的符合公平正義?



界線處境
政府大力鼓吹要拚經濟、救失業,拚了半天沒半點成果,結果半個財經官員人事調整;企業界的大老們紛紛跳出來鼓吹:年青人不要太計較22K的起薪太低,要把眼光放遠…
是啊,若是沒有接受資方的條件,恐怕連基本的22K薪水都沒有,但這一點微薄的薪水,真能在這物價翻漲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平均下來每天只能多買一顆茶葉蛋的工資調整,被扣上了一個共體時堅的大帽子而動彈不得,每日爆肝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怪象也只能摸摸鼻子算了,反正也無力去抵抗資方這股洪流,了不起出國去當台勞,拚個幾年再回來囉~~



文章於 2012/10/1 上午 11:01:55 被 m10172001 編輯過
2012/10/1 下午 07:29:55 #9
m09972014 
洪雅琤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自由經濟的變形:財團經濟。
現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十分兩極,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貧窮的人越來越窮困,整個社會呈現M型化分類,而財團經濟的崛起更助長了這樣的發展,當財團越來越壯大,版圖擴張越來越多,為人民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像統一集團底下的便利商店,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除了便利,產品的選擇性也多,價格也合理(貴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方便嘛!)但在財團的背後,他們或許會為了要賺進更多的利益,而剝削生產、製造者,然後又因為物價上漲,所以商品漲價,這樣兩方的剝削,當然使得民眾生活越來越苦,但財團卻越來越富有。最近常常會聽到一些財團併購案,這也是財團壯大的方式之一,當它所攘括的產業越多,越能全面的控制你我的生活,因為底下各集團可以互相宣傳、合作,這樣魚幫水、水幫魚的行銷,雖然看似有許多優惠、有許多選擇,但其實無形之中大加的選擇會越來越少,因為背後最大得利者都是同一個財團!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旺中案,因為了解媒體影響力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所以我十分努力的力行拒看相關電視台與拒絕購買相關集團的商品,雖然也想讓身邊的家人朋友一同響應,但因為相關電視台的節目已經深入生活當中,在加上大家覺得看個電視而以又不會怎樣,「有這麼嚴重嗎?」所以力行這樣活動的我反而在其中變得奇怪,但在這樣「你好大!我好怕!」的活動中,我也開始思考雖然我抵制了這樣的財團,但其實我的生活中還是不能避免得陷於財團經濟中,就算有時候會覺得應該要拒絕財團逐漸擴大,但還是會覺得方便就好,「買個小東西而已,應該還好吧」這樣的聲音不只一次得在腦中浮現,但對比前面的「有那麼嚴重嗎」突然覺得好諷刺!面對生活中所意識到得不公,應該要以一致的標準去看待,並有意識的去改變,而不是選擇性得去做、去實行!
這是最近常常感到矛盾但又覺得嚴重的問題,我似乎發現了自己身處的界限處境,但是要有所行動時,卻因為生活的慣性而覺得困難,讓自己也成為財團擴張的幫手!
2012/10/1 下午 10:14:52 #10
m09972008 
林怡伶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都更之下財團利益的犧牲品:為了守護一個家、一片地和一種樸實生活方式,士林的王家人,從平凡的中產家庭,一步一步變成媒體口中要價兩億的「貪婪釘子戶」、變成了阻礙城市進步的「全民公敵」。
兩年來,王家兩家人經歷各種抹黑與司法程序, 仍堅定地拒絕建商開出的華廈條件,他們要清楚向樂揚、北市府與社會大眾說:「饒了我們兩家49坪,請把我們家劃出去吧!我們不要錢,一塊錢都不要!我們願意完全無條件退出都更!」遺憾的是,王家還是免不了遭受市府強硬拆除命運。而其中頗具爭議的點有1. 「都更預售屋」的問題:把你家的地賣掉,不用你同意。建商一開始就知道王家不願加入的意願,卻未作登記,而且在都更遊戲規則裡,就算是合法地主,也逃不過多數決計算的魔障,在這兩年間,王家連一次公聽會、審議都沒參加,更不知道文林苑都更預售屋,是怎麼如火如荼地在半年間100%完銷。在毫不知情也從未同意的狀況下,王家合法土地已經被建設公司賣掉了!2.「文林苑」基地僅兩側臨路,另兩面各接二米五、三米三的狹窄巷弄,竟要蓋起15樓高房,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根本無法進入救災。3.建商的汙名化。依據都更條例32條與36條,唯二兩條自力救濟的出路,都是被限縮在「權利變換」上爭取更多的錢(價值)打轉。王家亦即透過議價阻止程序,但這麼做讓提出不同意見的住戶,被簡化為人人眼中「唯利是圖」的釘子戶。
都更案雖然都是依法行事,但如何兼顧土地利用及基本人權實為執法者深思之處。
2012/10/1 下午 10:33:01 #11
m10072006 
謝佳雯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M10072006
謝佳雯

命名:教師擔任交通導護的適切性
學校以考績名義逼教師擔任交通導護,交通導護的存廢一直是教師與家長間爭執不休的問題。教師以專業觀點,認為交通導護絕不是教師應有的職責;家長由學生安全為出發點,希望教師能秉持愛心,協助學生平安上下學。彼此立場殊異,如何取得平衡,的確是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
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教師在法源上站不住腳,一旦出事卻必須在法律責任擔負的不公平待遇。
界限處境:在校務會議中,教師要團結起來表達意見,不能讓擔任導護與配合行政與否,兩者淪為一談
具體建議:
1請學區警員機動支援
2以獎勵制度代替強迫
3提供交通導護知能訓練
4提供交通導護工作保險
2012/10/2 上午 12:23:08 #12
m10072013 
呂宜璋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5 




   
命名:不能說的秘密,不適任教師。國小教學生涯也堂堂進入第十個年頭,待過的學校中,總有些老師永遠擔任科任的角色,原因不外乎三個:紅的、老的、黑的。所謂「紅的」科任老師因為辦事能力強,又能幫學校帶團隊、衝比賽、創特色,為了讓他能全力以赴,所以其被排為科任是一種正面的肯定;而「老的」科任老師是植基在「倫理」下的必然「產物」,試想一位老師將自己的寶貴青春大半投入學生身上,為了尊重其對教育無私的奉獻,被排為科任是一個自然的趨勢;最弔詭的莫過於「黑的」科任老師了,他們通常年紀大不了你多少,但因為帶班會出問題,或是個人「特質取向」獨特,除了科任之外,學校實在是也不敢給他什麼大任務,有時連在科任課的任教班級還會出紕漏,需要學校出面處理,所以他們被排為科任是一種學校逼不得已的安排。大多數的老師在求學階段大概都是乖乖牌的績優生,常常習慣管好自己的事就好。而這樣的心態造成學校同事間對於「黑的」科任教師,多數採取「睜一眼閉一眼」的忍耐戰術。沒有人願意直接在該位老師面前點出其錯誤,其次,學校內的教評會在這樣的教師「出包」後,也常囿於同事間的情誼,不願做出懲處。
界限處境:推動教師評鑑。我非常贊成教師有評鑑的制度,如此才有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不僅可督促教師自我精進,更可藉此招募教育新血進入!此外,也讓教師團體在爭取權益時,不至成為一個拖累訴求的「不能說的秘密」。
2012/10/2 上午 07:08:50 #13
m10072003 
王景陽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1 




   
命名:沉默的羔羊,隱藏在學校的性侵害。
十數年前,在遙遠的鄉下小學,有位A教師請了長期病假,他的一個新進同事B老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在談論他的病況,也沒有人在關心他;直到有一天他才發現,這是個全校教職員都知道的不公開祕密,只有新進的他被蒙在鼓裡。那天,有個五年級女學生半開玩笑跑來問B老師:"老師,我可不可以坐你腿上?"....就在B老師嚴正拒絕後,引發其他同學的討論,赫然發現該班女生多數在二年級時有被A老師性騷擾的跡象;在B老師緊急向學校申報此事後發現,校長與主任早已知悉此事,只因苦無證據可以直接揭發。而此事也已經發生數年,自前一任校長即開始有此跡象,當時的校長只想要息事寧人趕緊退休,就應將消息壓了下來,受害的學生不計其數。後來,少數幾位知情的家長連合起來到縣政府找縣長,縣長指示教育局低調處理,教育局長派督學到校與A教師商談先請長期病假,欲在媒體知悉前平息風波。而B教師為了學生的創後輔導,向督學尋求協助,督學卻勸B教師:"你別管了,你管越多學生記得越清楚,你少管一些,學生慢慢就淡忘了"遭到打壓的B教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設法以自己的力量對學生進行輔導,期能彌補部分的創傷影響。但在B教師心中,A老師並沒有受到懲罰,也沒有在教育界留下惡行的紀錄,總覺得縱虎歸山遲早會再度出事,萬一又有學生受害,哪這一切都將會是這些大人們(包括他自己)的責任。果然,A教師辭去教職後又跑到另一個縣市去考代課,半年後又考上該縣的正式老師,不多久,利用不知情的家長對他的信任,免費讓學生單獨到他家補習,再度出現受害者;而此事最後又不了了之,只因為沒有直接證據...。對於年輕的B教師來說,無法保護自己的學生是一件痛苦的事。多年後的今天,雖然性別教育月來被越重視,教育部不斷的宣稱要終結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但因證據取得不易以及對於性侵害有諸多灰色地帶難以清楚評斷的狀況,究竟有多少沒有公開的秘密?有多少沉默的羔羊因主事者的怕事而被犧牲?有多少教師因無力與無奈而慢慢地失去信心?這個數字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文章於 2012/10/2 上午 07:09:07 被 m10072003 編輯過
2012/10/2 上午 09:50:40 #14
m09972012 
曾惠君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 




   
◎命名:台灣亂象的推波助瀾者:媒體報導斷章取義現象

碩士生高學歷低薪資的新聞在最近時有所聞,起因在於日前今週刊導清大畢業生到澳洲打工度假實為淪為澳洲苦勞,報導中指出清大生說,要兩年賺到100萬還學貸。之後,媒體一窩蜂的報導有關碩士生高學歷低薪資的新聞。
後來,TBVS報導一則新聞:
今週刊台勞說 清大畢業生聲明駁斥 (全文請見附件)
新聞媒體喜歡引用誇大不實的新聞標題在近年已不足為奇,只要能刺激銷售量就好。然而卻罔顧不實的新聞報導對當事人會造成多大的困擾的事實,如果當事者不主動出來澄清,新聞媒體就當作當事人默認;如果當事人出來反駁,才淡淡的出來澄清:其實他們新聞的原意是這樣的…
台灣每天有許多人會收看新聞,誇大、不實或偏頗的新聞報導這樣的做法,不但枉顧新聞媒體道德,還會混淆讀者視聽。如果新聞局不嚴加督導,只靠讀者自由心證去判斷,肯定只會引發更多的混亂局面。


◎界限處境:

我的導師班畢業學生今年邁入高三,我告訴念雄工的學生,恭喜你再撐一年就可以畢業了,以後打算找什麼樣的工作?但我學生卻回答,高職導師說,現在不念科技大學會找不到工作,所以決定要繼續升學。
這樣的問答想必大家不陌生,而我們需要去重新思考的問題在於:念大學、碩士的意義在哪裡?教改讓許多技職院校改成科技大學,因此台灣再沒有基礎的勞動力,所有人都是大學碩士生,這些大學碩士生們空有學歷,卻找不到工作,不只浪費了個人的求職工作時間,也浪費了許多的教育資源。
在以往我們求學的時代,每個人依據他們的資質和興趣,陸續升上高中、五專、高職等學校,那時的高中和職校比例約為3:7,但是,現在無論是高中或職校生,每個人似乎最終都會走向繼續升學大專院校之路。然而,台灣只需要高等學歷的人才就夠了嗎?
這凸顯出的問題,不只是反映出政府單位教育政策的疏失,還值得反思一點,究竟是誰要學生們去追求高學歷?台灣許多家長仍然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認為只有擁有高學歷才是握有未來幸福生活的門票,忽略孩子們其他的多元智慧能力,不斷壓迫自己的孩子讀書升學,不只讓孩子陷入痛苦,也錯失發展各別能力的機會。
十二年國教邁入第二年,其超額比序的內容包羅萬象,目的看來是要發展學生多元智慧,但家長深怕自己的孩子擠不上「名校窄門」,結果就是學生不但要補學科還要補才藝,學生痛苦指數直線上升,看到許多學生沒有目標,放棄興趣,只能聽令家長的指示,身為老師的我心中也深感不捨。
家長們應該多加觀察自己小孩的優點是屬於哪一種多元智慧,並且適性發展,而非一窩蜂的只求升學之路,如此,才能培養出正向、有積極面的孩子。




文章於 2012/10/2 上午 09:51:22 被 m09972012 編輯過
2012/10/10 下午 03:46:58 #15
m10172011 
陳春蘭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 




   
命名:這個問題,我們內部會再研究


事件:同學未足歲的女兒請保母帶,但保母超收托嬰以致照顧品質下降,甚至未隔離一個已經生病的孩子,令同學女兒染上腸病毒重症,住進加護病房、插管,後續要做復健和治療,目前同學辭掉教職全職照顧女兒,甚至可能面臨要賣掉房子醫治女兒的情形。


同學寫信至新北市長信箱兩次,沒有回音,一直到9/5社會局才因此打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表示可以申請重大疾病卡來做政府補助,但對於保母超收之事仍表示無法處罰——雖然保母有向社會局承認自己超收嬰兒,但社會局所做出了回應還是僅止於此而已。
附上新北市社會局回文:
單位名稱:社會局
回覆日期:101/09/10 11:08
親愛的市民朋友您好: 有關您於本(101)年8月27日及8月28日分別來電及來信反映本市委託辦理新泰五林區社區保母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保母人員賴素美托育行為不適切一案,本局回復如下:對於您的幼兒感染腸病毒重症,本局深表不捨,也期望幼兒早日恢復健康。針對您指陳該保母之托育行為不適切之事項,本局相當重視且業已立即派員前往查察,並當場要求該保母人員加強居家環境消毒及改善幼兒照護服務行為,並列為積極訪查對象,加強輔導管理。惟有關腸病毒其感染途徑多元,較難以斷定從何處感染,惟本局仍將請該系統加強宣導腸病毒預防,落實定期環境清掃及重點消毒,以強化幼兒健康托育環境。 另針對該系統承辦人員與您溝通過程中有些語氣不當之處及輔導保母照護行為,本局已函請該系統立即改善,並將不定期查核其改善情形,以維護幼兒托育品質,另此也將列入年度評鑑考核依據。並要求保母應增加在職教育之訓練課程,在該保母未完成上開課程之前,不再予以媒介新收托幼兒。 最後,倘您有任何需要協助之處,建請來電洽詢,感謝您的來信,敬祝平安!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科陳慧綺本市境內1999、02-29603456 分機 3659


超收的保母沒有受到處罰,保母聯盟也沒事。同學持續向政府陳情,他要的只是一個公道:超收嬰兒導致照顧疏失的保母不能再接受托嬰。
但到了九月下旬兒童少年福利科陳慧綺說她再找找看,有没有針對腸病毒醫療痡助的方案。完全偏離同學的訴求。


界限處境:身為小市民的辛酸和悲哀就是我們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向政府單位反應,得到的回應往往都是:「帶回去研究。」然後就沒有下文。
一想到如果要繼續陳情,需要投入許多時間、金錢、心力,許多人就「算了」,然後同樣事情再度發生。
同學持續陳情到現在,朋友幫他找了民意代表、新聞媒體,但都沒有獲得一個善意的回應,還是無奈的結果。


難道,水果日報或數字週刊是唯一的出口?


文章於 2012/10/10 下午 03:48:06 被 m10172011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