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rse首頁

 099 學年度 第 2 學期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王光旭教師 質化研究與方法 課程教材
2011/3/16 下午 02:54:04 #2
m09932006 
董湘雲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8 




   
課程:質性研究之課前導讀與分享
姓名:董湘雲 M09932006
日期:100/03/17
篇名:社會科學質的研究Chap27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Chap2&3
+++++++++++++++++++++++++++++++++++++++++++++++++++++++++++++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27章是討論有關質化與量化研究的結合,首先,敘述質化與量化研究在過去一直進行區別的辯論,它們都認為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研究法與評判標準,但在現實中,許多事物並非皆可以唯一的角度來呈現。因此,針對質量兩者是否能結合使用,開始有不同學派的觀點提出,分別是純正派、情境派與實用派。在上述三派中,我覺得最貼切的是實用派的觀點,它提到在社會科學領域中不同的方法可以相容,多種方法的併用可以幫助研究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面貌與性質。如同在一個漆黑的房間要了解研究對象的性質為何,研究範式就是從各個角度射向該事物的光線,而研究者可以獲得的資訊就越多,更能完整見到它的全貌,而不失偏頗。

其次,本章亦提及如何結合的許多方法,有整體式與分解式的結合等,但最重要的是─不能為了結合而結合,而是要評估自己的研究問題與目的,研究自己手段與內容的相關性,即使同時使用質量化的方法,其基本的邏輯推論也不能混淆,必須更加小心謹慎地連結,才能做出好的研究。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第2章主要談質性研究初始的步驟,如建立概念架構、形成研究問題、界定個案、抽樣、研究方法等。中間穿插許多建議與實例說明,對我比較受用的部分,如使用圖形表示概念架構、個案類型的選擇、想你「不要」研究什麼較容易找出你的研究範圍等,使初次接觸質性研究的研究者可以有所遵循。

第3章則是有關如何結合質與量的研究法和資料管理的各種問題,將質化與量化的資料結合可以補足彼此的短處,如內容分析法即是採用計量方式來處理質性資料,透過計算特定詞語的次數或頻率,發覺在不同情境下的涵義也許完全不同。而質性研究的資料管理,既定印象也許都認為是一本厚厚的剪貼簿,無法像量化研究般透過數字呈現地井然有序,但本章提及電腦可以幫助建立系統化的管理計畫與備份,節省許多人力或時間成本,並透過重複、漸次的修改使研究者們都能理解每一部分的調查,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




文章於 2011/3/16 下午 02:54:23 被 m09932006 編輯過
2011/3/23 下午 07:22:59 #3
m09932004 
賴俐汝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2 




   
課程:質化研究與方法
姓名:賴俐汝 M09932004
主題:社會科學質的研究Chap27,質性研究資料分析Chap2&3課後心得
──────────────────────────────────
本週的內容主要是討論關於質與量整合的可能性,質和量的研究各有各的優缺點,就如同特羅說的,沒有任何一種研究方法佔有絕對優勢,因此要使用質或量的研究方法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能對所研究的內容有所幫助,兩者結合使用也是第三條路。但在質量結合中,仍然會有一些障礙,因為質和量所關注的焦點不同,二者間有許多對立點,如何有效結合就會是個大問題。過去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質化和量化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研究方法,但這章節中提出對於區別是否存在的質疑,兩個研究方法若互相對立比互相輔助是弊多於利的。質量的差別主要在於所要求的精確度、程度和立場的問題,執意去區別質和量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研究者如何有效運用質和量的方法。

雖然現在量的方法仍是主要趨勢,但質與量的結合使用比起過去也普遍了許多。兩種方法的結合可以讓研究者結合宏觀和微觀、靜態和動態、行為和意義、歸納或演繹等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問題。一個研究使用不同研究方法,可以為研究設計和解決辦法增加靈活性,並且彼此可以相互驗證,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兩者的結合看似容易,但真正著手時多少還是有困難的,除了原先觀點有所對立外,這章節提及的同時使用不同的典範,將可能造成「機會主義」的傾向,研究者可能會在對典範沒有清楚意識的情況下,不自覺得依個人所好和所長來對研究進行解釋,如此的研究結果就很難對其質量進行評價。關於質和量的結合,兩者結合是可能的,但還是需考量每個研究的情況和必要性,現代常常強調「多元」,所以我想方法和選擇的多元發展,整體而言是有益的。



2011/3/23 下午 09:38:11 #4
m09932006 
董湘雲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8 




   
課程:質化研究與方法
姓名:陳筠芳
學號:M09932007
日期:2011/03/17第四週課後評論

過去經驗中,未曾有過採用量的方法和質的方法並用之研究,而這週的課程內容在於分別瞭解量的研究和質的研究之優、缺點,針對它們結合起來後的利與弊進行探討。結合的好處,就是可以同時在不同層面和角度對同一個研究問題進行探討,且研究者也可以根據需要,在研究問題中的子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方法間可以相互補充;反觀結合的問題,比較是在探討研究結果的效度與推論方面,會存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其中,關於量與質能否結合的問題,一般來說有三種觀點,我覺得實用派會比較符合我的研究,因為我認為兩個研究方法的結合的結果會勝過僅採用一種方法所產生之結果。

如果依照老師之前針對論文方向給的建議,我的研究將會運用整體式結合中順序設計的方案。由於,有先閱讀過下禮拜的導讀內容,所以我初步「猜想」了一下我要選擇研究的方法,因為臺南市共有55個據點,考量我的時間和能力等條件,不可能將全部的據點都納入深度訪談的範圍內,再加上我對於關懷據點並不熟悉,不瞭解其中的運作狀況或內部問題,所以必須先以到據點做問卷調查為出發點,並設法從問卷中找出值得繼續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挑選可以為我的研究問題提供最多資訊的據點或人,作為我的訪談對象,透過這兩種研究方法之互補,才能獲取足夠的資料。
2011/3/23 下午 10:27:46 #5
m09932003 
黃浩瑋 
學生 
本課程發文次數: 24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課後心得
M09932003 黃浩瑋

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並非兩種平行的研究方式,其實兩種方式是可以做結合。質化的優點就是量化的缺點,量化的優點就是質化的缺點,如果可以學習兩種優點,則會使的研究更加完備。碩士生大多採用質量化整體式的方法,這種對於碩士生而言較簡易亦較合適,有先質化後量化或先量化後質化,前者可以透過歸納方式發展出理論,然後使用量化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檢測;後者先以量化方式做統計調查,再根據研究問題的重點選擇一些人深度訪談,可以幫助研究更具代表性。

本課程學習到關於量化的抽樣方式,要思考如何抽樣才可以反應出母體,如果是以隨機抽樣,則要有1067個樣本數才可以達到95%的信心水準,反應出整體。要回收一千多份問卷,心中直覺這真是太難,因為要請人填寫問卷就要花費許多精力,若要得到一千多份則不知道要發出幾千份才夠。其實也不只是隨機抽樣,尚有其他的抽樣方式,如立易抽樣、叢集抽樣、分層抽樣、分段抽樣等,主要還是以研究的內容選擇抽樣的方法,以最合適的樣本反應出母體。未來我的研究應該會採用立意抽樣,選擇一些較具代表性的樣本做推論,這樣可以節省時間與花費。

除了抽樣的問題,題目的設定也是很重要,主標和副標要讓讀者知道欲研究的內容。我要研究的是公私部門對於促參績效的認知,但是我的題目沒有寫得很清楚,經過老師的指點,將認知這個關鍵字放到題目中,使題目更加明確。上述兩者應該只是研究的冰山一角,尚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文章於 2011/3/23 下午 10:28:13 被 m09932003 編輯過